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及纪实手法

发布时间:2020-05-18 18:42:22

 对于纪录片的概括我更喜欢肖平在他的书中所说的,"纪录片是既是一种世相,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和品格"。我们用镜头去面对生活,提炼生活,真实的反映生活,而这种真实性本身就是一种境界和品格,我觉得纪录片区别于其它类型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以生命去试问自然、真理和人类的禁区与盲点,选择纪录片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一种对生活的忠诚。这也是我们热爱纪录片的原因。

  真实就是纪录片的生命,是其最根本的美学特征。

  

  一、纪录片的真实理念

  

  1. 从客观真实角度看,纪录片的文本内容永远无法接近客观生活本身,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不尽一致、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即想像与虚构的成分。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一经过摘取,就未免带上主观性。而在大千世界中我们只对一人、物、事感兴趣而成为叙述主体要表现的对象,这似乎也有一种神秘力量在起作用。而叙述主题与对象的共鸣程度、采访拍摄过程的策划、镜头的参与到编辑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使纪录片的文本内容与客观存在物存在着不一致。

  2. 纪录片文本内容具有主观性与虚构性的一面,也就是说纪录片叙述具有修辞性,但从另一方面,纪录片的文本内容也存在着客观性和真实性。纪录片是真实事件的见证者,纪录片的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用纯粹的文字方式对真实事件进行描述的"追忆性"行为这确保了纪录片文本内容反映客观真实的可靠性。

  3. 纪录片文本内容的真实,是文体技巧与观众接受心理共谋的结果。

  有人说纪录片的"现实主义效果"是由观众对片中内容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看,纪录片文本与客观存在物之间是否符合就在于观众的"真实判定"。其实观众在判定纪录片文本是否逼真反映生活的依据,

  一方面来自观众习惯了的或理解力之内的意义模型。另一方面来自节目类型、文体观念与技巧对观众的暗示。

  

  二、 纪录片是注重过程的纪录,纪录片的魅力也在于过程纪录中,较之"解说加画面",我们应尽量用纪实手

  法来表现过程纪录的真实。

  

  1. 由于"解说加画面"中的画面只是种象征符号,观众在欣赏它时很大程度上得依靠分析和想象来理解接受,这势必减弱观众对其接受的效果;另外,它的纪录过程手法一味突出语言阐释系统,使纪录的内容充满着说教味。

  用纪实手法完整记录过程能够使观众进入具体时空感知体验纪录的内容。观众在观看中情感不断积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凝聚,受到感染。纪录片《回家》中有这样的镜头:遗失在东北的弟弟在十多年后与姐姐和妈妈再次相逢时抱头痛哭,妈妈在得知儿子被找到时几近疯狂。片中没有任何的解说词,只是用姐姐的口吻诉说着自己的内心,如果不是用镜头纪录了全家的遭遇和姐姐寻找弟弟的艰难,观众也不会理解这一镜头所带来的含义,更不会跟着心潮起伏。我们体验别人的感情也需要一点点体味,一步步深入,没有立上直下,突生突灭的感情,也没有骤然获取的体验,我们要尊重情感原生态和观众体验情感的心理过程,就要重视纪录感情的铺垫、积累与释放的动态过程,我们才有时间揣摩、了解、体味那引起心灵颤动的情感的真谛"

  2. 纪录历史是纪录片的一大使命,"解说加画面"所纪录的过程缺乏现场感,而用纪实手法纪录的内容真实可信,也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并且它较好保持了事物的原生态,更容易体现事物的多义性,使作品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

  

  三、用纪实手法纪录过程更要我们用心、细心、动心的去拍摄

  

  1. 用纪实手法来纪录过程,并不是扛起摄像机就拍摄,需要我们深入采访,用心投入。我们在拍摄前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心里要非常清楚要拍什么,怎么拍,在这个环境会发生什么,会有哪些人出现在镜头中,事情发展的过程大致会是什么样子,甚至怎么结构影片,但这并不是违反它的真实性。

  在前期工作中,与被拍摄者建立良好关系很重要,要擅于与人沟通,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袒露心扉,增强真性和感染力。要用心体验叙述对象,把自己置身其中,与""神交,从而找出"动心"的内容。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叙述者总是会将自己各自的艺术追求或人生理念投射到被拍摄对象当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创作者与题材之间的共鸣、互动状态决定了纪录片过程纪录的质量高低。

  2. 用纪实手法纪录过程时,永不关机和不随意更改被拍摄者的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

  "永不关机的意思是,现在马上就开机,拍起来时就什么都拍,不是要等到正襟危坐,准备要深刻回忆、追溯、反省、总结时者把摄像机后面的小红钮按下去,之前就已经开始,不要更改被拍摄对象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来纪录他的生活状态,否则会带来人物形象的虚假。"在人为的气氛里人们不可能保持自然。

  3. 要擅于捕捉细节。细节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还可以揭示人物的心灵。在《英与白》中,白与大熊猫相互拥抱的镜头揭示了白在片子中反映的与世隔绝、沉默寡言的人的同时也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和爱心的女性,而且能够表现作者寓意。又如《沙与海》打沙枣的场面,作者刻意纪录了这一简单的劳作细节,运用各种角度镜头纪录一对远离人群的父子,在茫茫沙漠中打枣、拾枣,尤其是在片中特定反复强调了父子俩粗糙的手在沙漠中拾枣的动作,使观众从那顽强地生长的沙枣树的姿态,从那一串捡枣的手的特定中感受到生命的坚毅。另外,编导将捕捉到的细节,融入纪录片的叙述当中,用它构成悬念、渲染氛围、创造意境,就能使纪录片充满审美魅力,细节也因为成为了观众的观赏点。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纪实不是真实,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与真实的关系,我们应擅于用这种风格来表现真实,表现更具审美性的更易于观众接受的真实。从而使纪录片更具魅力。

(完整版)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及纪实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