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岛

发布时间:2012-05-18 18:58:12

历史:

沙面位于荔湾区人民桥西侧珠江岔口白鹅潭畔,与六二三路以沙基涌相隔,占地面积330亩(0.3平方公里)。是较完整地保留19世纪英法租界欧陆风情风貌的地区。其清代西式建筑群在1996年底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一百多株古树名木被市政府挂牌保护。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 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 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 -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 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 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 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从1859年成为英法租界,至1945年回归祖国,其间主要用作领事馆区、外商公司及侨民商住用地、供来穗外国人文体和宗教活动场地等,在中外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沙面的建筑及其布局体现了欧洲乡土田园风味,其建筑体现出19世纪末20世纪

欧美流行的各种艺术风格。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岛在历史上曾是英、法两国的租界,18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两国选中了这块珠江中的小沙洲(距离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中国唯一的的外贸区广东十三行相当近)作为租界地址,填筑成岛,并于1861年签订租约。岛上西部3/4划为广州英租界,约264亩,东部1/4划为广州法租界,约66亩。各有一桥与中国大陆(华界)相通。

  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英法两国取得了在沙面岛上的许多特权,政府相关机构与企业大量移入,主要的领事馆和政治、金融组织都建立在此,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予附近的中国人不公平的待遇,沙面岛因此成为后来中国乃至附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人士抗议与攻击的目标。如发生在1920年代的广州市民多次反殖民游行,以及越南革命者范鸿泰(Pham Hong Thai)对沙面法国领事馆的炸弹袭击等等。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一般称伪国民政府)。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政府另行与英国订约收回英租界。二战结束后,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中华民国。 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现状:面岛,可能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位于广州市区西面、珠江白鹅潭畔,是广州著名的外事游览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
沙面岛面积仅0.3平方公里,四面环水、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在新中国成立前,沙面曾经长期被英、法等国占为租界,因此这里的建筑多为西式建筑,著名的法租区天主教堂、英租区基督教堂、原英国汇丰银行、原英国领事馆、原法国领事馆等都矗立在这小岛上。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沙面独特的整体建筑环境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许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投入商业使用;而现存的波兰、德国、美国、捷克、朝鲜等领事馆及众多的外事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公务人员到此公干。

沙面岛是广州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众多欧陆风情的古建筑。1997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其中有53栋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53栋国家文物建筑中,除了37栋私房外,还有16栋是直管公房。随后,政府对沙面岛上80多幢的文物建筑实行了全面保护的政策,重点修饰整理了10多幢,把沙面岛建成了一个美丽的西式建筑大观园。
今天,这里古树林立,花园大道两旁,150多栋欧陆古建筑各具特色,凸现当年欧陆建筑巴洛克式及新古典式的风格,或优美雅致、富有动态感,或雄伟严谨、粗大扎实,或简单随和、线条流畅。 在这幽静的小岛上,既渗透着怡人浪漫的欧陆情怀,亦饱含了历史文化的观赏价值。

  这座如荫绿树环抱着古雅建筑,清澈江水环抱的美丽小岛,真不愧为南中国最独具欧陆风情的世外桃源

目前,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也是白天鹅宾馆所在地。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目前。现在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同样位于沙面岛,这使得沙面岛上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办公,且该领事馆是美国在中国唯一可以办理中国公民移民美国签证的场所。建国后市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该建筑群于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西洋建筑风格千姿百态:

  新古典式

  特点是模仿西方古典复兴手法,追求雄伟、严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如沙面大街54号的汇丰银行,平面规整,立面处理采用不同的柱式组合,转角处顶楼为小逊顶,底层入门处为装饰性的门框及圆窗。沙面南街18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沙面南街60号的英国圣公会也是新古典主义作品。

  折衷主义式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流行折衷主义风格。折衷主义建筑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由于折衷主义建筑往往在古典等风格上加上巴洛克装饰,故也可称为新巴洛克式。沙面英国领事馆以及沙面英国亚细火油有限公司、沙面伪招商局都属折衷主义式。

  券廊式

  其特点是平面简单,立面是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线脚明朗而无其他装饰。这种形式是西方建筑传入东南亚后适应当地气候而产生的,故称为殖民地式。沙面大街48号即为此式典型代表。

沙面露德教堂

  仿哥特式

  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教堂是梁柱结构。外形仍仿哥特式,具有哥特式风格

 交通:地铁在黄沙站下,乘156915253138555764697579123181202208217219222229236239251260270281286288530538539541556823路公交车可在文化公园站、六二三路站、沿江西路站、黄沙总站、黄沙码头总站下。

沙面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