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3-03-12 22:09:37

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及影响

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2011级计应一班

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及影响

摘要

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促进了国共两党及国民党内部的团结,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的战斗是台儿庄战役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内,日军先后投入第10、第5师团的大部分兵力,共3万余人。中国军队直接投入这一地区的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第20军团支部队近10个师,约10万人,中国军队数量上虽占优势,但由于武器装备差,双方的力量对比仍是敌强我弱。1938323日至48日,中日两军在这一地区展开了前所罕见的鏖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战初期最大的一次胜利,歼灭日军一万余人。近年来,台儿庄充分挖掘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陶冶人们情操的重要载体,寓教于乐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台儿庄 国共合作 扬威不屈之地 两岸交流 激励当代

前言

在美丽富饶的山东省枣庄市的东南角坐落着一座明珠般的城市——台儿庄。曾记否,1938年的春天在这里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台儿庄大捷。1938323日,罪恶的日本侵略者利用先进的武器装备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为诱敌深入,第31师刘兰斋连长率骑兵连从台儿庄出发,向峄县方向搜索前进,91旅旅长乜子彬率183团跟进,在峄县城南20里康庄与日军遭遇。台儿庄地区战斗正式打响,我军马队为诱敌深入边打边撤,324日,日军逼近台儿庄开始向台儿庄地区大举进攻。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诚然,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是参战的西北军、东北军、川军、中央军乃至桂军、滇军、晋军等原国民党各系军队密切协同、互相配合取得的,是广大爱国官兵的血肉和生命铸成的,也是国民党军事当局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进行组织和指挥的结果,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战略的配合作用。台儿庄战役是京沪会战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国的惨烈获胜对于抗日战争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目前,对于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研究者较多,研究成果丰硕。许多学者的书籍和论文重新肯定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及台儿庄大捷极其历史地位。[1]

一、战前全国抗战局面:

台儿庄战役是京沪会战之后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京沪会战中的淞沪之战,我军也进行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抗战,最后还是失败了。上海失守,南京沦陷,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利用了蒋介石集团不抵抗政策,轻易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又占领了冀东和察北,大大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他们越来越看不起中国,认为中国是一盘散沙不值得一打。因而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制定了所谓“速战速决”的计划,妄图凭借暂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兵分南北两线,妄想用三个月的时间一举灭亡中国,其狂妄骄横不可一世。虽遭我军顽强抵抗和平型关之战的沉重打击,但仍不接受教训。尤其是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二军的矶谷、坂垣师团以“王牌军”自居,他乘韩复渠不战而逃唾手而得济南,便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只用很少兵力,就可以占领鲁南,夺取徐州。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课长下山大佐在给参谋部作战课长稻田中佐的电报指出“现在敌可自由运用其兵力,我则逐次不可避免的以劣势打优势,造成的重大损失,对全局极其不利,自不待言。”[2]仅以濑谷、坂本两个支队的兵力分头向台儿庄、临沂地区冒进,被我军分割击溃。[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台儿庄战役的意图和部署是,以擅长固守的原西北军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运河一线,一方面防堵日军进窥徐州,一方面将骄狂冒进的矶谷师团吸引到峄县南部地区,而后以隐藏于峄县东北山区的汤恩伯第20军团拊敌侧背,加以聚歼。日军的作战意图是:确保韩庄、台儿庄一线,并警备临城、峄县,同时用尽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方面突击,协助第5师团战斗。

二、战争进行

早在1938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抗战开始后,中国军民虽奋力抵抗,但阻挡不了日军的猖狂进攻,未及半载,平津陷落,沪宁失守。1938年春,日军矶谷、板垣两师团欲合围徐州,打通津浦线,再挥师武汉,以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徐州会战势成必然。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第五战区,驻节徐州,指挥津浦线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军。当时,第五战区所辖十余万疲惫之师,在津浦线两面受敌。来犯的敌人,南北两路都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乘南北两战场扫荡我军主力百余万人的余威,以猛虎扑羊之势,向徐州夹攻。在此形势下,我军应采取何种战略指导方针保卫徐州,才能克敌制胜,成为摆在中国统帅面前的主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民党统帅部出现了两种意见的分歧和争执。一种意见,仍然坚持单纯防御的方针,主张应以较多兵力用于第一线,凭借工事进行持久防御为好。另一意见,如军令部第一厅厅长刘斐等,则认为我军若与装备优良、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的日军作固定一地的防御战,必然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肯定是会失败的。他们主张应利用我军绝对优势兵力的条件和部队装备轻快的特点,大胆实行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当日军以矶谷、板垣两师团的各一部分由津浦路北段和台潍公路对徐州实行分进合击时,刘斐等认为机会难得,应当立即把置于归德、砀山、亳县一带的汤恩伯第20军团等有力部队调到津浦正面,实行主动迎击,在运动中打它一个措手不及而歼灭之。蒋介石采纳了刘斐等人的意见,并先后派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及刘斐等人赴徐州协助李宗仁指导作战[4]

