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经典知识点范文

发布时间:2019-01-27 03:00:24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概念定义及性质公理:

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互为邻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

      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3、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

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

9、内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10、同位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11、同旁内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12、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

1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14、平行线:

1)定义:在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平行。

3)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公理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4)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性质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15、命题

1)定义:表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分类:命题分为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3)组成:命题是由条件(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4)定理:通过推理证实过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6、平移:

   (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性质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作图步骤:

      1、按照题目要求,确定平移方向和距离;

      2、找出所作图形的关键点,例如顶点;

      3、沿确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所有关键点;

      4、联结平移后的关键点并标出对应字母。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b组成的数对:1、记作(a b);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2、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坐标轴上点Pxy) 

连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点

Pxy)在各象限的

坐标特点

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X

Y

原点

平行X

平行Y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第一、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

(x,0)

(0,y)

(0,0)

纵坐标相同

横坐标相同

x0

x0

x0

x0

(m,m)

(m,-m)

横坐标不同

纵坐标不同

y0

y0

y0

y0

六、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七、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

第七章 三角形知识点

概念定义:

1、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就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三角形)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腰和底相等的三角形)

3、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有三个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三个内角(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个顶点(两边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个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注释:(1)三角形的边除了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外,还可以用这条边所对的角的顶点处的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2)三角形ABC可表示为△ABC。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外角和它公共顶点的内角互为邻补角。

4、三角形高的定义:过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注释:(1)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3)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条高的交点叫做垂心。

5、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联结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释:(1)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4)三条高的交点叫做垂心。

6、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一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交点到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释:(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4)三条高的交点叫做垂心。

7、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9、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两内角之和。(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和为360°

11、多边形的定义:同一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一个多边形有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一个多边形有n条线段组成就叫做n边形。

12、多边形的对角线:联结多边形不相邻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3、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外角和为(n-2180°

14、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为180°。

15、正多边形的定义: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注释:(1)所有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

反例:长方形。

2)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

反例:菱形。

16、凹多边形的定义:在多边形中,画出它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不在这条直线的同侧,那这个图形就叫做凹多边形。

17、凸多边形的定义:在多边形中,画出它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侧,那这个图形就叫做凸多边形。

18、表格:

多边形的边数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七边形

n边形

从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条数

1

2

3

4

n-3

从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分出三角形个数

2

3

4

5

n-2

多边形共有对角线数

2

5

9

14

1/2n(n-3)

多边形的外角和

360°

360°

360°

360°

360°

多边形的内角和

360°

540°

720°

900°

n-2180°

19、镶嵌的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镶嵌。

  注释:(1)不重叠。

2)没有缝隙。

    特点:(1)每一个拼接点处的各个内角和为360°。

2)相邻多边形都有一条公共边。、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像xy2这样的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方程xy32x3y10合写在一起为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代入消元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把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6.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四·1·二元一次方程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是方程;

 (2)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3)方程是整式方程,即各项都是整式;

 (4)各项的最高次数为1.

2.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方程组中 每一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二是整个方程组中含有两个且只含有两个未知数,如

 3.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例如x+y=2中,由于xy只是受这个方程的约束,并没有被取某一个特定值而制约,因此,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定义中的公共解是指同时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而不是使其中一个或部分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由于未知数的值必须同时满足每一个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情况下只有惟一的一组解,即构成方程组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

三元一次方程组: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即利用代入法和加减法消“元”逐步求解。

  (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除了要考虑好选择哪种方法和决定消去哪一个未知数之外,关键的一步是由三“元”化为二“元”,特别注意两次消元过程中,方程组中每个方程至少要用到1次,并且(1)(2)(3)3个方程中先由哪两个方程消某一个未知数,再由哪两个方程(一个是用过的)仍然消这个未知数,防止第一次消去y,第二次消去zx,仍然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没有达到消“元”的目的。

第九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如:3-44-3等都是不等式.

五种不等号的读法及意义:

(1)”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相等的,但不能明确哪个大哪个小;

(2)>”读作“大于” ,表示其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大;

(3)<”读作“小于” ,表示其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小;

(4)”读作“大于或等于” ,即“不小于” ,表示左边“不小于”右边;

(5)”读作“小于或等于” ,即“不大于” ,表示左边“不大于”右边;

我们可以看出不等号开口所对的数较大,不等号尖口所对的数较小.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知识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重点: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难点:实心点和空心圈的区别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表示有以下四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1)如图中所示:

  (2)如图中所示:

  (3)如图中所示:

  (4)如图中所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应记住下面的规律:

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实心点,无等号(><)画空心圈.

知识点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来源:**Z*X*X*K]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知识点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一般的,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项的系数化为1

  注意:解不等式时,上面的五个步骤不一定都能用到,并且不一定按照顺序解,要根据不等式的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

知识点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当任何数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公共解的一般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间找.

不等式组

在数轴上表示的解集

xa

大大(>>)取较大;

小小(<<)取较小;

大(>)小小(<)大取中间;

空集(即无解)

大(>)大小(<)小取不了。

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步骤(即做直方图的步骤)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原则: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

组距: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

3. 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称为频数

4.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5. 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纵轴为。等距分组时,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即纵轴为“频数”

6. 频数分布折线图√根据频数分布图画出频数分布折线图:取每个小长方形的上边的中点,以及x轴上与最左、最右直方相距半个组距的点。连线

【重点题目】P169 3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经典知识点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