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汪峰音乐

发布时间:2016-10-19 21:59:18

许巍PK汪峰,,朴树,崔健唐朝,郑钧,beyond

      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表演,包含所有荒谬和疯狂。   ——汪峰:《花火》

  摇滚乐是不需要名份的,它像所有的音乐一样是为了耳的,问题是在怎么样什么样的耳朵。   摇滚乐也是不需要定义的,在中国,这太复杂。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摇滚乐都是流行乐之一种,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别的话,它只区别于古典和民歌,在流行音乐这个范筹下,它永远跳不出去。  于是行业总要服从行规,于是有了郑均,有了许巍,有了汪峰。人们不再记得鲍家街43,只记得汪峰,就像人们不再记得超载,而只记得高旗。  所以,郑均、许巍、汪峰们没必要再去拼命地像崔健、唐朝一样板着脸立牌坊,而他们的音乐却一样红透中国。  郑均  从任何一方面来讲 他都是标志性的  《回到拉萨》唱滥了所有的大街小巷,就像《吻别》和《心太软》一样。虽然勿庸置疑,《回到拉萨》也算一首标志性的曲目,歌中郑均的音乐想像力也曾被人津津乐道,但比起唐朝那首百听不厌的《梦回唐朝》还是薄弱了许多。  虽然让歌变成口水也是极不容易的,但郑均终究不是天才,当他用花活以及积累迸发出《赤裸裸》后,此后的郑均就不是郑均了。起初,他拼命地继续用花活和脑汁拼凑郑均这个招牌,试图复制《赤裸裸》,但他心里似乎很清楚这个江湖——“我一直以为我自己是在向上飞,耳边传来的声音似乎非常美,我没想到我是在往下坠往下坠。(《第三只眼》)。然后,他就开始意识到无论摇滚也好,无论偶像也好,都只是一个挣扎的塑料玫瑰花——“这城市里开满了,塑料的玫瑰花,我和你在阳光下,说不出想说的话。冷酷而又美丽,塑料的玫瑰花,凝固的笑容下,有多少心在挣扎。(《塑料玫瑰花》)。做为歌手,或者做为一个音乐人,郑均骑墙而上,翘首企盼,笑靥如花。  当郑均璨烂出世时,他是以着颓废伤感的氛围及少少愤怒袭击年轻人的,可以说这是当时的一招必杀技,当然,就算现在再用也不过时,因为这根本就是现代青少年的集体群像,无论真实和虚伪,大家都要发泄。当摇滚乐并未十足普及中国时,颓废和愤怒加上上口的旋律就这样包围整个世界,郑均适当其时。可以说,郑均只需一点嘈杂和一点沙哑就可以欺骗整个群体的迷茫。  所以,郑均从任何一方面来讲,都是标志性的,他证明了一个简单但十分实用的道理,搞摇滚乐,稍微长得帅一点就可以单枪匹马出来抛头露面的,而他显然也启示了汪峰和高旗们。  当郑均被大公司彻底包装出商业形像出战江湖后,他已不再是非池中,而是百代了。商业的包装如同造飞机的工厂,出来的东西几乎一模一样。而傲世的通常不是天才,而是才子,所以郑均们还有些理由摆些姿态,所以郑均最近唱了些旧情歌,我们眼中的鸡肋或许正是他的自溺,而郑均也稍微随和地表示beyond的音乐也还不错。  

许巍  终究是许巍 始终拷问自己的灵魂   联系许巍的经历,可以说许巍是一个一直用音乐来抒写人生的歌者,而从他的音乐中可以看到,自由就是许巍最终所需要的。如果说早期的许巍对自由的定义是我是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的身体上的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许巍追求的则是一种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的心灵上的自由。 
汪峰缺的是经历 
许巍缺的是学历 
许巍身边有一个成熟的女人 
汪峰身边的女人没有一个成熟 
汪峰的音乐动听 
许巍的音乐动心 
许巍内敛而深沉 
汪峰张狂而激昂 
汪峰像啤酒 
许巍像浓茶 
许巍是天蓝色的 

