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课后答案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28 10:02:41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2,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庠序之学

3,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学在官府)。

4,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由于(国学)和(乡学)构成。

5,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武功之学)。

6,颁布"挟书令"的人是(秦始皇)。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汉代)提出的。

8,初步建立学校系统——官学和私学是在(汉代)。

9,太学实行五经课试法是在(汉代)。

10,中国教育史上于太学之外别立国子学始于(西晋)。

11,打破汉代以来儒学为宗,标志我国专科教育开始的事件是(立四馆)。

12,汉太学教师称为(博士)。

13,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

14,董仲舒的主要,论著是(《举贤良对策》)。

15,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对我国的封建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6,从朴素唯物主义出发,比较正确解释了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的人是(王充)。17,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是(《颜氏家训》)。

18,封建教育制度初步形成于(秦代)。

19,地方官学起于(汉代)。

20,唐代采取了(重振儒术和尊重佛道的文教政策)。

21,从学校入学资格看,唐代学校教育具有(严格等级性)。

22,科举制产生于(隋代)。23,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性三品")。

24,韩愈的主要著作是(《师说》)。

25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在(香港)创办英华学院。

26186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蒙养学堂)。

271877年第一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在(上海)召开。

281890年,第二次基督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决议,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为("中华教育会"),这个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从此形成,它从单纯编辑出版教科书扩展为为对在华基督教教育进行指导。

29,太平天国实施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反儒反封建)的教育方针。

30,太平天国的教育主要内容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宗教和政治教育,一是(科学技术教育)。

31,洋务派在创办企业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夜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京师同文馆),1863年创立(上海广方言馆)。

321866年洋务派设立的(福州马尾船政局)及其附设的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实业学校。

33,洋务派于1880年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军事学校。

34,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洋学堂,是(1862)年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35,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劝学篇》)。

36,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7,康有为于(1891)年创办了万木草堂。

38,时务学堂的主要发起人是(谭嗣同)。

39,《新学伪经考》的作者是(康有为)。

40,《新民说》的作者是(梁启超)。

41,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42,蔡元培于1902年创办了著名的(爱过学社)。

43,科举制于(1905年)被废除。

44,壬子、癸丑学制于1913年颁布。

45,“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46,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领带人是(黄炎培)。

二,填空题。

1,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臣擅权的经验教训,宋初各皇帝采取("重文轻武")国策。

2,由周敦颐提出,经二程发展,最后由朱熹完成的儒学理论称为(宋明理学)。

3,宋初三次兴学分别为:(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崇宁兴学)。

4,熙宁元丰兴学运动中,新创设的太学升学方式是("三舍法"

5,辽,金,元三代的学校教育,一方面推行"汉法",另一方面又采取了(民族歧视政策)。6,由皇帝临时指定主考官,然后将主考官隔绝的防范科举考试舞弊的方法叫做("锁院"制)。

7,北宋著名学者多在官学任教,而南宋著名的学者多在书院讲学。例如,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就曾在(白鹿洞书院)讲过学。8,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的是(白鹿洞书院)。

9,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识字教材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0,由朱熹的学生程端蒙所做,专以宣传程朱理学为主的启蒙教材是(《性理字训》)。11,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静虑,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2,朱熹的人性论将人的天赋秉性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天地之性""气质之性")。13,明清建立后,都实行了(压制与笼络兼施)的文教政策。

14,顺治九年清政府颁布了教育立法——(《卧碑》),对教育目的进行了明确规定。15,清朝教育内容是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道德训练。

16,一甲三名进士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17,明清考试采用的教条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18,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从("心即理")的哲学观点出发的。

19,颜元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习行")。认为这才是获得真知的可靠途径。

20,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抗战)教育政策,具体如下各项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必须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和体育运动,创办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第四,(办理义务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21,抗日时期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就是(在各党组织的领导下,让教育为政治斗争服务,并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勤俭办学。)

22,七七事变后,平津,京沪等大片国土先后沦陷,国民党政府把一批名牌大学迁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联合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学院,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迁至陕西城固)联合成立西北联合大学。

23,伪满建国大学创办于(       )。

24,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教育的三种形式是(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

