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瑰宝 北周天元皇太后玺

发布时间:2018-10-06 04:57:13

皇家瑰宝 北周天元皇太后玺

北周天元皇太后玺,此玺通高4.7厘米,边长4.45×4.45厘米,为麒麟钮。玺钮与玺台系铆嵌在一起,重802.56克。1993年出土于陕西咸阳北周武帝孝陵。此玺分布二行,每行三字,与汉印布局不同,且为朱文,标志着北周官玺制度的改变,同时也说明此玺需钤盖在绢帛之上了。秦汉以来,流行的方形官印边长基本为2.3厘米见方,多俱为阴文。而南北朝以后,纸张渐渐取代竹木简牍成为公文典籍的载体,印章边长猛然增大至4~5厘米以上。此玺在印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研究从秦汉阴文铸造官印转向隋唐阳文蟠条官印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阿史那皇后(551年~58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之女。为得突厥之助灭北齐,宇文邕于565年遣使迎娶木杆可汗之女。568年三月立阿史那氏为皇后。皇后美姿貌,善举止,武帝深敬之。但武帝担心因此会被突厥控制,疏远了皇后。武帝的外甥女窦氏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这时窦氏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正色以对,立即接纳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皇后态度大为转变。578年六月,武帝驾崩,阿史那皇后被尊为皇太后。579年二月,改为天元皇太后。580年二月又尊为天元上皇太后。宣帝宇文赟驾崩,静帝宇文阐尊她为太皇太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殂,年三十二。与宇文邕合葬孝陵,谥号武成(墓志作“武德”)皇后。武德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 一位突厥族的皇后,同时武德皇后墓志也是迄今所发现最早的一方隋朝时期突厥人汉文墓志。因此,孝陵的发现与墓志的出土,格外有意义。这方墓志全文字数虽仅有四十八字,但其内容有可纠谬正史及史籍记载不足之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外,孝陵中所出土武德皇后其他相关文物,也为我们对于北周历史、北周墓葬形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誌盖周武德/皇后志/铭誌文大隋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四月甲戌/朔,廿三日(乙)甲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徂,谥曰武德皇/后。其月廿九日壬/寅,合葬于孝陵。1993年8月2日, 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东南约1000米处的一座古墓葬被盗掘,同年12月1日“陈马村村民王满社夫妇, 迫于咸阳市及渭城区打击盗掘古墓、倒卖走私文物犯罪活动的强大压力, 主动将自己从别人已盗过的盗洞中盗的`武德皇后志’交给专案工作组” 。岑林善在逮捕证上签字武德皇后志,志铭中明确镌有武德皇后阿史那氏于开皇二年合葬孝陵的内容, 与《北史》、《周书》所载武帝皇后之一阿史那氏的丧葬时、地相合(史书记载为“武成皇后” )。但当时尚不清楚北周帝后合葬是否为同茔同穴, 未敢断定该墓即武帝孝陵玄宫。1993年12月至1994年元月, 咸阳市考古研究所派员对此墓进行了钻探调查, 初步探明了墓葬位置及形制。1994年9月该墓再度遭到盗掘, 陕西省文物局在上报国家文物局后, 指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咸阳市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抢救性发掘。经地面调查、钻探和探沟试掘,未发现陵前石刻、陵冢封土及陵寝建筑遗迹,与武帝遗诏“墓而不坟”记载相合。墓葬全长68.4米,由斜坡墓道、五个天井、五个过洞、四个壁龛及甬道、土洞单墓室组成,墓道方向170度,墓道宽2.6~2.8米。