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们的天气生意

发布时间:2023-01-19 19:16:5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云们的天气生意
作者:张翠翠
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32
马云决定翻翻中国气象局庞大的气象记录数据,看能不能从中淘个宝”——中国气象局的台风、基本天气信息等大数据正被挪到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平台,随后诞生诸多有趣的猜想:比如掌握精确的气象信息之后,在暴雨降临时,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可以为车主提供细致到每个涵洞水深情况的导航服务。同样属于阿里关联企业的菜鸟物流平台,也能根据这些数据准确调配物流路线,避免经济损失……
实际上,早有企业在做天气生意,只是大都来自交通、电力等支柱产业,而中小企业虽深知天气与经济的密切联系,却对收费服务颇有微词。 马云淘宝天气生意
1℃,不仅事关冷暖,还与经商成败有关。
去年突遇极寒天气,但我还是按往年暖冬经验进了轻薄款羽绒服,最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大赚一笔。在济南泺口服装批发市场,羽绒服批发商李彤显然还没摸透看天吃饭门道。
有服装专家告诉记者,服装产业尤其看天气。尤其是羽绒制品等季节性销售产品,如果不能提前看天下订单,则会滞销一年,来年又得换款式和薄厚了。 面对大量库存,李彤期望,今冬还能是个暖冬,要不真赔了
实际上,国外气象早已与经济学挂钩,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说,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信息方面每投入1元,就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而国内零售业巨头马云,正是看好了这门天气生意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正将60多年的历史气象大数据搬往阿里云,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正研究大数据的深层价值:如何变成可实时分析应用的活数据
甚至有专家猜想,未来淘宝会上线与天气结合的不同产品的销售指数,如羽绒服指数、口罩指数、食品指数等。这样一来,淘宝商家可通过此指数来决策在某些地域未来半年的热销品,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备货和宣传推广。
实际上,在阿里之前,李宁公司、银泰百货、格力等巨头企业早已与气象部门合作,只不过合作暂且停留在购买气象信息的层面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据悉,目前国内购买这类气象信息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公共交通、家电(空调),以及服装百货行业。当然,他们购买的不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天气预报,而是周期更长的趋势研判。
公开报道还显示,气象信息购买在江浙沪地区很活跃。如杭州当地的公交公司早已是气象信息20年的老客户。在冰冻天气,要提前把零号柴油换成抗冻的负十号柴油,依靠每日天气预报根本来不及更换,因为采购、入库等环节起码得有三五天。杭州公交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作为一种回应,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在2012年开通了网上气象商城:可以像淘宝一样提交订单,购买不同的天气套餐。 有偿缘的维艾思探路
作为中国气象局的下属企业,成立于2000年的北京维艾思依托国家气象局强大的气象信息,是国企气象服务企业中的佼佼者。
你觉得有什么行业是完全不受天气影响吗?对于自己正在操盘的这桩生意,总经理姚智显得志在必得。从2000年成立至今,一套全年的精细化预报方案已经从最初的8000元涨到了如今的3万至5万元不等,年均业务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
虽然主要业务来源还是盘踞在交通、能源、天气风险管理、零售与物流等四大传统板块。13年来,维艾思一直在探路如何做活天气生意
据姚智介绍,与李宁、KappaSemir、利郎等国内数百家服装、鞋帽企业已开展合作,为他们提供长期的气候预测和中短期的天气预测信息,如季节起止时间、节气气候和强冷空气过程等预测。
他们与曾经的铁道部也有合作,维艾思曾为铁道部开发了短临服务系统。这套系统能在空间上精确到客户工程规划区域、作业区域、运输线路等局部地区的高精度预报,便于客户及时掌握天气情况,这让铁道部看到新机会,初步投入就已实现翻番。姚智表示。
不过,作为国企,维艾思仍扮演着面向专业用户整合加工气象资料及预报产品角色。府做什么,我们则不做什么。他们不做什么,我们则做什么。姚智说,维艾思所做的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有益补充。
在目前的气象信息市场上,无论是我们还是其他气象服务公司如果不依托气象部门,都很难独立出来单干。姚智说,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们对有偿使用气象信息还没有做好准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实,早在2002年,中国首批气象服务经纪人在上海诞生,79人获气象服务经纪人资格证书。有媒体称,他们将成为我国第一批看天吃饭的人。上海有关部门为此出台了《上海市气象服务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
然而,首家由五位服务气象经纪人合资开办的上海多普乐气象服务经纪有限公司在成立两月后,因销售业务量为零而关门。据说,曾有家国际贸易客户找上门来,但知所需服务要收费500元时,说了一句我还以为免费呢就离开了。
浙江省气象部门也曾试图说服绿城足球俱乐部购买场地气象,他们认为22℃是人体各方面机能都比较活跃和积极的温度,如果能把这些气象信息跟比赛时间联系起来,也许会有不错效果。但推销失败了。
不值得是大多数企业拒绝购买气象信息服务的心态。 商业气象的公益尴尬
实际上,众多出售气象信息的企业遇冷,正是中国气象部门公益性天气服务的尴尬。 长期以来,中国气象部门一直免费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早在1985年,国家气象局《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中就已提出,在做好公益性气象服务的同时,积极展开有偿专业服务,并围绕气象事业发展开展综合经营。
发展了30年,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形成产业。姚智说,国家气象部门靠政府拨款支持的中国气象部门,并没有把有偿服务推广开。
另外,由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气象信息并没有激起企业的购买欲望:它还只是停留在天气预报的角色中,并没与数据结合,从国家发布变成人人可用的产品。另一方面,气象发布的国家规格与姿态,也使它的信息陈旧,并缺少与市场的结合点。
由于自身的国企身份,让商业化举步维艰。姚智说,作为市面上唯一出售天气服务的企业,维艾思仍处于公益性的尴尬位置上。他表示,如今天气服务的收费标准主要还是按信息获取的成本比例收费。只能实现略有盈余,盈利不到10%
整个运作模式也离商业化很远。据姚智透露,尽管维艾思已企业化管理,但职工和一般事业单位员工在待遇上并没太大差别,尚未实现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的弹性收入,员工主动找生意的积极性不大。
其实,企业主动有偿购买天气服务的并不多。姚智说,问题在于,虽然天气需求很大,但我们能提供的天气数据有限,由此,性价比不高让市场支付意愿有限。

马云们的天气生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