汪峰是血红色的 
汪峰逃避而立 
许巍拥抱不惑 
许巍不戴眼镜 
汪峰不离眼镜 
汪峰喜欢酷 
许巍喜欢笑
在许巍的歌词中,不难发现很多地方都出现自由这个词。我像风一样自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永远自由的心鸟儿在自由歌唱,在阳光里喜悦飞翔我的心曾乘着风自由穿行梦想里”..... 许巍内心的那种浪子情怀,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个人魅力无疑在他的音乐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也是他的音乐为什么能够如此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从他的音乐以及自身的经历可以看到,许巍的性格当中有一种强烈的执着,说的不好听就是倔,就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可是,正是这种倔,造就了他的简单和纯粹,而只有一颗纯粹的心,才能真正在音乐中体现出他真诚的态度。因此,为什么许巍的转变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呢?就是因为他的简单,他实在是一个简单的有点土的人,他一直都只是在倔强的追求他所想要的的,而现在,他已找到了自己内心所需的真正的定位所在,那么,他的转变当然也就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了。 
那么,汪峰呢?同样看看歌词,不难发现,在汪峰的歌词中也同样出现了不少如自由理想这样的词。 但是,在此之外,我更多看到的是欲望、矛盾和迷惘!汪峰一直是矛盾着的,音乐的追求和现实的欲望之间,摇滚和流行之间,内心的自我与外在的客观环境之间,这些一直纠缠着他的内心。 “象一条鱼儿游进了网,象一只鸟儿砍断翅膀,象一块石头扔在街上,象一个战士被弃之山岗,如果我全部的人生只是一次失去,妈妈为什么把我带到这里? “我挺想出去走走喝点啤酒买件衣裳,可是摸摸兜里只有几十块这买什么都不够,看看别人满足的表情沮丧的感觉又嫉,唉呦嘿 我怎么混成了这样儿有一天疯狂的感觉突然进入我的生活,眼看着自己渐渐衰老,可是还没找到青春和美元,知道明天会身无分文甚至比死还可怕”......
当循着歌词重新定义汪峰时,除了迷惘外,其实也不缺自由的字眼,例如;我像梦一样自由这是生命中的一天美丽而安详; 这是生命中的一天寂寞而自由来时的路我爱你更爱自由当我决定放下所有, 走上去自由的路. 你是否还会陪着我”....,对于造成的现状才有了一个后知后觉的醒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永远是最能深入人心的话题。 现实生活无法逃避,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也绝对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如果是因为现实造成的内心的摇摆影响了创作的态度,是否得不偿失呢?而这种现实,并不单指商业或者金钱,还包括对一些概念的模糊,对被认同的渴求,自我证明的欲望,寻找一个外在的比较对象来定位自我等等。当这些外在的诱惑和纷乱不停骚扰自我造成摇摆的时候,你的内心如何能够简单而纯粹?你的态度又如何能够保持真诚呢?
欲望与理想之间,该如何界别?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欲望是矛盾的、杂乱的、令人不知所从的,而理想则是从欲望中剔除了所有矛盾杂乱之后的一种简单和纯粹。所以,容我说一句,如果要说现在的许巍和汪峰的区别,我只能说,许巍的欲望已经沉淀为理想,而汪峰的欲望,依然还只是欲望。
自大学开始,我一直喜欢带着浓厚人文色彩的音乐,这种音乐不像流行歌曲一样满嘴的爱与被爱,充斥着第三者和抛弃,它的每个字,每段曲无不透漏着作者的心情,思想,对世事的看法,即使是表达爱情也是很委婉,结局大多是凄惨的,这些都是作者由感而发的,真正的用心去做的音乐。 这类音乐主要衍生在北京,北京浓厚的人文气息孕育了一批这样的音乐人,如许巍、汪峰、姜昕,高旗,李志等。他们随意而又自在的生活,放荡不羁,天马行空,从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他们多是一群空虚的人,有的淡然,有的愤怒,有的颓废,风格种种。 我第一次接触此类音乐当从《蓝莲花》说起,这是大学时期一个东北的胖子同学给我推荐的。第一次听的时候,心好像被针刺了一下,感觉怪怪的,当时其实没听懂,两年以后我才了解了一些《蓝莲花》的含义。蓝莲花学名睡莲,在古埃及时被人看做是生命的象征。许巍写这首歌整整写了5个月,他自述写这首歌有两个意思:一、为了纪念李叔同(弘一法师)和玄奘,这两位忠于信仰,性格坚毅的伟大人物。二、传说蓝莲花能使死人复生,是自由与希望得象征,这首歌透过现实中的彷徨寻找自由与希望。歌词"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形容的很生动。 许巍很淡然,甚至有些超然了,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看重的,他的歌一首比一首淡然,到后期的《故事》,基本上都淡然无味了,可是用心去听,使人心里很平静,内心的那些躁动都渐渐平息了。许巍的音乐像水,和中国的道家思想很接近,讲究天人合一,守天命,无争。 汪峰与许巍却恰恰相反,汪峰一直是名斗士,他的音乐在一直诉说着自己的愤怒,对现实的不满,即使是追求自由也是嘶吼,呐喊,不像许巍那样静静的诉说。从鲍家街43号的《小鸟》到《春天里》,几乎是汪峰的一条成长轨迹,从愤怒嘶吼、不羁,到中期的追寻理想、追寻怒放的生命,到现在用近乎绝望、暗哑的声音演绎着《春天里》。