3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和第10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3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4]

三、战争意义

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说明了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均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而且还在平型关地区遭受了八路军歼灭1000多人的败迹,但总的说进攻是顺利的。这次台儿庄战役,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一部却在中国军队的包围攻击下,仓皇败退,溃逃时重武器、军用物资和士兵的尸体大量遗弃在战场上。这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这在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在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中央社伦敦日电讯也说“英人心理渐形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中国”[5]

台儿庄战役前后,中国共产党在苏北和山东广大地区,深入地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在这一地区掀起了支前的热潮。当时,各地来徐州的青年抗日救亡团体、艺术团体和著名的抗日爱国人士,如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平津流亡同学会、北平移动话剧团、上海歌咏队、上海话剧演出二队、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等团体,都相继来徐州活动。不少团体中有党的组织,党员和进步人士。如著名电影演员张瑞芳、金山、王莹,音乐家洗星海,共产党员高棠、杨易辰、张震、武衡等。另外,还有一些社会名流,如许德珩、章乃器、李公朴、张金铎等也先后来徐州,这些团体和名流来到徐州后,都与苏鲁豫皖特委及其在第五战区总动委会的党、团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开展演出、慰问、讲演等活动。台儿庄大战爆发后,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号召各抗日团体和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配合与支援台儿庄战役。总动员委员会举办了“保卫大徐州宣传周”,共产党人为之起草了宣传提纲。郭影秋带领第五战区宣传慰问团,到战区各县进行宣传和慰问活动。特委和各县委通过各级动委会,组织了宣传队、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奔赴台儿庄前线,积极支援参战部队。台儿庄地区的民众更是奋不顾身,在台儿庄保卫战最激烈最艰苦的时刻,在日军占领了城区四分之三面积的困境下,台儿庄人民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和敌机轰炸的危险,为士兵煮饭送水,救亡伤员,运送弹药。有的还从死伤的士兵手中接过武器,直接参加战斗,情景非常动人。李宗仁将军感慨地说过,在台儿庄战役中,“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当侦探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枪弹、粮食的也是民众。这些民众完全是赤诚地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地担负起救亡的责任来。”[6]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在军事上取得了消灭日军一万余人的胜利,达到了消耗日军兵力的目的。这些都是有利于抗战持久战的总方针实现的。当然,战役本身对中日战争的全局并不起多大的战略作战,因此对台儿庄战役在军事上的意义,不宜评价过高。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4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赞扬此战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中共《新华日报》193847日、8日报道歼敌万余人;日方数据为伤亡11984人。史界如孔蕴浩先生则认同《新华日报》数据,认为台儿庄一战中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而整个鲁南地区,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0

四、战后影响至今:

台儿庄地处要津,交通便利。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战略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台儿庄战役,歼敌万余人,使得英雄的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20091217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成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是国台办批准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大捷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台儿庄大捷振奋中外,成为抗日战争、乃至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据介绍,今后枣庄将通过举办台儿庄大战战史研讨会、创立台儿庄海峡两岸合作论坛等形式,从经济、文化、青少年教育等层面,推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台儿庄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201181日,枣台线BRT建成通车。成为山东省既济南之后第二条BRT线路,加快了枣庄城市化速度和改善台儿庄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天,这座曾经缔结国共精诚合作结晶之地,再为海峡两岸交流书写新篇章。枣庄市决定以重建被二战炮火毁坏了的台儿庄古城为依托,以国共合作、台儿庄大捷的光辉历史为纽带,在台儿庄搭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8]

后记

综上所述,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的胜利,我们应把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看成是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与强敌奋战的一座不朽丰碑,看成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台儿庄战役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从战场上击退日军精锐的主力部队,是继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后全国抗战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同时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也是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捐弃前嫌,团结抗战的结果。 19385月,毛泽东总结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写下了著名的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其中,有多次谈及台儿庄战役。“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9]周恩来同志当时所说:这次胜利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历史教育着人们,人们不敢忘却历史,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经肩负起昭示历史,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开拓未来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高鸣.客观评价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地位[J];(2)张玉法.两岸学者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研究[J];(3)马冠群.台湾略论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启示[J];(4)冷本生.论台儿庄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5)魏萍.浅谈共产党在台儿庄战役中的作用[J];(6)马仲廉.台儿庄战役的几个问题[J]

[2]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1931-1945;134-136

[3]日本防卫厅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M].44.转引自“马仲廉.台儿庄战役的几个问题”

[4]刘斐/孙连仲:《徐州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5]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5661.htm

[6]抗战新胜利对国际与舆论的影响[N].新华日报.1938412日社论.转引自“韩信夫.台儿庄战役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7]何仲山等著《血战台儿庄》,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页。

[8]维普网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20103847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17页,第485页。

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及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