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答案

发布时间:2017-08-15 17:51:49

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答案

知识梳理

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在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前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3)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或底部,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方可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垂直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分度值为0.1

5.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着。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6.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称为熔化,该过程热。

7.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该过程热。

8.通常,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其中晶体熔化时,虽然要不断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松香、食盐、金属、玻璃、蜡和冰中,属于非晶体的是松香、玻璃、蜡。大量的实验表明,晶体的凝固过程与熔化过程相反。对于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9.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升华过程要热,凝华过程要热。

考点典例

考点1 温度计的使用及温度测量

【例1 (多选)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

【思路分析】要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就是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使温度计内的液柱变化更明显一些,故玻璃管的内径要做得细一些,则玻璃泡内液体的微小膨胀就能使液柱有明显的变化。另外,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玻璃泡的容积大,就会使液体膨胀得大一些,使液柱上升明显。

【答案】AC

考点2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高频考点)

【例2 (多选)如图12.1-1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1-1

A.图像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

B.海波在CD段是固态

C.海波是晶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D.在BC段所对应的温度叫海波的熔点

E.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F.任何固态物质都有熔点

J.任何固态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

H.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都要放热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规律和对应图像中各线段含义的理解,要明确晶体熔化(或凝固)时需要不断吸热(或放热),但温度将保持不变。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海波是晶体,在温度达到熔化温度(熔点)时才熔化,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加热过程中,AB段表示固态海波吸热,是温度升高过程;BC段表示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海波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CD段表示液态海波吸热,是温度升高过程。

【答案】CDJH

【例3 把正在熔化的冰移到0 ℃的房间里,冰能否继续熔化?把0 ℃的水放在0 ℃的房间里,水能否凝固成冰?为什么?

【思路分析】晶体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冰正在熔化,说明冰处在0 ℃,即熔点温度,但房间内温度也是0 ℃,不具备向冰传热的条件,冰块虽然处在熔点温度,但不能从周围吸热,所以不能继续熔化;同理,水结成冰也应满足两个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但 0 ℃的水不能向0 ℃的空气散热,自然就不能完成凝固过程,所以水不能结冰。

【答案】见“思路分析”

请思考:把盛有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12.1-2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没有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的冰能否熔化?为什么?

12.1-2

考点3 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实验

【例4 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壳会发黑,是由于( )

A.灯泡中的钨丝遇热熔化,降温后凝固而造成的

B.灯丝上的钨蒸发和凝固造成的

C.灯丝上的钨汽化和凝华造成的

D.灯泡里的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内壁遇冷凝华而造成的

【思路分析】灯泡里的钨丝在受热时,直接升华成钨蒸气,当这些热的钨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时,直接凝华成固态钨,因而灯泡的玻璃壳会发黑。

【答案】D

【例5 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

B.“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C.“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

D.“雪景”的形成过程只吸热,不放热

【思路分析】卫生球是由萘制成的,萘是晶体,加热时萘的粉末(固态)直接变成萘的蒸气(升华),冷却后萘的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的萘。

【答案】B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昌平二模)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块越来越小

B.夏天,泼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答案:D

2.(2016·顺义二模)12.1-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江河的冰雪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露珠”

C.早晨大雾弥漫 D.树叶上形成“霜”

12.1-3

答案:D

3.(2016·海淀一模)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B.体育中考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10 kg

C.初三女生身高约为1.60 cm D.初三男生跑完1 000 m用时2 min

答案:A

4.(2016·门头沟一模)在图12.1-4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

C.冬季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就变小了 D.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12.1-4

答案:C

5.(2016·怀柔一模)12.1-5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长时间放置的卫生球会“变小” B.寒冷冬天室内玻璃内表面形成的“冰花”

C.盛夏季节冰镇饮料瓶外表面形成的“水珠” D.寒冷冬天壶口瀑布的浪花形成的“冰挂”

12.1-5

答案:A

6.(2016·燕山一模)海波的凝固点是48 ℃,那么在48 时海波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答案:D

7.(2016·通州一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答案:A

8.(2016·丰台一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诗句中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时,温度和内能都不变

B.水结冰后,分子静止不动

C.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热量多

D.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到暖和屋子里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答案:ABC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下雪,是因为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冰晶然后飘落到地面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冰熔化时要放出热量,因此内能一定减少

D.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结果

答案:AB

三、实验探究题

11.(2016·怀柔一模)12.1-6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2.1-6

答案:37.5

12.(2016·通州一模)如图12.1-7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2.1-7

答案:26

13.(2016·门头沟一模)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 ℃;

(2)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

(3)当加热至温度为1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 或“液”)

答案:(1)0 (2)晶体 (3)

14.(2016·丰台一模)如图12.1-8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2.1-8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还要进行搅拌,这样做是为了使试管中的萘受热_____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萘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给萘加热到8 min末,试管中的萘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____态。

答案:(1)均匀 (2)秒表 (3)69 固液共存

15.(2016·海淀一模)小华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

-4

-2

0

0

0

0

0

0

0

1

2

3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使用的加热装置单位时间内供热量始终相同,小华发现在0~2 min期间温度计的示数由-6 ℃升高到-2 ℃,10~12 min期间温度计的示数由1 ℃升高到3 ℃,在这两个时段中加热的时长都是2 min,但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情况却不相同,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冰熔化成水后发生的汽化现象使水的质量减少

