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发布时间:2020-12-26

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本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汜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作者汜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麻、瓜、瓠、芋、桑等十几种。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汜胜之具有突出的重农思想。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把粮食布帛看作国计民生的命脉所系,是当时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共识;汜胜之的特点是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中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才完成的。《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533-534年),它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书中内容也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农书
作者王祯,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元成宗时曾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他在为官期间,生活俭朴,捐俸给地方上兴办学校、修建桥梁、道路、施舍医药,确实给两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
将农具列为综合性整体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王祯农书》开始的,也是本书一大特点。《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数量上是空前的,收录的却有100多种,绘图306幅。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全国农业情况图也是《王祯农书》的首创。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其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所以在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开垦、水利、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

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