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高尚师德做四有好老师

发布时间:2019-03-26 07:11:34

弘扬高尚师德,做“四有”好老师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既需要以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为内驱力、以加强自身修养为基础,又要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这一切需要本人不断的学习,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能真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做让党放心,人民满意,学生永远铭记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期好老师!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理想信念,依托课程资源,潜移默化引导人

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基石,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好老师就要有理想信念。教师就是平凡的、朴素的人,坚定的信念意味着教师肩负着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够给学生传播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自实施最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高中阶段的各类政治课程资源及其教材体系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和价值观素材,这要求我们去做一个善于发现和应用的有心人。

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多种渠道并行,其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题单独来讲。《文化生活》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节,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来展现的,同时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各个模块中,要把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的教育,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要求学生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养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材的讲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传统节日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学生更好更多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单纯的理论说教往往苍白而无力,而教学资源中的大量史实则生动丰满,因此,依托现有教学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水到而渠成,课程是肉体,思想是灵魂,思想政治学科在所有人文学科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要有道德情操,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树新人

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是一个教师应当为学生起到的表率,“师以德为本,育人品当先”,教师是学生的灵魂之师和精神榜样。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

教育是伟大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人们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比喻教师的精神境界。正是由于亿万教师的崇高行为,人类文化才得以延续。在当前人们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多样化的环境中,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如何对待学生,是每个教师不可避免的选择。我一直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坚持以教育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兢兢业业抓好教育教学,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我定位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崇高的敬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更是跨世纪的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要把学生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教师的精神境界、品德修养等,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们的精神方面却出现了缺失,社会上的不和谐现象屡见不鲜,而青少年学生更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惯,如教室里聊QQ、发微信,手机控淘宝控,酷爱时尚女包,烫染发等等。人之初,性本善。谁都无法否认,学生内心是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只是被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不良风气给带坏了。所以,我们应宽严相济,多体谅他们,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如在课堂上遇到上述违纪现象,不可一味地批评甚至大声厉喝,一定要有耐心,多做心灵的沟通,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上走。校园里,仍有个别学生喜欢拎着商场上的时尚女包,喜欢把自己的长头发染成其它颜色,喜欢时尚的穿着打扮。规矩需要有,但也需要老师们时刻去关心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时代潮流无法阻挡,学生酷爱玩手机、网上购物,我们老师要做的也是善加引导,总比更有作用。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礼仪,包括着装打扮、言行举止、工作纪律,因为教师礼仪关乎教师形象,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判断。当然,老师也要顺应科技潮流,多学习和了解网络语言,使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与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交流,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能重树新人。

三、要有扎实学识,提升人格魅力,走进心灵感染人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做一名成功的教书育人的老师,是园丁的共同目标。如今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不局限于仅仅上好课,不出错,有道是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就要长流水;让自己像涓涓溪流,永不枯竭。而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充实各种知识,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课堂是教师最重要的岗位,在人才培养中,课堂教学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平时,要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以汲取养料,为自己充电。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榜样,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教育,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有助于学生学业的发展、情感的优化和道德的升华。

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博学精进之心,在平时多注意学习,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崇尚科学。踏入工作岗位二十多年来,我的书架上各类课外书籍已不下几百册,所谓多读书胸中自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岗敬业之心,用去备、教、改,用去教育引导学生,才能要求学生毕业以后用心工作,做一位企业的好员工,孩子的好父母。作为教师,要有一颗诚信律已之心,必须率先垂范,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才能激励他们团结互助守法诚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智慧,用善良和慈爱去感染学生,用信任和宽容去扶持学生,用执着与敬业去示范学生。智慧园丁桃李常青,杏坛情倾幸福经营,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育人理念。只有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要有仁爱之心,挖掘育人功能,春风化雨熏陶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三尺讲台系国运,要做一名好老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在言传身教中,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提到这一点,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感人情怀以及名言名句,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要有一颗仁爱无私之心,孔子讲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对学生也要有一颗无私仁爱之心,对学生关心爱护,用仁爱之心化解课堂上的违纪行为,才能要求学生推已及人,爱祖国爱人民。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关键在于的教师的挖掘与引导。然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为考试而学政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这影响了学生思想品质和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挖掘人文素材,充实教材内容,使内容生动形象,而不是枯燥的,无味的,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如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中描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讲授了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这块沃土。这段话,是在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土壤。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爱国主义教育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人教版《经济生活》中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目的是要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千百年来不懈追求,为之奋斗的经济价值目标。民主,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人类追求的共同政治理想和国家价值目标。文明,是国家物质生产、社会发展规模与水平和国家公民道德品质的集中反映。和谐,则是中华文化的根。几千年来,中国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深受和谐文化滋养的礼仪之邦。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建设,和谐发展的内涵不断升华,无处不在,贯穿于治国理政、社会建设、个人修为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一群学习者。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负人民的厚望,让我们一起为开创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筑牢希望之基。让我们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寻,成长自己,坚信选择,收获快乐!

弘扬高尚师德做四有好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