B.冰熔化成水后发生的汽化现象使水吸收了一些热量

C.冰完全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D.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

答案:(1)晶体 (2)D

16.(2015·朝阳一模)12.1-9是某种晶体的熔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 ℃,其熔化过程共经历了___________min,在第10 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12.1-9

答案:80 4

17.(2014·大兴二模)小红同学用如图12.1-10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

12.1-10

(1)图乙中,____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2)从图乙中可以得出,冰和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BC (2)不同

拓展提高

1.(2016·通州一模)12.1-11所示的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

(2)该晶体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___min

(3)该晶体在B点时的内能___________A点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1-11

答案:(1)80 (2)10 (3)大于

2.(2014·西城二模)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此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溶化后的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状态、测量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了凝固图像,如图12.1-12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时___________min

(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比较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2.1-12

答案:(1)10 (2)-2 (3)

实战演练

1.(2016·北京中考)12.1-13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雪的形成

12.1-13

答案:A

2.(2016·北京中考)如图12.1-14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2.1-14

答案:39

3.(2016·北京中考)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T=___________

t/

55

60

65

70

75

80

T/

48

52

56

60

64

68

答案:0.8t+4

4.(2015·北京中考)12.1-15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2.1-15

答案:38.5

5.(2015·北京中考)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12.1-16所示。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2.1-16

(1)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保温杯的品牌 B.水冷却的时间 C.水的温度

(2)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3)请估计实验过程中第5小时的室温:___________℃。

答案:(1) B (2)B (3)20

6.(2015·北京中考)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12.1-17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12.1-17

答案:用大烧杯取适量开水,把盛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入烧杯内的开水中,观察碘升华管内是否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 因为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不超过100 ℃,低于碘的熔点113.60 ℃,碘是晶体,当温度低于熔点时,碘不会熔化,若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一定是因为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7.(2016·东城区一模)小娜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酒精灯持续给海波和石蜡加热,每隔1 min记录海波和石蜡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

(2)6~8 min时,海波___________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10~12 min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石蜡吸收液

课时2 汽化和液化

知识梳理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沸腾两种方式。

3.实验现象表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4.大量事实表明,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过程中需要热。

5.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沸腾是一种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大量实验表明,一般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时要热。

7.物态变化总结。(12.2-1)

12.2-1

考点典例

考点1 观察“蒸发”、“水沸腾”实验(高频考点)

【例1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2.2-2

(1)他的操作如图12.2-2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 ,说明此时气压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 < ”“ > ”或“ = )

(3)分析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1)由甲图可看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2)温度计示数为98 ℃,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此时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3)由图像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8 ℃不变。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2)98 < (3)保持不变

(4) 减少水的质量 给烧杯加盖子(或提高水的初温,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等)

【例2 给一定量的水加热时,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12.2-3中实线 A 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是( )

12.2-3

A.E曲线 B.C曲线 C.D曲线 D.B曲线

【思路分析】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增加,则曲线中与时间轴平行部分(沸腾时的温度)不变,只是需要加热时间更长些。图中只有AC曲线沸点相同。

【答案】B

考点2 汽化和液化现象(高频考点)

【例3 关于“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思路分析】“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撤掉燃着的木柴。“扬汤”时温度降低,但继续加热,水又会升温沸腾,而“抽”掉燃柴,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

【答案】C

【例4 夏天,人在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由于人体皮肤表面有水,水会蒸发,而水在蒸发过程中从人身体吸热,人便会感到冷;如果有风,身体周围的空气流动加快,附着在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也就加快了,会从人体吸收更多的热,人就会冷得打战了。

【答案】见“思路分析”

【例5 夏天,刚从冰箱冷藏室里取出的饮料瓶的外边会挂满小水珠,这是因为( )

A.饮料瓶周围的空气被液化成小水珠

B.饮料从瓶中渗出的结果

C.饮料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D.饮料瓶外的霜熔化的结果

【思路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要使其液化,温度要降到很低,选项A不正确;饮料不可能从瓶中渗出,选项B也不正确;饮料在冰箱中是冷藏,因此瓶外不能结霜,选项D不正确。饮料从冰箱中取出时,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面。

【答案】C

【例6 如图12.2-4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12.2-4

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

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C.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思路分析】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选项A正确;石棉网的作用就是使物体受热均匀,选项B正确;“白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因此C选项错误;冰块的作用是熔化吸热,使周围物体降温,所以D项正确。

【答案】C

【例7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 12.2-5所示。

12.2-5

(1)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同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具体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

【思路分析】(1)两种“白气”的形成都是液化现象。

(2)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见“思路分析”

【例8 端午节,小承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承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就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

【思路分析】小冬的想法更合理,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因此只要改用小火就能维持水沸腾,又不会因水剧烈汽化而容易干锅。

【答案】见“思路分析”

【例9 用高压锅烧饭可使食物熟得更快,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食物受到的压强大而易熟

