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

发布时间:2020-04-10 19:37:35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

昆曲旦角

  凡戏中女性人物都属旦。细分之,昆剧有老、正、作、四、五、六、贴七门之说;其中以正、五、六、贴为主体。

  正旦

  一般是扮演已婚女子的。昆剧中有一句行话,叫“正旦只有两件半红衣裳”,大约指以下三折戏中穿红衣裳的正旦是重头戏:《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在《称庆》一折中穿红衣)、《风筝误》中的柳夫人(《后亲》一折中穿红衣)和《烂柯山》中的崔氏(在《痴梦》一折中穿红衣)。这三人规定由正旦扮演,在上述三折戏中必须穿红衣裳,只是崔氏因为她是在做梦时自以为做了诰命夫人,她的大红霞帔不好算真穿,只能算作半件,所以有“两件半”之说。KpWW2Kk。

  五旦

  一般是扮演所已及笄的淑女,或待字闺阁的千金,所以又称闺门旦,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浣纱记》中的西施等。有一些一时蒙尘流落的善良侠义少女也多由五旦扮演,如《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绣襦记》中的李亚仙,《双红记》中的红绡等。rLw9gTZ。

  六旦

  通常比五旦的年龄稍小些,身份略低些,又称活泼旦;或者因为原称快乐旦或乐旦,转音而称为六旦。《西厢记》中的红娘、《牡丹亭》中的春香、《渔家乐》中的邬飞霞、《翡翠园》中的赵翠儿等,皆属六旦。5ARx7wt。

  贴旦

  此名色由来已久,在旦初分为两个家门时,就是旦与贴。据说其原义是在主要旦之外又“贴”一旦,就旦中之“贴”,犹如生中之“外”,也就是次要者的意思。但事实上贴旦所扮演的固然多数为村姑贫女、侍妾丫环,但也不乏夫人小姐、千金淑女。她们往往有独立的身份、自主的言行及鲜明的性格,在不少戏中是很重要或最主要的角色,甚至是唯一的女角,如《相约相骂》(《钗钏记》)中的芸香、《彩楼记》中的刘千金、《红梨记》中的谢素秋、《蝴蝶梦》中的田氏等,原都是归属贴旦行的。实际上,贴旦和六旦相去不远,所以过去分家门时,贴和六旦便是分在一起的。昆剧中关于旦角有“衣西裴蝴”和“一门九娘”两句话,从中可以看出正、五、六、贴重头戏之一斑。所谓“ 衣西翡蝴”,那是指旦角很难演的四出戏:《衣珠记》(荷珠,贴旦)、《西楼记》(穆素徽,五旦)、《翡翠园》(赵翠儿,六旦)、《蝴蝶梦》(田氏,贴旦)。所谓“一门九娘”,系指昆剧戏目中有九个“娘”,是旦这个家门中的重头戏,她们是:赵五娘(《琵琶记》,正旦)、李三娘(《白兔记》,正旦)、杜丽娘(《牡丹亭》,五旦)、京娘(《风云会》,五旦)、白娘娘(《雷峰塔》,五旦)、雪娘(《一捧雪》,五旦及四旦)、红娘(《西厢记》,六旦)、赵翠娘(《翡翠园》,六旦)、美娘(《占花魁》,贴旦)。JvujcvA。

  老旦

  顾其名而知其义,老旦是扮演老年女性的。在旦行中,老旦是规定专门单独分出,而同其他诸门都不相通的一个细家门。其代表人物有:《荆钗记》中的王十朋之母、《精忠记》中的岳母、《红梨记》中的花婆等,都是老旦的重头戏。老旦也有反串男角的,如《铁冠图》中的王承恩,便是老旦的骨子戏。脚色同人物反串,固然有各种因素,但也非任意可为。王承恩是个老太监,由老旦反串扮演,传统戏作这样的安排,似亦不能全算无稽。 SDgAMEp。

  四旦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门。昆剧中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和特殊表演的“刺杀戏”,扮演其中女角者叫刺杀旦,大约由“刺杀”促言转音而成为四旦。“刺杀戏”的代表作是“三刺”、“三杀”。“三刺”是指《刺梁》(《渔家乐》)、《刺汤》(《一捧雪》)、《刺虎》(《铁冠图》)中的邬飞霞、莫雪娘、费贞娥。“三杀”则指《杀娘》(《武十回》)、《杀山》(《翠屏山》)、《杀惜》(《宋十回》)中的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三刺”是为自守而刺杀他人,“三杀”是不守妇道而被人所杀。刺杀旦有其特殊的表演身段,特别是邬飞霞和莫雪娘在《刺梁》、《刺汤》中刺杀仇人时的特殊表演,反映了两个人物性格的突变。所以,上演《渔家乐》和《一捧雪》,演到《刺梁》、《刺汤》时,按规定要另换演员——四旦去扮演邬飞霞和雪娘。如早年 “传”字辈演《渔家乐》,先由张传芳以六旦扮邬飞霞主演,到《刺梁》一折则由刘传蘅上场刺杀,两人前后同扮一个人物。作旦这个名称据说起源于唐代优伶的“弄假妇人”。昆剧中的作旦则是其家门虽属于旦,而其扮演的人物却大多是男的,似乎同古代刚好相反。作旦又以扮演男小孩为多,如《南柯梦》中的花郎,《浣纱记》中的伍员之子,《邯郸梦》中的番儿,《寻亲记》中的周瑞隆等;偶尔竟也有扮成年男子的,如《千金记》中的汉五刘邦等。UDXdvLy。