四个壁龛分别开设在第4、5开井的东、西壁,队第4天井西壁龛外,其余三个壁龛均放置随葬品。甬道长3.9米,底部铺砖,中部有木门残痕,北部发现孝陵志石一合。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北壁有后龛,南北通长5.5米,东西宽3.8米,底部铺砖,残存东西并列的两套木棺椁遗痕。出土的重要遗物有武帝孝陵志石、武皇后志石;“开元皇后”金玺、金步摇残件;龙首柄铜鐎斗等;玉璧、玉佩;彩绘陶镇墓兽、镇墓武士俑、甲骑具装俑、仪卫骑俑、各类仪卫俑、僮仆俑、模型明器等。其中武帝孝陵志为方形,边长0.85米,志盖盝顶,素面无纹,志石阳刻篆书三行九字:“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史载北周武帝宇文邕政元年(578年)葬孝陵,皇后阿史那氏于隋开皇二年(582年)与武帝合葬。发掘工作于1994年9月30日正式开始,1995年元月20日基本结束。因该墓在被盗时多用爆破挖掘盗洞, 致使墓室上的原生土层出现数处垂直裂缝,墓室内已全部坍塌,所以在发掘墓道、天井的同时,对墓室部分用大揭顶的方式同步进行发掘。出土的武帝孝陵志石、墓室内的棺椁遗迹,以及先后收缴的武德皇后志石、天元皇太后金玺,完全证实此墓确为北周武帝与皇后阿史那氏合葬的孝陵。北周武帝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鲜卑人。北周武帝生平年幼时其堂兄宇文护专横跋扈,连杀二帝,又立宇文邕为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72年杀死宇文护,亲政。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华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他 “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北周武帝 灭佛武帝灭佛,即建德毁佛,是三武灭佛之一,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在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周武帝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从而在全境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佛像全都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均被勒令还俗。武帝这次灭佛较为彻底,华北佛教势力为此几乎禁绝,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南北朝时代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蓬勃发展的同时,造成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寺院积累了大量财富,逐渐形成与朝廷分庭抗议的新政治力量。出家人依仗寺院的权势胡作非为,不受平常法规约束。大量土地和税捐被宗教组织控制,严重侵蚀国力。在这种背景下,北周武帝决心禁佛。经过灭佛运动,一方面迫使源自印度佛教积极汉化,在儒教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出中土佛教,使原先以讲究因果报应和寺院财产权力为基础的早期佛教,转化为一种开放平和的教派,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新生,发展转变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干预政治力的大宗教。北周武帝灭佛运动确立了沙门必须尊重皇权的政治的原则,断绝了寺院与政府分权抗仪,发展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可能,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传统,使中国在此后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得以在国家制度上保持了相对于当时欧洲及其他地区的优势。