25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著名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26,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是(黄炎培)。

27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

三,名词解释。

1, 五经课试法:初入太学称门人,满二年试通过一经转为正式弟子,不及格则罢遣;其后每隔两年试一经,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通三经者为太子舍人,通四经者为郎中,通五经者则擢高第叙才录用;对每科不及格者可随下一级再试,亦可直接分派工作。

2, 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官立的高等学府。

3, 察举制:察举制是我国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4,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中间环节,是一种严格地按照门第取士的选士制度。

5,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6, 《颜氏家训》:颜之推所著,用大量的历史和显示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7, 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取士制度。

8, 《师说》:是韩愈著名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9, 登州文会馆:创办于1864年,创始人狄考文。是一所创办较早,绵亘时间较长,从小学,中学发展成大学的一所典型的教会学校。

10, 京师同文馆:洋务派于1866年创办的综合性学堂。

11, 中华教育会:是最早的一个对中国进行文化教育侵略的组织,主要任务是编辑和出版教会学校用的教科书,它不仅是在华教会学校的全国性联合组织,而且是西方殖民政府的教育部。

12, 《劝学篇》1898年维新运动高涨之时,张之洞出版,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教育思想。

13, 万木草堂:是康有为于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的一所新兴学馆,并著有《长兴学记》作为学规。

14, 时务学堂:是维新变法时期的一所著名的新式学堂,是谭嗣同等于1897年发起的,并得到维新派地方官的赞助。

15, 《大同书》:是康有为最重要的著作,是中国近代史上上最早探讨人类社会远景问题的一部名著。

16, 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公布实行的新学制。

17, 壬子癸丑学制1913年教育部综合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学校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学程18年,分三段四级,三个系统。

18, “退款兴学”:利用八国联军掠夺的赔款,诱使清政府选派留学生并在北京办一所学校。形式上是帮助中国办学,实质上是妄图培植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

19, 爱国学社: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发生退学风潮。中国教育会为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决定成立爱过学社。

20, 中国科学社:是新文化运动中研讨现代科学及科学教育的学术团体。

21,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新文化运动中职业教育思潮流行之际组织起来的著名教育团队。

22, 勤工俭学运动:为改良中国社会,派遣华工赴法留学,实行勤工与俭学相结合的办法。

23, 工读互助运动:企图把工和读结合起来的教育作为手段,实现人人劳动,人人读书。这种思潮在五四运动时期较为流行。

24, 平民主义教育思潮:是五四运动时期影响很广泛的教育思潮之一。

25, 实用主义思潮:对传统资产阶级教育学持批评和反对态度,成为和旧的教育思想相对,立的新思想。

26, 湖南自修大学:是毛泽东1921年创办,是一所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和培养干部的学校。

27,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创办于19247月。

28, 收回教育权运动:广大青年学生反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的斗争,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办学的侵略本质。

29, 壬戌学制: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在旧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是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0, 苏维埃教育总方针:即“一切苏维埃工作服从革命战争要求。”

31, 苏维埃大学:是苏维埃政治干部学校。

32,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运用马克思主意观点比较系统的阐明教育理论的著作,是杨贤江的代表作。

33, 《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一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历史的著作。

34, 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创办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35, 东北军政大学:前身是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战胜利后迁至东北。

36, 梁漱溟:是一位有理论有实践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改造者。

四,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的起源。

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

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3, 简述学校的产生。

4, 答:1氏族公社末期学校萌芽

2夏代学校雏形

3)商代的正式学校

5,奴隶社会教育有哪些特征?

答:(1)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

2)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

3)学校教育只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

4)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需要的武功

6,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内容:1文行忠信;道德仁艺。

目的:1去习反性;2做官涉政;

方法:1学习结合;2学思结合;3学用结合;4学无常师。5因材施教;6适时启发;7温故知新;8举一反三;9以身作则。

态度:1博学乐学;2实事求是;3专心致志;4有教无类 赞同

7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11.要求教师有良好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学而不厌;

(12).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8.简述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

答:(1)尊师重道

2)兼容并包

3)百家争鸣

9.简述私学产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答:原因:(1)社会原因:生产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

