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7 20:52:51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分析

作者:陈敏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04

        【摘 要】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鉴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征,往往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违背学生与教师均为具有平等人格主体的基本原则。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考虑如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培养其学习能动性;合理为学生构建自主时空,促进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提高;以开放性空间培育其想象力、创造性。本文则结合当前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较差的现象,提出分析与相关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性;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由学生与教师互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课堂为渠道的融合学生学、教师教为一体的统一活动。因此,正如学生主体性发展基本理论与内涵所表现的,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与能动性学习活动与教师的引导教授才是教学过程应该具备的。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亟待改善。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其自发学习兴趣的提高亟待研究与分析。

        一、小学数学学习、教学的特点及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1.小学数学学习与教学的特点分析

        小学数学学习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首先,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为将成体系的数学知识结构经梳理转化为学生自身可以接受、认知的知识结构,着重强调内化。其次,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创造性的要求高于其他学科,数学绝非单纯的公式、定理及概念等的罗列、混杂,是通过演绎归纳将整个学科串联成统一体系。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靠较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进行数学学习,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最后,小学数学学习中,抽象思维十分重要,不仅要求学生思考出抽象空间、数量关系,而且能够理解高度概括的数学语言。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便是对学生正确引导,以数学思维学习代替单纯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授学生如何排除障碍,而非简单的教授数学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