北周武帝灭齐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建德四年(575年)末,宇文邕于是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早逝时年仅36岁,谥号武帝,庙号高祖。宇文邕是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阿史那皇后《周书·武帝阿史那皇后传》记载道:武帝阿史那皇后,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高祖即位,前后累遣使要结,乃许归后于我。保定五年(565年)二月,诏陈国公纯、许国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等,奉备皇后文物及行殿,并六宫以下百二十人,至俟斤牙帐所,迎后。……天和三年(568年)三月,后至,高祖行亲迎之礼。同书《武帝纪》载:(保定五年)二月辛酉(初八),诏陈国公纯、柱国许国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等,如突厥逆女。……(天和三年)三月癸卯(初八),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同书《异域传下·突厥》亦载:(保定)五年,诏陈公纯、大司徒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等往逆女。……乃许纯等以后归。西魏恭帝时,东突厥木杆可汗曾许与宇文泰和亲,因泰死而未果,其后木杆可汗又许以他女与宇文邕和亲。然而,是时北齐也遣使向东突厥请婚,木杆可汗于是游移两端,北周与东突厥和亲一事始终悬荡未决。天和三年,木杆可汗终决定将女嫁予周武帝,三月初八,阿史那氏自东突厥经甘州抵达周都长安,武帝命于翼总司仪制'行亲迎之礼,完成这场交涉长达六年的和亲。周武帝崩逝后,宣帝宇文赞即位,上尊阿史那氏为 “皇太后”,又先后改称为 “天元皇太后”、“天元上皇太后”;宣帝崩,静帝宇文衍又尊为 “太皇太后”。“徂”,古通 “殂” 字,意指死亡。《周书·武帝阿史那皇后传》记载阿史那皇后:“隋开皇二年(582年),殂,年三十二。”考査古代皇帝、皇后之丧曰 “崩”,而墓志志文与正史却书 “徂”(殂)而非 “崩”,何也?细检《周书》、《北史》,记载北周皇后卒逝之用字有三;一曰 “崩”。《周书·文宣叱奴皇传后》载:“文宣叱奴皇后,……太祖为丞相,纳后为姬,生高祖。天和二年(567)六月,尊为皇太后。建德三年(574年)三月癸酉,崩。” 同书《明帝独孤皇后》载:“明帝独孤皇后,……二年(558年)正月,立为王后。四月,崩,葬昭陵。武成初,追崇为皇后。”二曰 “薨”。《周书·文帝元皇后传》载: “文帝元皇后,……改封后为冯翊公主,以配太祖,生孝闵帝。大统七年(当为十七年,551年),薨。……孝闵帝践祚,追尊为王后。武成初,又追尊为皇后。”三曰 “殂”。《周书·孝闳帝元皇后传》载: “孝闵帝元皇后名胡摩,……帝之为略阳公也,尚焉。及践祚,立为王后。……建德初,高祖诛晋国公护,上帝尊号为孝闵帝,以后为孝闵皇后,居崇义宫。隋氏革命,后出居里第。大业十二年(616年),殂。” 同书《武帝李皇后》载: “武帝李皇后名娥姿,……隋开皇元年三月,出俗为尼,改名常悲。八年,殂,年五十三。” 此外,周宣帝杨皇后丽华、朱皇后满月、尉迟皇后炽繁等,也皆曰 “殂”。为孝闵帝,以后为孝闵皇后,居崇义宫。隋氏革命,后出居里第。大业十二年(616年),殂。” 同书《武帝李皇后》载:“武帝李皇后名娥姿,……隋开皇元年三月,出俗为尼,改名常悲。八年,殂,年五十三。” 此外,周宣帝杨皇后丽华、朱皇后满月、尉迟皇后炽繁等,也皆曰 “殂”。同样是北周皇后卒逝,为何史籍用字不尽相同? 史家用字之差别是以北周之建国兴亡作为划分阶段,凡北周建国前已亡逝用 “薨” 字;北周期间死曰 “崩”;北周亡国后才卒逝者则书 “殂” 字。西魏恭帝三年(557年)十二月,宇文觉代魏建立北周,文帝元皇后逝于大统十七年(551年),是时北周尚未建国,而元皇后生前被封为冯翊公主,故其丧用 “薨” 字;文宣皇后叱奴氏卒于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明帝皇后独孤氏卒于明帝二年(558年), 两人皆死于北周年间,故用 “崩” 字。