      

现实的残酷把汪峰摧残的身心憔悴,甚至对生命产生了忧虑,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句词把他的无奈、无助、不甘...挥洒的淋漓尽致。尽管现在他作为一名成名歌手逐步融入流行乐界,但他还是难以割舍当年那种更自我的音乐。 多年以后,许巍内心归于平静、淡然自喜,汪峰却是幸福在他处的失落,崇尚的自由,自我被俗世束缚,残留的只是对世事沧桑、造化弄人的失落与无助。 今日凌晨,难以入睡,听着上边两位的音乐有所感悟,信手涂鸦。多年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文笔,思维越来越像工科生了... 

某一天,转唱酒吧、辗转南北的许巍突然出了一张专辑,于是他红了,而且重要的一点,他并不帅。许巍起先是用三大件和一张丑脸征服乐评人的,然后才是乐迷,记清楚,当时在乐评人眼里,那张《在别处》是以熟练的以至于精致的配乐打动他们的。而之前,是许巍给人的的印象是令人惊艳的《两天》和曾为田震写的歌《执着》。  为许巍配器的是算得上是中国最好的乐手,而《在别处》则是他们炫技的试验田。《在别处》这张颓废至极以至于变态的专辑的配乐却极精致,这本身就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化学效果。曾有人试着把玩了一下《在别处》的歌词,发现歌词中充满了绝望忧伤迷茫秋天等字眼,所有意像都如出一辙。而为了配合这种感觉,在专辑封面中许巍弯腰做一飞机状,未曾露脸。曾有人戏言区别摇滚乐与否的方法就是看唱片封套上歌者有没有露脸。又有人戏言,摇滚乐者只所以不肯以面示人是因为不够靓仔。  那么,许巍究竟是因为表明姿态呢,还是不够靓仔?没人知道。  只知道后来这哥们终于开始找到了一种露脸兼表明姿态的一种可行办法,就是拿着把吉它露脸,这和谢霆峰的区别是——还是不够靓仔。当然,还有音乐,许巍的创作力量不同于郑均,郑均在颓废中愤怒,许巍在颓废中消沉,他更注重自我。而两者相似之处是是才子都未免江郎才尽,不过骨子里的思想却很难转变,那就是那种苍白憔悴伤痕累累的自虐。这种一步呻吟,一步思想的游荡中配上我们这十多年出来优秀乐手就成就了许巍,尽管他的歌听来听去都像是一首歌。  后来许巍开始羞涩的接受奖项,红的像是午后的阳光,这也像是他那张《时光·漫步》一样。无论刻意还是真实,无论怎么样,这阳光只在于歌词,旋律没有改变,顶多只是某些花活上的阳光。许巍就这样彻底裂变。  摇滚乐不需要羞涩,无论何时何地,摇滚乐也不惧抛头露面。无论浪子、诗人这些称谓放到许巍身上都是包装,但音乐也许不变。许巍终究是许巍,他始终在拷问自己的灵魂,然后唱歌。  汪峰  汪峰的方向 不是中国摇滚乐的方向  鲍家街43号是在窦唯、张楚、何勇这魔岩三杰大红之后出现的,不知道中央音乐学院地址的乐迷很快熟记了这个街道名和这个门牌号,而现在,鲍家街43号乐队的最初人员已支离破碎,但你不能说整个中央音乐学院都站在汪峰身后,情况依然是:曾经发生的从不被遗忘,他还在事先声张身后迷茫。  当理想变做迷茫,所有的一切就都开始上道了,所有的乐迷就开始上当了,这是他们最能接受的现象,因为这个儒教之国一向信奉和不知不觉信奉中庸之道,在时间的流逝中鲍家街43号倏忽儿变成了汪峰。而街市依旧太平。  当鲍家街43号顺利地在中国摇滚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时,汪峰顺理成章变得成熟起来,敏感并不可怕,可怕的还是成熟。自幼学习小提琴直至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汪峰,最喜欢的是The Door乐队,再经过鲍家街43号的乐队经历洗礼和签约大唱片公司,汪峰的身份在变化,而变化就是成熟。  商业并不代表流行,就像这次贺兰山摇滚节,尽管是一种商业操作,但策划者却并不企图获得流行认可,只是试图为中国摇滚乐找出一点蛛丝马迹,而汪峰的确是这蛛丝马迹之豹斑,由乐队而个人,并且身上背着学院派的声名。最重要的是汪峰的成功,那种并不滥殇的成功正是习惯中庸的国人所喜欢的招牌。而从《晚安,北京》到《回忆之前,忘记之后》再到《花火》,汪峰或愤怒或煽情都让人觉得贴切。  汪峰并不在乎中国摇滚乐需不需要他,几乎所有人都不在去考虑这个问题,中国摇滚乐已经不再是稀有品种的供养与疯狂,而是疯狂之后的荒缪,回过头来看,一切变的的很清晰,因为一切既是你想看到的,也都不是你想看到的。  所以,临别的一刹,切记莫回头。我们只能说,汪峰自始至终都在做音乐,没有投机取巧,而且,真正投机取巧而走红的摇滚人也并不多。汪峰的方向不是中国摇滚乐的方向。既使纪念,也只是拿来感伤地故作豪情。中国摇滚乐从来也不需要方向。    汪峰和许巍一直被誉为国内最具实力和代表性的摇滚巨匠。因此也经常有歌迷拿他们两个人做对比。如果说许巍的音乐代表了一代人的心声,那么汪峰的音乐就代表了一代人共同成长和奋斗的经历。无论是他早期的作品还是现在的作品,都体现出一个歌者的成长而喜欢汪峰音乐的人正是和他的音乐一起成长起来的。  汪峰音乐之路走过12年,伴随了无数的成功和失败,但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都在坚持,坚持自己的音乐,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他觉得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追寻梦想,就一定能成功。而今天已经成功了的汪峰,还和当年那个站在长安街上满怀梦想,追求音乐之路的青年歌者一样,把怒离怒弃陪伴着他的音乐当作自己的血液和生命。  就歌迷对汪峰和许巍的对比,汪峰觉得音乐是相通的又注入了不同的个人元素,而每个歌手都有自己坚持的音乐风格,这样就出现了标志性的音乐和标志性的歌声,所以没有可比性,而推陈出新是音乐的发展和进步。       