2)直接原因:士阶层的出现和“文化下移”

特点:(1)自由讲学,学有所宗

2)教师教学以知道学生自学和组织研讨为主

3)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

4)私学教学往往无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意义:P16

10简述墨家科技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内容:(1)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

2)力学理论知识的教学

3)光学理论知识的教学

4)形学理论知识的教学

5)心理学

特点:(1)实践和科研相结合

2)教学内容现金和丰富

3)教学内容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科学精神

11,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说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孟子(1)自求多得

2)盈科而进

3)专心有恒

4)教亦多术

荀子(1)提出“化性起伪”的问题,充分肯定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巨大影响

2)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

3)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是恶取决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12,简述百家争鸣的意义。

:(1)促使学术界思想空前活跃

2)各学派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代表着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提出不同的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主张,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3)各学派从不同角度探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直接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

4)各学派根据各自要求和实践总结了许多宝贵教育经验,直接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的发展。

13,简述秦朝在文教方面采取的措施。

答:①统一文字“书同文,行同伦”

②严禁私学“禁私学以吏为师”

③吏师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设三老以掌教化”

14,简述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答:①立五经博士

②开设太学

③察举制的完全确立

影响:(1)推动汉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确立了汉代选拔管理的标准

3)兴官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

15,太学办学有哪些特点?

答:教学内容:单一的儒家经典,都属今文经学;

教学形式:处是采用个别或小组教学,后“大都受”集体上课方式

考试形式:设科射策

考试年限:西汉一年一试,东汉两年一试

16,简述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答:1)兴太学以养士。

2)重选举以取士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7,王充是怎样论述学习的?

答:(1)学以求知

2)勤学不舍

3)立异创新

4)学为世用

18,简述唐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答:1)入学资格:唐代官学的分级不是按教育程度高低划分,而是按入学资格划分。等次为:鸿文馆、崇文馆最高,国子学、太学和四门次之,再次是律学、书学和算学。

2)入学手续:一是贵族或官吏家庭的子孙

二是省试落地的举人

三是地方州县诸官学的学生,其优异者经州长吏考选,汇送中央,入四门学读书。

3)修业期限:正经诸课为专修课程,旁经诸课为兼修课程。

4)考试升格:旬考及格有赏,不及格有罚。

岁考:分上中下等,下等为不及格,需重习。不及格三次延长在校时间,延至9年仍不及格,勒令退学。

毕业考:修业期满前举行,博士出题,国子祭酒监考。

5)行政管理:国子监设祭酒1人,祭酒是最高行政长官。

设司业2人,助祭酒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

设丞1人,管理学业成绩。

设主簿1人,丰泽文书簿籍,掌管印监。

19,简述唐代科举制的利弊得失。

①利:(1)选士大权集中到封建中央的吏部,加强了皇权,增强了朝廷的凝聚力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2)选士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措施,有利于全国思想的统一和学术的统一。

3)选士的范围有所扩大,中小地主和社会一般平民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甚至获得高官厚禄。

弊:过分重视科举取士,忽略了学校教育,造成学校教育沦为了科举制的附庸,对学校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

20,简述韩愈《师说》中主要教育思想。

答:(1)充分肯定了学习的重要和教师的作用。

2)将教师的人物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

3)把“道”作为择师最根本的标准。

4)师生应以道业为基础,互敬互学,而不是迷信和绝对服从。

21,简述熙宁、元丰兴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答:内容:(1)整顿地方官学和实行太学“三舍法”

2)改革科举制度。

3)创办和恢复各种专科学校。

影响:在整个社会造成了重视学校教育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校对科举的依附,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22,宋代科举考试防范舞弊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应试。

2)临时指定主考官,实行“锁院”制。

3)举行复试和“别头试”。

23,简述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特点,并谈一谈它对我们当代民办学校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管理上:(1)机构简单,管理人员较少

2)课程设置比较灵活,富有弹性

3)设置、颁布严格的学规,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

4)书院经费自主

5)注重形成独具的特色

教学上:(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2)“百家争鸣“与”门户开放“

3)以学生个人钻研为主

4)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借鉴意义:

24,简述蒙养教材的种类及编写特点。

:种类:(1)识字教学的课本

2)诗文教学的课本

3)名物教学的课本

4)道德教育的课本

特点:(1)寓思想教育和其他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

2)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

3)主意于日常生活相联系

4)重视汉字的特点

25,简述蒙养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答:原则:(1)宽严有节,爱教结合

2)精讲多练,及时巩固

3)智德并进,养智益德

方法:(1)识字教学

2)读书教学

3)写字教学

4)作文教学

26,简述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答:(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静虑

4)切己体察

5)著紧用力

6)居敬持志

27,简述王守仁的童蒙教育思想。

答:(1)批评死记硬背和滥用体罚

2)主张教育儿童应该从积极方面入手

3)提出儿童教育的内容

28,简述王夫之的教学原则的内容极其启示。

答:原则:(1)因机施教

2)因才而授

3)教必内动

4)教必力行

启示:-

29,简述颜元的实学教学思想。

答:(1)提倡文武兼备,反对重文轻武

2)提倡劳动教育 ,反对不劳而食

30,简述教会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答:第一阶段:1840-1860,主要是传教士在当时开放的几个港口开办一些附设在教堂的学校,均属小学程度,规模很小,主要目的是传教。如:英华书院,宁波女子学校。

第二阶段,1860-1875,教会学校发展迅速,出现教会中学。如:圣芳济书院,蒙养学堂(后改文会馆,济南齐鲁大学前身)

第三阶段,1875-1900

恶性发展,教会中学数量增加,出现教会大学。如:圣约翰书院(后改圣约翰大学)圣玛利亚女校。

31,简述太平天国的教育制度。

答:内容上(1)宗教和政治教育

2)科学技术教育

教育改革(1)儿童和妇女教育

2)群众和士兵教育

《资政新篇》(1)改革内政,首先应注意对人的教育

2)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文化,改变中国落后教育状况。

3)提出建立新的教育机构的建议。

文教政策(1)知识分子政策

2)对传统文学的改革

3)改革传统的科举制度

32,简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1)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之本。

2)在忠孝为本中国经史为基的前提下,学习西政与西艺。

3)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表现了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需要,也为在中国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33,简述“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答:内容:(1)废八股,变科举

2)广兴学堂

3)建立译书局,编译局

4)派人出国游学

意义:这次维新变法和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创了先例。经过这次斗争,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应该肯定的。

34,简述维新派“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的教育思想。

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基本思想。

“以政学为主义”就是以它为体,把它放在教育内容的首位。也就是说,教育目的首先是在培养政才和管理国家的人才。

“以艺学为附庸”就是要求把艺学放在次于政学的地位。所谓艺学,就是指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

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推动变法运动的需要出发,对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把培养政才放在首位,其目的就是要用这种政才取代封建官吏,从而改变官吏的政治素质,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

35,简述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极其现代意义。

答:思想:梁启超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群众之基”的思想,为发展我国师范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首创教育制度表,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的体系。这是梁启超独立研究西方学制的结果,也是他重视师范教育的体现。

意义:-

36,简述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理想教育制度。

答:(1)人本院

2)育婴院

3)小学院

4)中学院

5)大学院

37,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并评价其历史地位。

答:基本内容:(1)颁布癸卯学制

2)废除科举制度

3)宣布教育宗旨

历史地位:癸卯学制虽属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规定的学习期限也太长,但在组织形式方面比较完备,对学校教育制度的统一和发展有很大影响。辛亥革命后被废止。废除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38,简评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及意义。

:内容:(1)颁布品过教育宗旨

2)制定壬子、癸丑学制

3)课程改革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同清末相比,无论是在废除男女教育不平等,废止中学读经和讲经,取消大学经学课,还是缩短学制年限、加强自然科学和实业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这对根深蒂固的封建教育制度无疑是个很大的冲击,并且对民国初年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9,简述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1)军国民教育,即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

(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

4)世界观教育。

5)美育,主要是美感教育。

40,陶行知对中国现代师范教育有哪些贡献?

答:陶行知是我过师范教育改革先去,他创造了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师范教育体系,树立了师范教育的典型和样板,在师范教育改革的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建树。

教育史课后答案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