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杨坚代周建隋,孝闵帝元皇后(逝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 武帝阿史那皇后(逝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李皇后(逝于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年); 宣帝杨皇后(逝于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朱皇后(逝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尉迟皇后(逝于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等人卒逝时,北周已被隋取代,故改用 “殂” 字。此一书法方式,不独适用于北周皇后,隋唐时代,举凡前朝皇后卒逝于当朝时,史家皆采用 “殂” 字,如隋炀帝萧皇后,《北史·炀帝愍皇后萧氏传》记载:“炀帝愍皇后萧氏,……(大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炀帝萧皇后逝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是以史家以“殂”书之。《周书·武帝阿史那皇后传》、《北史·武成皇后阿史那氏传》皆记:阿史那氏于天和三年(568年)与周武帝和亲,卒逝时,终年三十二,则可知其生年为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岁次辛未,嫁予周武帝,时年十八岁。阿史那氏一生共历经西魏、北周、隋三个政权,西魏文帝、废帝、恭帝;北周孝闵帝、明帝、武帝、宣帝、静帝;隋文帝等九帝。做一平衡,另一方面亦显现他钵开始改变东突厥亲周的外交策略。周、齐两国也极欲拉拢他钵可汗,史载北周“既与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突厥在京师者,又侍以优礼,衣锦食肉,常以千数”;北齐“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因而他钵可汗谓其臣下云:“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值得注意者,从周武帝建德三年正月,一直到宣政元年(578年)三月,这四年间,东突厥与北周完全不见往来,这是北周开国以来从未有的现象。推测其中原因,除了前所述他钵可汗有亲齐的倾向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周武帝大举灭佛。突厥民族原是萨满信仰,后事奉祆教。突厥开始接触佛教时间,有学者推测大约是在布民建立东突厥前后但直到木杆可汗时代,佛教似乎还未能在东突厥流行。与东突厥木杆可汗和亲背景及其过程突厥民族兴起于六世纪中叶,原臣属于柔然(茹茹、蠕蠕),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正月,突厥酋长土门率众发兵击柔然,大败柔然主阿那瓌(敕连头兵豆伐可汗),自号伊利可汗(552年在位),建立东突厥汗国。北周与东突厥的关系发展,可上溯至西魏大统年间。《周书·突厥传》记载:大统十一年(545年),太祖遣酒泉胡安诺盘陁使焉……十二年(546年),土门遂遣使献方物……十七年(551年)六月,以魏长乐公主妻之。是岁,魏文帝崩,土门遣使来吊,赠马二百匹。西魏与新兴的突厥通商联姻,目的是为了牵制来自北方柔然的压力。东突厥建国初期,对外采取联合西魏对抗北齐的外交策略,木杆可汗继立汗位后,一方面继续结好西魏,但也开始与北齐接触。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二月,宇文觉代魏,建立北周,北周立国之初,木杆可汗仍保持着亲周政策,并在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四年(564年),曾先后两次助周联兵进击北齐。然而,就在北周与东突厥联合抗击北齐失败后,木杆可汗外交政策开始有所调整,从原先亲周转变成为对周、齐保持中立对等。木杆可汗时代,积极对外拓展版图,“西破噸哒(挹怛),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使东突厥疆域“东至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国力达到高峰,此时中原地区周、齐两国相互对抗,东突厥成为两国极力争取拉拢的对象,周、齐两国都希望透过和亲,强化与东突厥之间的关系。早在西魏恭帝年间,宇文泰即曾向东突厥请婚,后因泰死而作罢。