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12:59:21

现代文学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20106月陈婧整理(有大家的PPT,老师讲的,各种参考书,仅供参考)1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以《沉沦》为例零余者,亦称“多余的人”或“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早的零余者形象是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而零余者这一称谓的流行,主要是在屠格涅夫的《零余者的日记》出版之后。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的主要特征:政治社会低下,经济上穷困潦倒饱尝失业痛苦,在社会上备受歧视;性格上充满矛盾:愤世嫉俗,自喻多才而不甘沉沦,想自我振作起来反抗黑暗,而又不免常常陷入抑郁颓唐,自暴自弃的泥沼。零余者是五四时期彷徨,苦闷而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们的典型。“袋里无钱,心头多恨”“过着无聊的日子”。他们“对于社会是完全没有用的”人。他们始终处于双重人格与变态心理、现实与理想、对祖国的爱与恨、灵与肉、伦理与情感、自我与本我的矛盾冲突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了毁灭。
零余者的两大特点——忧郁和沉沦——正是郁达夫小说的精神特质。这些特质是郁达夫小说有别于同时代其他小说的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招致人们非议的重要因素。其实,郁达夫小说的这些精神特质也可以同西方的《哈姆雷特》《少年维特的烦恼》等作品一样看待,他们都反映了人在现实中想有所作为,想拥有个人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追求个人的生活理想,干一番事业,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性格的原因,不能实现理想而导致的“精神病”“时代病”。从这个意义上说,郁达夫的小说沿袭了西方的文学传统,反映了郁达夫试图探索人类存在的价值和对现代性的追求。《沉沦》中零余者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处于现代人的苦闷(性的要求与灵的冲突)中。他的痛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他遭受性苦闷。苦苦追求的爱情因自卑、怯弱等原因最终失败。另一方面,“他”在日本蔑视“支那人”的氛围中经受了尊严被屈辱的痛苦。零余者久居日本,由于中日文化观念的尖锐冲突(日本性开放和中国传统性禁忌),他无法成功地融入日本社会当中,而是一度陷入了两难和失衡的情感选择之中,灵与肉的冲突屡次发生,长期矛盾复杂的心理使“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为了摆脱自己长时间积淀的这种矛盾痛苦,零余者渴望得到女人的爱,也努力主动寻找过情爱。可是,矛盾的心理和怯懦的性格使他一次次地失败。性苦闷没有解决,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仍主导着他的思想,所以他一直处于忧郁和焦虑之中。为了摆脱性苦闷和怨愤,他试图通过放情山水来戒绝肉欲。每当零遭遇性困惑之后,“他”都会带上爱美生的《自然论》、沙罗的《逍遥游》之类的书到郊外寻找“天人合一”的超脱感。然而,大自然却为人类满足自然欲求提供的宽松的获取性爱的环境。他耳闻了性爱场面之后,再次陷入了无法控制的自责与无法抵御诱惑的痛苦之中。零余者的爱情是无着落的,精神是孤独焦虑的。他常常靠狎妓宿娼来发泄情欲,同时又以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他不断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以及对罪过谴责的

现当代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