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

发布时间:2011-07-16 23:41:36

以小见大,含蓄地反映中国社会现实

——《压迫》丁西林戏剧观初探

丁西林的独幕喜剧,在中国现代化戏剧史上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钱理群等文史学家评价道:“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家之一;在喜剧领域里他又独创了幽默喜剧,中国现代话剧的重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并且创作了堪称典范的作品。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无论是戏剧的构思、人物、结构,还是语言、风格都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在同期大多数的粗糙、幼稚的作品中,显得‘风毛麟角一般的可贵’。”从钱理群等史学家的评价中可知,丁西林独幕剧的创作艺术,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而我认为,丁西林的独幕剧在思想上是作者以其睿智的眼光,含蓄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社会进行“规划”,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性。

丁西林的独幕剧《压迫》创作于1925年,该剧被收入1935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戏剧家洪深誉其为大革命时期的“创作戏剧中的唯一杰作”剧中谈到的人物有六位:房东女儿(小姐)、房东太太、老妈子、男房客、女房客和巡警,其中出场的人物只有五位,除房东女儿外。剧情也很简单,大城市的房主普通不招单身男房客,而一个单身男房客在房东女儿的同意下交了房钱,而房东太太知道后却以无家眷为由而不租给他,此时,又来了一 个单身女房客要租房,于是二人就假称夫妻,才将房子租下。可是,这个简单的话剧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 无产阶级受到有产阶级的压迫,应当联合起来抵抗他们。

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在民主政治、思想、文化、道德、个性解放等个各方面都提出了强烈的呼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正当人们把斗争直指向落后的封建主义道德、法制、思想和封建礼教时,作者却清醒地看到了另一股阶级——有产阶级,深刻地认识到有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剧本《压迫》通过一个只肯把房子租给有家眷的人房东太太和一个要租房子却没有家眷的男房客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有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单身房客租不到房是一件并不起眼的小事,但作者却让读者和观众看到了社会的不合理性,看到了有产者对无产者的压迫,这已不仅仅限于经济上的剥削,更大的在于对无产者、无房者施行封建性的精神压迫(无家眷者不得租房)。其实中国早期的资本家与封建地主阶级并没有什么区别,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赤裸裸的,而资本家则采取另一种更高的手段——最大限度的诈取剩余价值,农民创作实物,无产阶级为资产阶级创作金钱,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地主阶级有资本家骨子都有着的封建思想,面对有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作者借剧中女房客的话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人,受到有产阶级的压迫,应当联合反抗他们。而纵观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道路中,一次又一次的“工人大罢工”难道不是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吗?因此,可以客观地说,丁西林为以后的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道路。

二,赋予中国知识分子绅士般的精神风貌。

剧中的男房客和女房客,一个是大诚公司的工程师,一个是公司的秘书,他们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生活都有保障。外面社会虽然动荡,但他们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较为安稳,有一定的生活水准,并不为金钱而苦恼。而在他们的精神风貌上,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说:具有绅士般的风度。他们具有公正、正直、不欺诈、不凌弱、不采取卑劣手段的品格。行为矜持,有时给人一种不自然、不痛快、造作、言不由衷的感觉。如在《压迫》中,男房客潜意识里想接近女房客,于是拐弯抹角地和女房客套近乎。但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中国是一个含蓄的民族,习惯以含蓄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如有人在求婚时对女方说:“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号码?”人们在一起去吃饭时都会说:一起去聚餐。

我们有时会觉得男房客是一个无赖,如房东太太说到要退房时,他回答到:“这房子租不租自然由你答应,不过,既把房子租给了我就得由我答应。你知道,现在这房子不是租不租的问题,而是退不退的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以其人之道还在其人之身。”当人们受到别人不公平的待遇或欺负时,也用别人用在自己身上的手段回敬别人,这是中国人的处事哲学,不像西方基督教说的那样,当别人打我的左脸时我也把我的右脸也伸给他打。由房东太太以无家眷不租房为由来刁难男房客这点看,可看着是男房客为了公平而据理而争。这同时也是作者置入文中的喜剧因素,让人们读了或听过之后都会发出会心的一笑。剧中女房客在得知男房客因没有结婚而租不到房时,便主动要求扮演他的太太,体现女房客正直,富有同情心的性格。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慈祥、勇敢的一面。对于女房客鞋中入水,男房客连忙提出“如果要换袜子,我可以走到外面去。”这句话,引起了人们的很多纷争。有人指出男房客一本正经得令人肉麻;有人认为这是性禁忌的符号,说“丁西林笔下的男女之间本有正常的性吸引,但他们——主要是男方——竭力回避,谈性色变。”其实在中国一些地方,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妻子的脚只有丈夫才能看,其他的人看了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一个男人看了一个未婚女子的脚,就得娶这位女子。而剧中女房客认为男房客可以看,这说明女房客的思想是开放的。她与那些为了反抗就家庭而与之决裂、离家出走的女子相比,她是真正个性解放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在这位女房客身上,我们看到了她无论是在个性、思想还是在道德观念上都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要求,在人物的身上隐藏着作者浓厚的主观理想。

三,在无意中隐藏着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批判。

戏剧本身对无家眷而不能租房这一社会现象就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而剧中巡警的行为不得不一起读者的深思。房东太太要男房客走,房客不走便去叫巡警来赶他走,本来巡警的职责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但我们读者看来,他却成为有产阶级——房东太太的帮手。况且,房东太太家的老妈子也可以呵斥巡警,如“请您不要多心,我不过是说他(巡警)太不懂事。”“好了,现在没有你的事了,你赶紧回去打你的牌吧。走!走!”而在今天的社会里,带“警字”的人物那绝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谁要是敢惹他,那注定会吃不完兜着揍。还有在老妈子的话中“先生和太太不过是为了一点小事,闹了一点意见,你不来劝解劝解,还来说那样话。”让读者感觉到,那个时期的巡警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管,巡警成了人们使唤、奚落的对象。作者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当时社会的这种现象,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可以说是无声胜有声。

读丁西林的戏剧需要进行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才有味,读了之后,不是哄堂、捧腹大笑,而是给人会心的一笑。他以朴素、微妙的一点来揭示人生的真谛,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主张。戏剧的结尾往往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启人深思、回味无穷。有人对《压迫》的结尾进行了续写,但作者这篇作品的艺术手法达到最高境界,在怎么续写得好也索然无味。

作家作品往往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压迫》在笑声中讥刺了房东太太的封建思想,歌颂了男、女客的民主思想和反抗精神。作者让读者和观众看到社会的不合理和不讲理的现象,笑声过后,留在心中的是悲愤和无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期望。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性和思想性。

参考资料:

徐百柯《丁西林——奇妙的混合体》,中国青年报

孔庆东《丁西林剧作的性心理》

《从客厅到战场——论丁西林的抗战戏剧》

狄艳娥《独特的丁西林喜剧》

以小见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