晚唐诗人

发布时间:2019-09-04 13:17:26

晚唐诗人

从文宗大和年间到唐末,是文学史上的晚唐时期,约七十年左右。国势江河日下,诗运亦如国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但在诗坛日渐滋长的华靡纤巧的颓风中,杜牧、李商隐却如异军突起,以具有鲜明时代色彩、个性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为唐代的灿烂诗国涂抹了最后一道绚丽的霞彩。其后随着王朝不可逆转的末日的来临,逃避现实,追求淡泊境界与清丽诗风成为诗坛的主要倾向。这一时期,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等诗人,上继元、白,以通俗的形式和语言揭露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尽管这些诗在他们的作品中为数不多,创新不足,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尖锐犀利的笔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延续和余响。

第一节杜牧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杜牧生于内忧外患日益深重的晚唐,自幼便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曾注《孙子》十三篇,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挽回唐王朝实际上已不可逆转的颓势。杜牧今存诗500多首,在艺术上各体皆工,七绝尤佳,有不少为人传诵的名篇。深沉的历史感是杜牧诗中的一个显著特色。无论是感慨往事、针砭现实还是抒写怀抱、描摹自然,都常常流露出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杜牧性格比较开朗乐观,所以他的诗中虽有颓唐的成份,却并不显得消沉,而是在忧郁中透出清丽俊爽的风调。

    杜牧的政治诗多揭露时弊和表达他对现实的关切。代表作有《郡斋独酌》、《感怀诗》、《河湟》、《早雁》等。如《早雁》以惊飞四散的早雁,比喻在回纥侵略者蹂躏下被迫流离的边地人民,表现了对难民的深切体贴和同情,也谴责了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此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人,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咏史诗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很有特色,艺术上也有创新。一部分采用传统手法,借古喻今;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具有史论色彩。分别以《过华清宫》和《赤壁》为代表。《过华清宫》(其一)通过杨贵妃嗜鲜荔枝玄宗命飞骑千里传送的历史事实,深刻揭露和讽刺了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作者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赤壁》写作者凭吊古迹所抒发的历史兴亡的感慨。作者将东吴在赤壁之战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不是出于军事上的无知,而是借史事一吐胸中怀才不遇的块垒。此诗用笔锋利,英气逼人,充分体现出杜牧诗“雄姿英发”的特色。这一以诗论史的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

    杜牧的写景抒情诗也取得很高成就,他既善于用凝炼的语言勾勒鲜明的景物意象,又善于把悠远的情思寄托在具体画面之中。如《泊秦淮》以迷茫朦胧的江边月色和柔曼颓靡的流行曲调,构成一幅色彩凄凉暗淡、人物醉生梦死的世情生活图画,而这一切又从抒情主人公的视听感觉中写出,并引起他对前朝亡国教训的联想。清醒与麻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映射,传达出一种浓厚的忧世伤时的感伤情怀。

    《江南春》在具有季节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景物描绘中,自然融进了历史兴亡的深沉感喟。《山行》以清丽的色彩、鲜明的形象描绘出动人的山林秋色,独具匠心的把秋叶比作春花,传达出秋光的可爱动人和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的英气豪情,高怀逸致。

    由于晚唐一蹶不振,个人际遇也不顺利,理想与现实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杜牧于是失意消极,甚至放浪声色、玩世不恭,诗中也有少数轻薄之作,如自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唐以后士大夫追求享乐的浮华习气,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消极态度。

    杜牧诗辞采清丽,风调俊爽。杜牧论文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自云“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他的诗歌实践了这一主张,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二节 李商隐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因不幸卷入牛李党争,长期遭受排挤打击,一生多沉沦幕府,困顿失意。

    李商隐现存600多首诗,按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政治诗。直接反映现实政治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他对晚唐社会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正义感。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高度概括了唐王朝从贞观之治到甘露之变的历史,深刻揭露了当时存在的严重社会危机,分析了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有感二首》、《重有感》反映了宦官大肆诛杀朝臣的“甘露之变”,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爱憎感情;《赠刘司户蕡》、《哭刘蕡》等一系列作品,表达了对曾在制科对策中猛烈抨击宦官的刘蕡遭贬含冤而死的强烈痛惜和悲愤。《安定城楼》用一连串典故抒发了他遭受压抑的感伤,及忧念国事、蔑视功名利禄的胸怀。于感怀身世中揭示了朋党之争的背景,浸透着深厚的政治内涵。诗中“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二句,因其高度概括了有志有识之士的高远理想,备受人们激赏。

