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教改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11-26 12:51:20

一中教改之我见2010年,平顶山市第一中学这座省重点高中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新校长钮春黎同志的带领下,从高一年级至高三年级,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以下简称“教改”。改革从上学期期末开始进行尝试,这学期全校推广,至现在,教改在全校推广已有一个月。关于这次教改的是非功过,各方面意见不一。广大师生畅所欲言的网络平台——百度贴吧上,时常能见到有关教改的讨论。在此,我将对这次教改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建议,文章较长,请大家耐心看完。我将对教改中的主要部分,即以下三点,进行论述。1.导学案制度2.课堂模式3.老师坐班制度由于我是一名高一学生,将主要以高一年级为例,也会引入贴吧中了解到的二、三年级的情况。如有以偏概全,望大家指正。一、导学案制度其实导学案这个制度和这个名词并非一中原创,据了解,一些初中(如四十一中)也实行导学案。我单说一中的导学案制度。所谓导学案,顾名思义,即为指导学习的方案,应该主要起到在老师讲课之前,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我们的导学案,我把它分为三部分,即引入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和习题部分。各部分具体内容,大家翻翻导学案就知道,我不多说。按照设计者的想法,这三部分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我们单看此结构,也觉得比较科学合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导学案的设计存在重大问题:1.设计者的初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无法达到。学生做导学案,首先想到的是翻课本,翻课本做什么呢?大多数学生是找导学案的答案。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导学案,浏览课本,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标出后,再根据自己对课本的记忆和理解,再做导学案。这除了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我想导学案也负有一定责任。上面的基础知识填空缺乏概括性,答案可以直接抄书,这是其失误所在。2.习题的矛盾。大家知道,实行导学案之后,各科就不再订其他习题了,这就要求导学案上必须有一定量的习题。然而“导学案”之所以叫“导学案”,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在课前完成学案上的习题,那么就决定了习题的难度不能大,也不能很深。然而这样,又没有其他习题,谁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牢固的,对知识点的理解是深刻的呢?这就使其陷入了矛盾:题难了,学生不会写;简单了,成绩上不去;又叫“导学案”,自主学习,必须课前完成„„这个类似于“二十二条军规”的逻辑就这么产生了。且其习题结构设计也不合理,如英语,居然见不到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只有稀稀拉拉几道单选和大量的句子翻译,这样的设计,指望学生靠导学案得高分,可能吗?对此,一些老师的看法是:既用导学案,又订习题。好,那高一来说,没有分文理,学生学九门课,每天自习课寥寥无几,对于多数同学来说,如果现在的导学案还强勉强做完,试想每科再买一本习题,那将是个什么情况?尤其理化,题量大,难度大,耗时长,尤其对于高二想学文科的同学,恐怕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听说学校开了习题之禁,
那么如果不配合导学案结构的变动,那么后果不堪设想。3.老师讲课以导学案为主,影响优秀教师水平的发挥。就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块“课堂模式”中进行具体论述。二、课堂模式这是本次教改的又一重头戏。从同学们的座位就可以看出来了。一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围成圈坐。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各科所谓的“科代表”,我们习惯称之为“某科组长”这篇文章,不是写给外人看的,课怎么上的,大家都清楚,我不详说,只做论述。以高一三班为例,主要模式可以概括为“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老师答”两种模式。前者主要是各文科科目,后者以化学课最为典型。我将其概括为两问两答,各位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呢?恭喜各位,你们看到了问题所在。不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吗?怎么变成了单纯的问答?不只,每次回答问题的,一般只限于那一科目的组长,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动静。这实在不能怪同学们。同学们平常的学习十分紧张,许多同学饭都在教室里吃,就为了挤出一点时间来学习;老师的时间也很紧张,因为这学期时间短,任务重,课要尽快讲,拖不得。这两方面就决定了课堂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合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这样就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问题不会答,只有交给组长。至于这种问答模式,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在于导学案。学校要求老师按导学案讲课,导学案上有什么?可讲的不过是一些题,再加上教改刚进行,老师们缺乏经验,只有这样进行。再说导学案对老师水平发挥的限制。由于学校要求老师把原来的板书、重点内容等写在导学案上,直接导致课堂内容不如过去充实。关于此,我的初中生物老师曾举过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这里引用之:假如你买了一个功能很多的新手机,自己坐在那对着说明书捣鼓了一下午,终于知道怎么用了;而如果让用过此手机的人来教你,那么你一会儿就能熟悉它的功能。科学研究证实,同样的信息,仅用视觉反映给大脑,和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反映给大脑,效果完全不同。后者让大脑对信息的记忆、理解水平比前者高得多。况且好的老师讲课,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调动感情,这绝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能做到的。对于此,我们可怜的老师大致有三种态度,一是照“导学案”宣科,二是将导学案置之不理,只是抽时间讲上面的题,三是能做到将导学案、课本、课堂有机统一。这第三种老师就我的体验,应首推语文老师郭士龙和化学老师何青海,但这对老师水平的要求很高,能做到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无奈的老师,如一位地理老师,我是他的忠实粉丝,原来他教我们班,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教了,但我还拜托他所教班的同学用MP3录他的课回来听。他的水平非常高,课堂生动有趣,人和蔼可亲,极受学生欢迎。然而这学期我听他的课,就不如上学期那么精彩了,从讲课中可以看出他的无奈。像这样的老师不胜枚举。同时,这也阻碍了年轻教师的发展,不利于他们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课堂风格的形成。三、老师坐班制度这本不是本次教改的什么重头戏,却以“红头文件”形式发布。我写这一方面,主要是为老师们说句公道话。所谓“坐班”,可以理解为全天在岗。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它的工时制度与其他行业不同。老师的工作是上课,其余时间都是他们的休息时间。而坐班制即是要求老师没课也不能回家,必须待在办公室。我想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为学生着想,方便学生在课间找老师讨论问题。然而校方不了解学生的时间分配,不知道坐班制其实是毫无必要的。一中的课间本来就较短,只有七分钟,这期间同学们在干什么呢?在忙着上卫生间,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一中教改之我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