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总结26-30)

发布时间:2020-10-05


第二篇.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
综合题型(2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类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综合题型(27)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类
分析角度 调整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答题模板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污染物向外转移,环境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与合作 地理环境 间分布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河流航运价值的大小与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变化的大小和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水量越大,水量变化越小,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河流航运价值越大;水量越小,水量变化越大,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低,河流航运价值越小。
分析角度 自然 条件
地势落差 径流流量 河流冰期 经济水平 人口城市 水运网络
答题模板
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
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 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
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
人文 条件
综合题型(28)城市化的影响类
1.有利影响
分析角度 人口转化 产业结构
答题模板
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科技
文化、思想观念
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不利影响
分析角度 资源问题
答题模板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过量开采地下水,地面下沉
生态问题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质恶化 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烟尘、废气 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污染水源
环境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增多
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综合题型(29)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是黄河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河口三角洲是指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河流入海时,因流速减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延伸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多个冲积扇形成冲积扇平原。
※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冰川侵蚀形成(U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形成峡湾。
※卡维尔盐沼的成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综合题型(30)点状、线状、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总分结构描述(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体分析如下:①分布范围:最大到最小的地区范围在哪;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④看极值——看等值线闭合情况,反映局部某地区的偏大(或偏小)状况。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总结2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