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

发布时间:2020-04-09 13:34:51

曾子避席
作者:孙经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8年第12

        曾子,原名曾参,孔子的弟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被后人尊称宗圣。曾子一生积极推行儒家主張,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曾子也是一位尊师重教的践行者,曾子避席的历史典故可以很好地说明。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知识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节选自《现代交际》2017年第11期)

        写作应用

        老师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把尊师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好坏的重要指标。曾子避席是通过礼仪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我们对自己的老师也应该讲礼仪,有礼貌。当然,尊师不应该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曾子避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