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卡

发布时间:2013-06-13


一、简介
产品,左旋卡尼汀(雷卡)(四氨基化合物:L-3-4(三甲烷)丁酸盐)是动物组织、微生物和植物的天然成分,又名肉碱。
在人类,75%的左旋卡尼汀由红肉、奶酪制品等外源性物质供给,25%的左旋卡尼汀可以由肾脏和肝脏来进行内源性合成,合成过程起始自赖氨酸并用蛋氨酸提供甲基。
左旋卡尼汀(雷卡)性质类似于胆碱,常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其盐酸盐从乙醇中析出呈针状,是一种白色,易吸湿的固体,熔点为196%,溶于水、热乙醇、甲醇,微溶于冷乙醇,不溶于丙酮、苯和醚。
卡尼汀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也存在于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1905GulewitshWrimmerg从肌肉提取物中发现并提取了卡尼汀,1927TomitaSendiu证实了其分子结构。1948Fraenke发现了大黄蜂虫Tenebriomolitor幼虫的生长需要一种生长因子并将其命名为维生素BT1952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Carter等人确证维生素BT就是卡尼汀。
1953年开始左旋卡尼汀(雷卡)列在美国《化学文摘》中Vitamine BT索相栏目下。此后,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对左旋卡尼汀(雷卡)的生理、生化、营养和临床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作了大量的报道。
以前卡尼汀都曾被作为健胃剂出售,另外也用于心脏病、肥胖患者的辅助治疗。来,人买发现只有左卡尼汀才有生理活性(迄今未在哺乳动物体中发现右卡尼汀),右卡尼汀不仅无生理活性,而且抑制左卡尼汀的特异性反应,降低左卡尼汀的作用效果。因此,现DL卡尼汀外消旋物已遭淘,而代之经纯粹的L-卡尼汀(雷卡)
左旋卡尼汀(雷卡)是一种与动物体内脂肪酸代谢有关的化合物,它正常存在于人体内,起到携带长脸脂肪酸通过线粒体膜的功能。由于线粒体膜对酰基COA衍生物的不透过性,所以长链脂肪酸只有与L-卡尼汀酯体后才能进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组织内只有具备足够浓度的L-卡尼汀,长链脂肪酸的酯化与β-氧化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将严重破坏细胞的能量代谢。L-卡尼汀的生理功能表现在六个方面:
1.
作为载体以脂酰的形式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转晕倒它氧化的部位——线粒体膜内,起到促进脂肪酸β-氧化的作用;
2. 将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运到线粒体外的长链脂肪酸合成的部位,使乙酰COA可用于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起到调节线粒体内Ac-COA/COA的比率作用,有利于能量的代谢;
3.
将体内过量的酰基排出体外,消除机体因酰基积累而造成的代谢毒性;还能促进乙酰乙酸的氧化,在酮体的降解和利用中起作用;
4.
参加直链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等代谢产物的运输,从而有利于这些氨基酸的正常代谢;
5.
脂肪酸的过氧化体氧化,细胞间信息沟通,线粒体内除脂肪酸卡尼汀(雷卡)用于氧化过程中酰基自氧化体向细胞浆转运; 6. 膜稳定作用
肌肉中左旋卡尼汀(雷卡)的含量虽然高,但是肌肉并不能合成左旋卡尼汀(雷卡),而要依赖于肝肾的合成以及血液输送。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和婴儿易发生左旋卡尼汀(雷卡)缺乏症。另外许多病症入心脏病、高血脂症、肾病、肝硬化、营养不良等的病人左旋卡尼汀(雷卡)水平低下。正常人依靠体内合成和膳食来源,虽然能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左旋卡尼汀(雷卡)浓度,但很难达到最理想的左旋卡尼汀(雷卡)水平。因此,许多专家相信,补充左旋卡尼汀与补充其他维生素及矿物质一样重要。1985年芝加哥国际营养学会将L-卡尼汀定为多用途营养剂,1993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专家委员会确认L-卡尼汀