B.高压锅的保温性好,热量损失少而使食物易熟

C.锅内温度能达到100 ℃以上,食物因高温而易熟

D.高压锅的密封性好,减少了水的蒸发而易熟

【思路分析】普通的锅虽然有盖子,但因密封不好,锅内是与大气相通的,烧饭时,锅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就是大气压,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与不盖盖子时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煮食物时总是要盖上盖子呢?这是因为盖上盖子可以阻碍水蒸气与外界的对流,从而减少热损失,用较弱的火就可以维持水的沸腾,可以节约能源。另外,如果是蒸食物不加盖,食物就暴露在空气中,食物吸收的热量又很快散失,达不到较高的温度,食物不易蒸熟。使用高压锅烧饭时,高压锅盖好盖子后就是一个密封的容器了。加热时锅内水温不断升高,水的蒸发不断加快,由于锅是密封的,水蒸气无法散发,因此水面上方的水蒸气就越来越多,锅内的气压不断增大,直到将气压阀顶起发生“跑气”为止,锅内气压才不再增大。此时锅内的气压一般接近1.2个大气压,在这样的气压下,水的沸点接近120 ℃,食物由生变熟是个升温的过程,温度越高就熟得越快,高压锅中的食物可以被加热到的温度比用普通锅提高了约20 ℃,自然就易熟了。

【答案】C

【例10 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5 ℃和100 ℃,把它们分别装在两支试管中,悬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C.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D.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

【思路分析】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装水的试管温度达到100 时两者温度都是 100 ℃,试管与沸水间不能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而装酒精的试管在水温超过78.5 ℃时还能不断吸热,试管内的酒精可以沸腾。

【答案】D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朝阳二模)在炎热的夏天,小阳从冰箱中拿出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小阳发现矿泉水瓶的表面慢慢“出汗”了,“出汗”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

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液化

答案:D

2.(2015·顺义一模)秋天的清晨,我们经常发现野外的树叶或小草的叶子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形成露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凝固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答案:C

3.(2016·房山一模)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A

4.(2016·通州一模)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将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

答案:D

5.(2015·东城一模)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

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灌溉庄稼

答案:A

6.(2016·房山一模)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

B.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

C.夏天,剥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白气”

D.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答案:C

7.(2016·顺义一模)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8.(2016·平谷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沸水煮的方法可以给体温计消毒

B.湿衣服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慢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答案:BD

9.(2015·海淀二模)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放在水盆中的水慢慢蒸发了,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答案:CD

10.(2016·丰台一模)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向外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炒鸡块时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锅铲、汤勺的手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烹饪过程不烫手

答案:AD

11.(2014·昌平二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零下18 ℃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物在室外也能变干,是冰化成水从衣物上滴落的缘故

D.初冬,地面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答案:BC

三、实验探究题

12.(2016·东城二模)用酒精灯加热使烧瓶内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后,烧瓶内的水停止沸腾,如图12.2-6所示,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烧瓶中的水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水的沸点与___________有关。

12.2-6

答案:又重新沸腾了气压

13.(2016·海淀二模)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91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见记录表格),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12.2-7

(1)在此过程中,小敏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12.2-7甲、乙所示。图_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选填“甲”或“乙”)

(2)由数据记录可知,在4 min7 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_____

答案:(1) (2)吸热

14.(2016·房山区一模)如图12.2-8所示,是依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2.2-8

(1)由图像可知,在该实验条件下,水在___________℃时沸腾。

(2)此时该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1)98 (2)小于

15.(2016·顺义一模)小刚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

(1)下表是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50

57

64

71

78

85

91

96

98

98

98

(2)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物质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如下表所示。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____ 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答案:(1)98 (2)水银

16.(2015·东城二模)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同学从91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1)小敏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2)水沸腾后,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的___________(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造成的。

(3)4 min7 min这段时间内,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_____

答案:(1)99 (2)液化 (3)吸热

17.(2014·顺义二模)实验室准备了如图12.2-9甲、乙所示的两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2.2-9

(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 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李明选择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的装置(实验室内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丙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b”“c”或“d)

答案:(1) (2)c

拓展提高

1.(2016·海淀一模)12.2-10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草叶上形成“露珠” C.湖水结冰 D.草叶上形成“白霜”

12.2-10

答案:A

2.(2016·平谷一模)生活中小明发现同样的一杯热水,冬天室温低时冷却得快,夏天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好动脑筋的小明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其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质量有关吗?

C.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环境的温差有关吗?

D.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温度有关吗?

答案:C

3.(2016·石景山一模)用如图12.2-11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请按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2.2-11

(1)如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某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烧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8 (2)不变 (3)水的沸点随瓶内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4.(2015·西城二模)在如图12.2-12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的过程中,有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上有水滴,且玻璃片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在发生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___热。

12.2-12

答案:液化

实战演练

1.(2016·北京中考)12.2-13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图画,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13

答案:体表温度降低与皮肤表面上水的蒸发快慢有关吗?

2.(2015·北京中考)(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C.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D.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

答案:ACD

3.(2015·北京中考)12.2-14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12.2-14

答案:B

4.(2014·北京中考)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答案:A

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