北周建国后,武帝又向东突厥提出和亲要求,保定二年(562年),为了与东突厥联兵击齐,武帝派遣王庆、杨荐等人向木杆可汗请婚。大约在同一时间,北齐亦通过木杆可汗弟阿史那库头欲与东突厥结好'在库头游说以及北齐给予东突厥重金双重利诱影响下,木杆可汗曾一度转向结好北齐,并将北周使者杨荐等人送至北齐,杨荐对木杆可汗细数西魏以来与东突厥的同盟关系'木杆可汗最后同意杨荐“当共平东贼(北齐),然后发遣我女”,允诺与北周共同东讨北齐并许婚。但当东突厥与北周联兵击齐失败后,木杆未履行和亲之约,北周仍不放弃与东突厥和亲政策,自保定三年到五年(565)年,又一连派遣杨荐、王庆、宇文贵等人纳币东突厥往返十佘次,希望达成和亲目的,然而均不得要领,无功而返。木杆可汗虽然在口头上答应北周的和亲之请,然却迟迟不肯履行北周的请婚,主因在于北齐亦派遣使者以厚币结纳东突厥,欲使东突厥改变对北周的和亲政策,转而将公主嫁予北齐,东突厥对于和亲一事,游移在周、齐之间,迟迟无法做出最后决定。北周后来又派遣窦毅赴东突厥,在窦毅努力交涉“以大义责之”,木杆可汗许诺将女嫁予北周。保定五年二月,北周再派宇文纯、宇文贵、窦毅、杨荐等人,奉备皇后文物及行殿,并六宫以下一百二十人,以盛大隆重之礼仪,赴东突厥木杆可汗牙帐,迎接木杆可汗之女。北周使节抵达东突厥后,北齐使者也在东突厥,并甘言厚币,前往求婚,木杆可汗又反悔与北周和亲之约,答应北齐的请婚,宇文纯等人在东突厥交涉数年,谕以信义,然均无结果。天和三年(568年),木杆可汗牙帐突然“大雷风起,飘坏其穹庐等,旬日不止”,游牧民族有崇敬天地、雷电等自然现象之神习俗'这种敬畏天神信仰根本原因与自然灾害有着关联性,而雷电具有突发性并伴随着震耳声音或引发草原火灾,往往带给人一种心理上的震撼性与威慑性'可汗牙帐忽起雷风,飘坏穹庐,使木杆可汗大惧,以为和亲一事反复不定,遭受到天谴,于是决定将其女嫁予北周。宇文纯、赵文表等人乃设行殿、列羽仪、举行和亲仪注,迨一切礼仪完成后,奉东突厥阿史那公主南归北周,周武帝在甘州亲自迎接公主。天和三年三月初八,阿史那公主至长安,武帝“大赦天下,亡官失爵,并听复旧”,又“大会百寮及四方宾客于路寝,赐衣马钱帛各有差”, 庆贺与东突厥和亲的成功,完成此次长达六年(562~568年) 的和亲。周武帝与木杆可汗达成和亲,可说是北周外交上的一大胜利,武帝不仅大赦天下,并对于完成和亲使命的迎亲使者,给予进爵加封:窦毅“别封成都县公,邑一千户,进位柱国”杨荐“进爵南安郡公”、王庆“迁开府仪同三司、兵部大夫,进爵为公”、赵文表“别封伯阳县伯,邑六百户”、李雄“进爵奚伯,拜硖州刺史”。此外,为表对东突厥公主的重视,武帝在册立阿史那氏为皇后的同时,将元配李娥姿由“皇后”改称为“帝后”,并以皇后为先,阿史那氏含有第一皇后之意。阿史那氏初到北周时,武帝深敬礼焉东突厥与北周频有往来'双方关系紧密。然而,建德三年(574年)以后,两国关系出现了变化,此当与东突厥他钵可汗对外政策转变有关。建德元年(572年),木杆可汗卒逝'其弟阿史那库头继立,是为他钵可汗(572?581年在位)。他钵在继位东突厥大可汗前,与北齐早有往来,北齐曾透过他的力量,欲改变木杆可汗与北周的和亲政策,此事最终虽未成功,但可窥知他钵之亲齐倾向。他钵即大可汗位后,随即与北齐通使,并在次年(573年)向北齐提出请婚,他钵请婚于北齐,一方面是对木杆可汗时代与北周和亲期,开始向中原求取佛经,佛教因而在东突厥逐渐盛行。《隋书·北狄传·突厥》有载:(北)齐有沙门惠琳,被掠入突厥中,因谓佗钵曰:“齐国富强者,为有佛法耳。”遂说以因缘果报之事。佗钵闻而信之,建一伽蓝,遣使聘于齐氏,求《净名》、《涅盘》、《华严》等经,并《十诵律》。佗钵亦躬自斋戒,遶塔行道,恨不生内地。他钵可汗在惠琳阐述因缘果报的影响下,于建德元年特建佛寺,并遣使向北齐求《净名》等佛经。他钵本人侍佛甚笃,不仅躬身自斋、绕塔行道,甚至有“恨不生内地”之语。释道宣所著《大唐内典录》也有他钵可汗礼佛之记载。周武帝的灭佛禁教规模甚大,成为佛教史上四大浩劫之一,不少沙门因此而滞留于东突厥。东突厥他钵可汗的侍佛以及收容从南方来的佛僧,对于周武帝的灭佛行为产生极大的反感,也因此他钵可汗在周武帝灭佛后,东突厥中断与北周的使节往来。东突厥与北周关系的停滞,特别是建德六年(577年) 武帝平灭北齐后,他钵可汗曾帮助北齐残余势力对抗北周,甚至立齐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为齐帝,建号武平,将逃往漠北的齐人,悉隶髙绍义统管,又加深4北周与东突厥关系的恶化,这当然影响阿史那皇后在北周的处境。