昆曲生角 

  因为早期昆剧属于南戏系统,所以它继承了南戏的角色行当体制,同时兼收北杂剧之长,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早期作品《浣纱记》反映了昆剧初创时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戏的七行之外,还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置法,更增设小生、小旦 、小末、小外、小净五行,共十二行。 Wojzorb。

  明末昆剧兴盛期,明刊本《墨憨斋定本传奇》中,将原以“贴”扮老年妇女改为“老旦”,亦系吸收了元杂剧之分行法。其他角色行当基本同于昆剧初创时期。清康熙时,昆剧角色行当还基本保持了“江湖十二角色”的体制。 udmOdWU。

  乾隆年间,昆剧折子戏最盛,表演艺术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刻画人物而设的角色行当体制,也有了新的突破。《扬州画舫录》中有“江湖十二角色”之说,它们是:副末、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谓之“男角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谓之“女角色”;又有打诨一人,叫做“杂”。后来在南方昆剧中演变为以小生和旦角为主要角色,因之这两门分得更为细致。小生行下分:大官生、小官生、巾生、鞋皮生(穷生)和雉尾生五类。旦行则下分:老旦、正旦、作旦(能扮演男孩子)、四旦(刺杀旦)五旦(闺门旦)和六旦(贴旦)六类。但各个昆剧支派有各自的门类。 PZTOyJV。

  昆剧的角色分工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细致。嘉、道间,昆剧角色行当,将原有的“江湖十二角色”,与后来出现更细的分工相结合,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9qzKfGu。

  生,为男子通称,戏曲脚色之生,即取其名义。昆曲中的生,一般是指扮演弱冠以上,尚未蓄须的男子,所以又称小生,以与末行中的老生相区别。以巾生和官生为主,另有鞋皮生,雉尾生等。昆剧中原来并无所谓武生,武小生的家门。不管是那一门的生,都要文武兼备。dUk576g。

  巾生:未做官或未及冠的风流书生,头戴方巾,必正巾,故称巾生。因大都手持摺扇,故又称「 扇子生 」。作为剧中爱情故事的主角,主要的剧目如《牡丹亭 惊梦,拾画》中的柳梦梅,《西楼记 玩笺》中的于叔夜,《玉簪记》中的潘必正,《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为表现年龄和性格特徵,在音色上较多运用假声小嗓,表演讲究潇洒儒雅,风流蕴藉,唱,做,念并重,著重体现人物温柔多情而又不失男性之阳刚和浓厚的书卷气。昆剧男角中,巾生是最为重要的行当。czTNUij。

  官生:官生的「官」字,一般写作「官」,也有写作「冠」的.官生,顾名思义,就是做官的小生,做官的又都戴纱帽,故官生又有纱帽生之称。我国古代制度,男子到了有条件成家立业或有责任齐家治国的年龄,需要举行「冠礼」,也许是由於这一缘故,反映到戏曲中就有冠生这个称呼。官生又分大官生和小官生,可以从他们扮演的人物看出其间的关系和差异。大官生:常演的人物有《长生殿 小宴,哭像》中的唐明皇,《铁冠图》中的崇祯帝,《惊鸿记 醉写》中的李太白,《千锺禄 八阳》中的建文帝等。表演上或风流豪放,或秉性方正,在唱念音色上多运用假声小嗓和真声本嗓相间,衔接自如的「龙凤音」。小官生:常演的人物有《荆钗记》中的王十朋,《白罗衫》中的徐继祖,《金雀记》中的潘岳等。在表演上著重突出一种少壮得志,风流潇洒的神情意趣,唱念多用假声小嗓和真声本嗓相间的「龙凤音」。 czXV2YW。

