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音乐特征

发布时间:

声乐作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音乐特征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这首由席慕蓉作词、乌兰托嘎作曲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可谓是草原歌曲经典中的经典。随和的乌兰托嘎在音乐创作上是严谨的,他追求的是永远创新,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是在用音符作诗,用旋律作画的草原诗人。
一、b自然小调感情基调的铺垫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音乐结构工整,分为三段,以四句为一段,共38小节。歌曲采用6/8拍,既有传统内蒙民歌悠长、宽广的韵味,又有温馨、恬静、深沉的情感。
从旋律来看,歌曲第一段(第113小节)的调式调性是b然小调,第一句(1-3)小节,旋律采用的是主和弦的和弦内音的重新排列,突出小调柔美的色彩功能,主题鲜明;第二句
4-6)小节继续深化主题,利用八度音程的变化,来强调主功能。第6小节结束在主和弦的五音上,留下了情绪的发展空间;9小节进行到下属功能;第四句(10-13)小节,延续了第三句的下属功能,后由下属进行到属,最后回归到主音。
第二乐段(14-22)小节,歌曲从14小节的下属进行到15节的属,又从18小节的主进行到下属,下属功能和主功能交替出现,使主题在一种若即若离的矛盾冲突状态下进行,最后落在属音

上,并且长达12拍,使歌曲的情感完全铺展开来,也为即将到来的副歌部分和整首歌曲情绪的高潮部分做好了准备和暗示。
第三乐段(23-35)小节,这是转调后调性的回归与再发展,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这一部分是转调后调性的回归与再发展,的八度大跳和音区的提高,是整首歌的高潮。从歌词的角度来说这一部分是情感更具体。“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一生的经历,悲伤也好,欢乐也罢,我都不想再对你倾诉,我只想躺在你的怀抱里,就这样静静得看时光流逝。情至此处,再无需多言。音乐最后以调式主音的长音结束,言已尽,意尤远,完美绝伦。自然小调写出的歌曲听上去非常的忧郁、唯美,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无再现单三曲式的情感递进声乐作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就是最具典型的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其音乐结构工整,分为三段,三个部分的音乐主题各不相同,音乐要有层次地不断向前运动,素材在每个部分又要不断出新,它并不强调ABC、三个部分的独立与完整,更侧重于音调、节奏、调性之间的联系,以保持前后的呼应与统一,但是它在结构上衔接的是比较紧凑的。
A段,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草原美景,但这景象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永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故乡那么美,但作者从未亲眼见过,那仅有的一点儿模糊影像是从父母口中得知。席慕容和父亲游历欧洲的时候,父亲说欧洲太小,眼前总有东西遮挡视线,当时席慕容觉得欧洲很大了,怎么会有东西

遮挡视线呢,这是还没有见过故乡的席慕容,二手经验再美终究不是亲身体会,逃不掉想象的成分,也感受不到实物的冲击。草原对1989年以前的席慕容来说,终究像是雾里看花,模糊,看不真切。[1]
B段歌词“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路。”辗转了几十年,等待了几十年,今天终于回到了故乡,站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突然想起了父亲的话:“欧洲太小,眼前总有东西遮挡视线。”是啊,和草原比起来欧洲确实“太小”。她折下一颗草使劲嗅着,父亲曾说过,那就是家乡的味道。
C段作者感慨漂泊了几十年,香港、台湾、北京,甚至欧洲,但心灵永远是孤单的,那里没有家的味道,唯有这里的味道是父说过的家的味道。那河,流淌了千百年,像条纽带牵着千万草原游子的心,此时此刻,这泥土,这河流,这草上的露珠都像亲人,她再也不能自已,泪水打湿了脸,融入了这土地,化作了露珠,汇入了母亲的怀抱。情怀宽广,韵味无边。
三、长调式旋律情感的延伸
内蒙民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长调。《父亲的草原,母亲河》这首歌曲完美的体现了蒙古长调歌曲旋律的特点,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因此很多艺术家都来蒙古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从而也使蒙古民歌广为传唱。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第二乐段的歌词简单明了,仅用了感叹词加上标题:“啊,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一个“啊”字长达12拍,寥寥数语却情意无限,草原不再仅仅是脑海中的一个词语,

此时此刻,它就在眼前,在脚下。草原不再仅仅是她的故乡,是她命中注定的身世,是这一辈子的飘零。而她也不再仅仅是席慕容,她的父亲母亲,是所有漂泊他乡的草原儿女。[2]言语简洁,感情澎湃,形成强烈的对比。短暂离调推动了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也使情感得到升华。
一首好的歌曲需要很多的机缘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旋律要优美,歌词要有意境,情景交融,才能更贴切的表达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当然还需要能很好的诠释它的歌者。《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正是一首这样经典的作品,所以,自从这首作品问世以来,传遍大江南北,还曾登上过音乐的圣殿一一维也纳金色大厅。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这首作品,和这首作品背后的故事,正如我们常说的:“一首歌,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声乐作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音乐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