有人说,喜欢许巍和喜欢朴树必定是同一个人…… 他们两个身上带有太多的共同之处。许巍是朴树最喜欢的歌手,朴树曾说,他之所以一年去了六次云南,就是受许巍的影响。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音乐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但是至于一个歌手的音乐对另一个歌手的影响,我只能想象。 许巍是一个留着长发的陕西汉子,不知这样说对不对,他对吉他有着执着的向往。他还信佛,所以他的歌曲中更多的带有轮回与因果的意味。他热爱爬山,所以他的歌曲中有着对自由的强烈追求。他喜欢读书品茶,所以他的歌曲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诗书气息。他的音乐,纯真中带着懵懂,奔放里含着淡定,强烈的色彩又不乏随和。 朴树致力于对纯真爱情的回忆,朴树的歌声中带有淡淡的忧伤,是对逝去的美丽的回忆与追寻。他的歌声代表着一代人的记忆,似乎每次听他的歌都以为是在唱的自己。他和许巍一样,吉他是他们的生命。朴树是一位脱俗的歌手,即使他的歌曲中讲的是红尘往事,但也带有超凡脱俗的意蕴。 有人说许巍是灰色的朴树,朴树是彩色的许巍。朴树的歌曲中诗意较浓,而许巍的歌曲中感情更深…… 在当今歌曲泛滥的时代,许巍与朴树或许被看成两个另类,被当做艺术的反叛者,其实经过时间的冲刷,他们才是艺术的追寻者。 爱情 旅行在 开往冬天的火车轨道旁.     