  鞋皮生:专门扮演典型的落拓书生。因这类人物脚下拖踏著踢後跟的鞋—江南一带称为「拖鞋皮」,所以叫鞋皮生。此外,鞋皮生的妆扮大多敷色浅淡,玄色高方巾低压,身穿「富贵衣」,以示一旦时来运转必定富贵。看家戏有《彩楼记˙拾柴,泼粥》中的吕蒙正,《绣襦记˙卖兴,当巾》的郑元和,《永团圆˙击鼓,堂配》中的蔡文英,《渔家乐 卖书联姻》中的简人同等。在表演上,唱念用假声小嗓,动作带有一定的穷酸相,所以也称「穷生」。TGgoN3j。

  雉尾生:属小生中的一类,多为武将,因头插雉尾,故名。雉尾在江南土话中称雉鸡毛,所以在昆剧中又俗称「鸡毛生 」;雉尾亦称为翎子,故也称翎子生。其表演不同於武小生,不重武功,而重在气质,於做功和身段中显出英武之气,且有「耍翎子」的特技。如《连环记》的吕布,《白兔记》的咬脐郎,《西川图》的周瑜等。 w8tqoEt。

  武生:生行的一种。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表演上各有特点。长靠武生扎大靠,讲究武打,功架并重,如〈界牌关〉的罗通,《试马》中的吕布;短打武生著紧身短装,偏重於武打和绝技的运用,如《夜奔》中的林冲。昆剧原无武生这一行,清代中叶後,随著剧种的衰弱,各职业昆班为了生存,逐渐吸收高腔和京剧「 金戈铁马 」一类武戏,武生这一行当也应时而生。 sgctksS。

  昆曲丑角

  丑,虽居生、旦、净、末、丑的最后一位,实际上其源最古,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在先秦古籍和《史记滑稽列传》中就已经留下我国古代名优的许多动人事迹。他们不畏权势,不受诱胁,以冷讽热嘲讥刺帝王、讽谏朝政,可称是戏剧脚色之祖。所以传流到后世,丑在戏曲团体中的位置是最高的。以前戏房里的盔箱上只有丑方可以坐得——过去做戏条件差,后台没有供休息坐的椅凳,演员只好在戏箱上歇息。演员进了后台,准备化妆,要由丑先开面,丑未开面,其他演员都不准动弹,这都表明对丑是十分尊敬的。相传因为某皇帝(或云唐明皇,或云后唐庄宗,或云清乾隆)曾扮过小丑。但这不过是讹传托言罢了。在昆剧中,丑又分为付丑和小丑两个细家门。PwuBkcO。

  付丑

  有些剧种没有付丑这个家门,花脸只分大净、小丑两门。昆剧中,净称为大花面,小丑称小花面;而另一个家门就是付丑,俗称二花面。因其性格特征是阴阳怪气、奸诈诡谲、刁钻古怪、冷冰冰地皮笑肉不笑,在行话里叫“落静工”,所以又称付丑为冷二面。在明清传奇剧本里,写作副净,简写为副或付,大约就是这门脚色了。但昆剧不将付丑划归净行,而是属于丑行的,所扮演的大都是奸臣、刁吏、恶讼师、沾光帮闲、白目秀才之类人物,和小丑相比,其在社会上的地位一般都较高,是口中念佛、心里恶毒的角色。如《鸣凤记》中赵文华、《大名府》里的李固、《浣纱记》里的伯嚭、《绣襦记》里的乐道德等。Wufwj1g。

  小丑

  俗称小花面,所扮演的大都是较低层的人物。小丑和付丑的区别,在昆剧中是相当明显的:付丑用静工,小丑多滑稽;付丑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外不一,小丑则用外形率直地刻划人物之内心。相比之下,付丑里坏人多,小丑里则好人多。如《精忠记扫秦》中的疯僧、《渔家乐》中的范家春、《寻亲记茶访》里的茶博士等,均属小丑。也有文武并兼的,如《盗甲》中的时迁、《连环记问探》中的探子等。当然,小丑也有扮恶人的,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便是。相应地付丑也有扮好人的,如《十五贯》中的尤葫芦,但这种应行情况比较少。0vR74c7。

  昆剧很重丑角,其代表人物都有特殊的表演要求。付丑擅演“油葫芦”,小丑擅演“五毒戏”。所谓“油葫芦”,昆曲有名为〔油葫芦〕的一支曲牌,这里是借谐音指“游、活、芦”这三折戏——“游”,是指《西厢记游殿》一折;“活”,是指《宋十回;活捉》一折;“芦”,是指《跃鲤记芦林》一折。《游殿》中的法聪重白口,《活捉》中的张文远擅做功,《芦林》中的姜诗则长于唱。当然,这三折戏中,同时都有白、做、唱三个方面的功夫,这是毋庸多说的。而“五毒戏”中的小丑首先着重于做,有五折重头做功戏,因其中人物的特殊表演动作及其形象摹似五种毒物而得名。如《雁翎甲盗甲》中时迁的表演象壁虎,《连环记问探》中探子的表演象蜈蚣,《孽海记下山》中小和尚的表演象蛤蟆,《六月雪羊肚》中张母的表演象游蛇,《武十回诱叔》中武大郎的表演象蜘蛛。又如《茶访》中的茶博士摹拟茶壶,《十五贯测字》中娄阿鼠的鼠态,以及娄阿鼠在《鼠祸》一场和张母在《羊肚》一场中用的  子功等,同样也是如此。Z8QhTAF。