    二、咏史诗。按写作主旨可分为两类,一为以古鉴今,一为借古讽今。前一类多选取历史上一些因贪奢荒淫而亡国祸身的帝王为讽刺对象,向最高统治者提供鉴戒。如《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写隋炀帝因荒淫而失国的历史教训,辛辣地嘲笑了他巡游无度、至死不悟的荒唐行为。《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极为真切地写出马嵬事变时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面对照与咏叹中谴责了荒淫致乱并且为了保全自己牺牲杨妃的玄宗,讽刺尖锐而深刻,是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后一类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作者借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相似特征的艺术描写,达到讽谕时政的目的。《贾生》是其中的杰作,作者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借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这一史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重视人才,而“问鬼神”又是针对中晚唐一些皇帝求仙好道的荒唐行径加以针砭。此外,作者从是否关心国计民生来看待人才问题,见解也远高于表现传统的士不遇主题的其他作品。

    三、抒情咏物诗。这类诗意境清新,情思缠绵,往往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调,反映了晚唐特定的时代风貌、特定阶层的心理矛盾。在他笔下有落花、枯荷、流莺、鸣蝉、槿花,为雨所败的牡丹等。如《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槿花》:“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再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写水亭秋夜,枯荷听雨,更添相思怀友之情,意境凄清萧飒。《蝉》以秋蝉寄托自己的身世际遇,语极凄婉。这类诗中《夜雨寄北》别具一格,此诗写怀人思归,前两句通过问答和典型环境描写,表现了客居异地的孤寂和深长的思念。后两句紧扣夜雨,另辟新境,将眼前景象当作他日怀想的材料,不仅写出重逢的欢愉,情思的深长,而且用美好的憧憬排遣了眼前的孤独凄凉。全篇使用白描,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情韵深婉,既有民歌的朴素,又有文人之作的细腻。章法也颇独特,“期”字和“巴山夜雨”的重见叠出形成音调的回环往复。是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

    四、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这类诗多用七律,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工于比兴,善用象征和暗示手法,形成绮丽精工、深情绵邈的独特风格。无题向称难解,尤其是《锦瑟》。对于它的主旨,历代诗论家颇多揣测,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爱情诗,有人以为是悼亡诗,还有人以为是描写音乐的诗。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作者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首联写因看到锦瑟而产生的联想,引起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回忆;颔联分别用庄子梦蝶和蜀帝魂魄化为杜鹃的典故写自己年轻时虽曾有过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却早已寄托在杜鹃啼声中化为一片哀鸣;颈联用沧海珠泪和良玉生烟象征自己的怀才不遇和理想成空。末联收束全篇,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全篇以华美鲜明的形象,丰富奇丽的联想,比兴象征的手法,隐约曲折地表达了难言的隐痛和深沉的哀怨,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般都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读。诗人用比兴象征的手法、细密精工的比喻、回环往复的抒情,真挚动人地表达了封建士大夫缠绵悱恻、隐密难传的爱情生活,堪称描写爱情的绝唱。前四句写离别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坚贞;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情体贴和对会合的希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感人至深地写出爱情的缠绵深挚和生死不渝,使执着的感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无比强烈的力量,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曾概括为“深情绵邈”或“沉博绝丽”。具体表现为: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笔下的事物都赋予了作者的性格;以骈文为诗,辞采华丽,音韵铿锵,善用比喻;议论、叙事、抒情与典故相结合。他以意境的深细婉曲和词采的典丽精工创造了诗歌朦胧美的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诗歌形式上,李商隐也取得很高成就,尤其是七绝和七律。其七绝寄托遥深,措辞委婉,七律是杜甫之后少有的杰作,人称“善学少陵七言律,终唐之世,唯义山一人”(《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李商隐诗歌的影响从晚唐一直及于清代。

晚唐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