G.R.A.S(公认安全无毒),其原料及制剂均被美国药典第2223版收载。 二、药学作用:
左旋卡尼汀(雷卡)的药理学表现在各个方面。左旋卡尼汀(雷卡)在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支链氨基酸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已经由研究证明。由于这些作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系统,左旋卡尼汀(雷卡)拥有其独特的药效学作用。 2.1药理学
在左旋卡尼汀(雷卡)最早被人们认识的功能是将长链脂肪酸从细胞浆通过线粒体内膜转至β氧化的场所线粒体中。生理学上,线粒体膜对于活化后的酯类是不可通透的,为能进入线粒体,酰基辅酶A必须与左旋卡尼汀(雷卡)作用成为酰基卡尼汀,后者可以通过线粒体膜,这一反应由卡尼汀酰基转移酶I催化,第二个酶,卡尼汀转位酶,决定了酰基卡尼汀通过线粒体内膜及随后的卡尼汀酰基转移酶II的作用,由于导致酰基辅酶A,进入Kreb循环,也被称作柠檬酸循环,卡尼汀则回到细胞浆,并重复与酰基辅酶A反应。中链脂肪酸可以直接进入线粒体膜,在线粒体中反应生成酰基辅A,但如果这一反应在细胞浆进行,生成的酰基辅酶A必须按照长链脂肪酸的步骤完成左旋卡尼汀(雷卡)依赖的途径。
左旋卡尼汀(雷卡)执行的另行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调节酰基辅酶A和游离辅酶A的比例。
其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表现在可以减少酰基辅酶A 的高浓度,而酰基辅酶A有毒性的,可以抑制所有的酶系统。
对于不同实验模型的研究(由脂肪餐、或蔗糖引起的高血脂症,酒精中毒引起的肝硬化,遗传性肥胖大鼠等),表明使用驾校考试秘笈可以通过恢复正常的β氧化机制而使脂肪类型正常。随着脂肪酸β氧化的正常,ATP水平也可恢复。在左旋卡尼汀影响葡萄糖代谢的诸多机制中,我们要提到的是其能激活或化丙酮酸脱氢酶而随之增加了丙酮酸在柠檬酸循环中的速率。给予左旋卡尼汀,可以降低由于葡萄糖负荷引起的糖水平提高,左旋卡尼汀(雷卡)不能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而能够降低由Streptozicin引起的糖尿病,表明其可以促进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重要的是,由Streptozicinaloxane诱发糖尿病的大鼠有心脏、血浆和肌肉左旋卡尼汀含量的下降及肝左旋卡尼汀含量的升高。使用左旋卡尼汀(雷卡)后,心脏的卡尼汀水平会恢复正常,高血糖会下降,血脂正常,预防了心功能的改变。
支链氨基酸的氧化(亮氨酸,异亮氨酸,氨酸)是在饥饿状态下肌肉的重要能量来源。分离的线粒体在与左旋卡尼汀(雷卡)和支链氨基酸孵育时可以有酰基左旋卡尼汀(雷卡)的形成。左旋卡尼汀(雷卡)看来有两个不同的功能:一是作为激活的酰基的载体,另一是产生或再生COASH从而使特殊的脂肪族酰基辅酶A与游离左旋卡尼汀(雷卡)平衡并形成酰基左旋卡尼汀(雷卡),并由此COASH用来对支链α-酮酸进行脱氢。
2.2药物代谢学
左旋卡尼汀(雷卡)被小肠粘膜吸收,在大鼠可很快由十二指肠摄取。吸收靠主动转运机制。对左、右旋体的吸收是不同的。放射性标记左旋卡尼汀(雷卡)静脉注入大鼠后,观察16天中血液和13个组织的特异性放射活性。心肌和骨骼肌肉最高,血浆和脂肪最低。最后,通过血浆交换,所有组织达到平衡,肾脏,脾脏,肝脏最快达到平衡,心脏和骨骼肌肉最慢。
用标记后的左旋卡尼汀(雷卡)的研究指出左旋卡尼汀(雷卡)通常不进入代谢过程,主要从肾脏排除,尿中无其它左旋卡尼汀(雷卡)代谢物。 2.3药物动力学



左旋卡尼汀(雷卡)的药动学研究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是受限于内源物和游离左旋卡尼汀(雷卡)与各种酯类间的再平衡和转变机制。
最完整的药动学研究是给10个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量药物30-60-90mg/kg/,并双剂量连续注射给药30mg/kg7天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液和尿的左旋卡尼汀(雷卡)浓度;去除内源浓度后计算出药动学参数
血液药动学参数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血浆左旋卡尼汀(雷卡)浓度于4小时左右达到峰值。分布半衰期为3个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7小时。药动学依剂量呈非线性消除;各项措施念书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增大。在给定的条件下,生物利用度随剂量增进而下降;剂量为30mg/kg时生物利用度为16%,剂量为90mg/kg时生物利用度12%
多次给药时于第三日过稳态,末次给药24小时后血浆浓度返回基线。第一天和第八天的曲线比较明显无任何积蓄存在。
有人通过人体肠粘膜组织研究了外源性左旋卡尼汀(雷卡)的吸收和转运机制:小肠具有钠主动转运机制;小肠和盲肠均存被动扩散;吸收只要是通过生理条件下的主制(雷卡)不经代谢而以原状态由尿消除。 2.4药效学
给禁食的健康志愿者服用左旋卡尼汀(雷卡)后,游离脂肪酸显著下降,β-羟丁酸酯增加;这些结果支持了下面的假设:服务的物质激活了左旋卡尼汀(雷卡)酰基转移酶系统,进而提高了脂肪酸氧化和酮体生成的效率。
按照Raguso等人的研究证实,左旋卡尼汀(雷卡)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机理激化了葡萄糖的氧化和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左旋卡尼汀(雷卡)可以作为糖尿病治疗的辅助剂。
服用左旋卡尼汀(雷卡)不会造成健康志愿者心脏活动的变化,对于局部缺血的受试者,该物质能引起左室总体功能的显著增加。对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进行运动测试,左旋卡尼汀(雷卡)具有抗局部缺血和抗心绞痛的作用,并能改善左室功能而没有氧消耗的大幅度变化。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前房起搏,左旋卡尼汀(雷卡)按其独特的代谢方式起作用;LVEDP(左室舒张压)增量下降,乳酸减少并转化为能量,同时发生ST改变。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给进行冠状-主动脉分流术的病人服用左旋卡尼汀(雷卡)或安慰剂,Bohles等人发现乳酸和长链酰基左旋卡尼汀(雷卡)的心肌浓度下降,伴随着ATP的增加;另外,心脏效率得到了保持,并减少了手术中肌肉收缩药物的需求。


雷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