  从上引诸例可以看出,不论在付丑、小丑中,尽可以有正面和反面的人物。总的来说,丑这个家门在表演上是以油头滑脑、游戏滑稽见长的,所以“传”字辈中的丑行取“氵”作偏旁入艺名,如王松淞(付)、华传浩(丑)、姚传湄(丑)、周传沧(丑)、顾传澜(付)、吕传洪(丑)等皆是。PfCgOfn。

昆曲净角

  净,俗称大花面。确实,净的面孔大都是涂满了颜色,而且把脸廓得大大的,据说是从古代参军演变而来。净大体分为大面和白面两路。在昆剧中,白面又细分出邋遢白面一路。NFkOWHS。

  大面

  虽然大面并非全是正面人物,但净中的正面人物大都是属大面。大面的脸谱有紫的,有蓝的,也有花的,而以红、黑两色为主,因而又有“七红、八黑、三和尚”之说。“七红”,是指七个红脸人物“赵匡胤(《风云会访普》)、关羽(《三国志训子》)、屠岸贾(《八义记闹朝》)、回回(《慈悲愿回回》)、昆仑奴(《双红记盗绡》)、弼灵公(《一钟情冥勘》)、火德星君(《九莲灯;火判》)。“八黑”系指八个黑脸人物:项羽(《千金记——鸿门撇斗》)、张飞(《三国志三闯》)、李逵(《水浒记磨斧》)、尉迟恭(《慈悲愿——诈疯北饯》)、铁勒奴(《霄光剑——闹庄救梦》)、周仓(《三国志刀会》)、包公(《人兽关——演官恶梦》)、钟馗(《天下乐;嫁妹》)。“三和尚”则指净扮的三折重头和尚戏:达摩(《祝发记渡江》)、惠明(《西厢记寺警》)、杨五郎(《昊天塔。五台》)又有所谓“净中三判”者,是“七红”中的火德星君谓之“火判”,弼灵公谓之“冥判”,以及《牡丹亭》中的胡判官称之为“花判”——开蝴蝶状花脸。xHdmWvj。

  白面

  白面大花面大都是奸臣。其代表人物有:董卓(《连环计》)、严嵩(《鸣凤记》)、秦桧(《精忠记》)、万俟  (《荆钗记》)等。邋遢白面大都是扮演旧时代身份低贱但并不插科打诨的人物,他们不能归属丑行,其开脸接近于白面而较脏。脏,江南方言中叫邋遢,所以称为邋遢白面。这一路人物不多,如《绣襦记;教歌》中的扬州阿二,《白兔记赛愿》中的庙祝,《打花鼓》中的龟奴等。hL5VRsL。

昆曲末角

末,原来是戏中当场男子的总称,大约和后来的生意思差不多。宋元就有“末泥色”之称。在南戏中,生、末向来是分档的,生是主要角色。近现代在有些剧种里末这个家门没有了。在昆剧,末行还是有的,是专门扮演中年以上、蓄须带髯的脚色,可细分为老生、副末和外。其中外的年龄最大些,带白色或花白色须,余二者一般为黑色或彩色。可以从他们所扮演的人物看出其间的关系和差异。VaHw4MB。

  副末 

  一般地说,副末所扮演的人物在戏中的地位比正生(老生)要低些,如《一捧雪》中的莫仁,《白罗衫》中的奶公,《浣纱记》中的文种等。然而过去演出整部戏时,开锣第一折引戏,在昆剧叫做报台者,必由副末担任,故又不可谓不重要。过去班社开台演戏,总是由大面跳加官、副末报台开始;前者叫“动手勿开口”,后者叫 “开口勿动手”。x10EgSs。

  末中三个细家门,对家门来说是分三档,对演员来说,则界限不甚分明,多数都能通兼。即使末同净,乃是两个大家门,虽在身份、性格、表演等方面互有严格的区别和明确的界限,但也有共同之处,即都要求演员“声赛铜钟”、“性胜钢铁”。因而“传”字辈中,凡属净、末两家门的,都用“钅”作艺名的偏旁,如施传镇(老生)、倪传钺(外)、郑外鉴(老生)、赵传钧(后改学冠生,易名传珺)、包传铎;沈传锟、邵传镛、周传铮和薜传钢等则是唱净的。IB3tdwr。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