1998年,作为流行乐界仅有的两位作者,许巍的词作与崔健一起被选入《中国当代诗歌文选》。如今,吴冠中、黄永玉等画家的名字经常被他提及,他说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受西方音乐影响又热衷中国传统文化的他,以中国民乐为例,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二胡、笛子,其实二胡又称胡琴,笛子又称羌笛,还有琵琶,都是西域乐器,这就体现了古人的开放与包容。中西文化融合,我们现在也需要这样做。当然,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BEYOND的音乐里听不出一点点悲伤。他们骂人、骂社会,愤怒但不消极;他们经历苦难曲折,失落但不沮丧。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理想,他们的天空永远明亮,他们的心中永远充满阳光:不断向上,不断超越。他们给我坚定、勇气和动力,教我珍惜所有,教我把握生命。就像黑夜里的明灯,温暖而从不迷茫。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郑钧是极富两层性的人。安静的时候有一种伤感和颓废;激情的时候充满狂野的力量。从他的音乐和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自己。那是一种相似又飘忽的感觉。我可以毫无掩饰,酣畅至极!
  许巍是一个充满伤感气息的人。他的诗人气质美丽得让我沉醉。温暖而孤寂,那苍凉与尘埃将我淹没,感动得无可言语。心就这样轻易被洞穿……
  朴树很欣赏许巍,喜欢他的那种情绪。也许他们有着相似之处。朴树的歌词写得很好,经历生活后的情感涌动,朴实而干净。

  超载又是另一种美丽。他们的音乐总是寂静交织着疯狂,给人冲击。他们的词虚幻而奇妙,就像一首首浪漫的诗,凉凉的,很舒服。
  时间是他们的咏叹调;
  年华是他们的旋律.
  抱吉他仗剑天涯是他们年少轻狂时,天桥下沙哑的呐喊是一代人心灵的感受
  闪烁的是霓虹,过往的人群.
  他们总一头散发,躲在角落里,如花儿,散落在天涯.
  他们偶尔沉默,如夏日乌云后的夜晚,见不得星辰,听不到虫叫.
  总有个时候,他们又如难一阵风,一阵风划过你身边,如夏花一样绚烂,   如惊鸿一样短暂.
  他们是孤独的,也是逍遥的;他们是理想的,偶尔也是激越的.
  他们偶尔如高山瀑布,激烈震撼;偶尔又如沙漠清泉,流远影没.
  他们的声音,与其说是在唱,不如说是在呐喊,在诉说,  如一个站在末世悬崖上的孩子,无助而又倔强地宣告着自己的宣言,  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破灭与苍凉.
  来往的是人群,浮沉的是荣辱,他们仍然一袭牛仔,反背吉他.
  背影在湖泊边,铁轨上,沙漠中.
  他们始终是人生的苦行者,他们始终是梦想的孤独者.

有人说,许巍的歌带着颓废,听久了,这种颓废的感觉就会围绕着你。他的歌缓慢,沉重,却又有如行云流水般划过你的心中。总是能让人沉浸在深深的回忆和静静的思绪中。一点啤酒,一支香烟,一点许巍……流露的是什么?寂寞?颓废?沉没?或许,每个听他歌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许巍是个感性和理性强烈交织的歌手,他对生活充满渴望,对过去充满回味,体味着生活的真实。或许,相对于其他的音乐人来说,许巍离我们更近,更加真实,从他去北京寻找音乐梦想,到离开红星社回到西安。那段时期,人们时常会在西安公园里看到一个年轻人,坐在草地上,静静思考着什么……当他生活窘困,甚至想放弃音乐的时候,他和我们所有的普通人一样,迷茫过,困惑过,面对这个社会,同样充满着许多的不解。

在他当时的音乐里,我们能够感受到迷茫、困顿,能够感受到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寻找突破的渴望。或许这就是许巍和他的音乐离我们更近的原因。许巍的音乐是属于一个特殊阶段的人群,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阶段,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总会去经历这个阶段,一些记忆,岁月无法抹去,一些希望,岁月无法带走……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每个喜欢许巍音乐的人,我相信都会喜欢《蓝莲花》这首歌!或许许巍的歌里,包含了悲伤,包含了一切的喜怒哀乐,但《蓝莲花》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对生命意义无尽的追求!每个人心中都会盛开一朵蓝莲花,不在这一刻,就在下一刻……无比的坚强是浇灌的沃土,而对生命的渴望是这朵蓝莲花盛开的源泉……我想当许巍做出这首歌时,他眼前的天空已经豁然开朗……

   

许巍汪峰音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