《旧唐书·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有云: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嚴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阿史那氏和亲对中原文化的影响阿史那氏的和亲,是北周与东突厥一场政治的联姻,代表着北周对北齐外交竞逐中的胜利。从北周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阿史那氏入周后,在政治方面似乎没有重大的影响力。然而,从文化史的角度观察,则此次阿史那氏和亲,对于中原文化在音乐、舞踏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周武帝聘虔女为后,西域诸国来路,于是龟兹、疏勒、安国、康国之乐,大聚长安。胡儿令揭人白智通教习,颇杂以新声。《隋书·音乐志》记载: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康国,起自周武帝娉北狄为后,得其所获西戎伎,因其声。歌曲有《戢殿农和正》,舞曲有《贺兰钵鼻始》、《末奚波地》、《农惠钵鼻始》、《前拔地惠地》等四曲。乐器有笛、正鼓、加鼓、铜拔等四种,为一部。工七人。王溥《唐会要·西戎五国乐》记载:及周武帝聘突厥女为后,西域诸国皆来贺,遂荐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之乐。随着阿史那氏人周,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昌等大批西域乐舞艺术及伎人也来到长安,把西域音乐、舞蹈、乐器以及表演艺术传人中原。受到阿史那皇后与西域乐舞的影响,周武帝也喜爱西域乐舞。北齐书人也来到长安,把西域音乐、舞蹈、乐器以及表演艺术传人中原。受到阿史那皇后与西域乐舞的影响,周武帝也喜爱西域乐舞。《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记载:后周武帝在云阳,宴齐君臣,自弹胡琵琶,命孝珩吹笛。辞曰:“亡国之音,不足听也。”固命之,举笛裁至口,泪下呜咽,武帝乃止。《周书·萧詧传附萧岿》记载:及高祖平齐,(萧)岿朝于邱。……及酒酣,高祖又命琵琶自洋之。仍谓岿曰:“当为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高祖曰:“梁主及能为朕舞乎?”岿曰:“陛下既亲抚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高祖大悦,赐杂缯万段,良马数十匹,并赐齐后主妓妾,及常所乘五百里駿马以遗之。《广宁王孝珩传》记载:后周武帝在云阳,宴齐君臣,自弹胡琵琶,命孝珩吹笛。辞曰:“亡国之音,不足听也。”固命之,举笛裁至口,泪下呜咽,武帝乃止。《周书·萧詧传附萧岿》记载:及高祖平齐,(萧)岿朝于邱。……及酒酣,高祖又命琵琶自洋之。仍谓岿曰:“当为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高祖曰:“梁主及能为朕舞乎?”岿曰:“陛下既亲抚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高祖大悦,赐杂缯万段,良马数十匹,并赐齐后主妓妾,及常所乘五百里駿马以遗之。---------------------------------------------------------------

《帝文研》编纂组会 长:李明富名誉会长:于善浦(原清东陵副主任)学术顾问:王志杰(汉茂陵博物馆馆长)主 编:李明富运营总监:郑慧艳编辑小组:杨明、郑慧艳、王平、王勘、宋杨、邓震、郭浩军、林赵成、曹红卫、李明彬、郭欣、秦飞、邹梦远、秦新爽、刘军、李黎、陈哲、刘晶、刘雷、朱川海、邵世海、陈赫、刘德旺、王泽龙、张海猛、吴穹(加拿大)、黎珊妮(新加坡)、张南金、王辉、余国祥、孙群萃、纪轩、王慧莲、张瑞强、申威隆、张国通、温志东、曹荣淼、万长波合作投稿:762631@gmail.com帝王陵墓QQ1群: 1050546皇家石窟QQ2群: 276106224

---------------------------------------------------------------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哦!

分享即是收获,更是一种美德!

皇家瑰宝 北周天元皇太后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