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发布时间:2012-10-31 09:28:25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一、教学目标:

1.观看表现故事情节的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讲述故事,使学生们懂得故事想要表达的内容: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在情感和思想上的矛盾,以及青春的美丽和可爱。

二、教学难点:

明白《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材料。包括熟悉故事内容,准备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程导入:

问题一:“同学们知道牧羊女是做什么的吗?扫烟囱的人是做什么的吗?”

请两个同学起来回答自己的见解。

问题二:“大家觉得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回答自己的想法。

2.读故事:

请同学们读故事内容,并圈画出自己不熟悉的、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

3.请同学起来说一下自己所画出的字词。

首先请三四位同学起来分享,然后请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5.分角色扮演,更好的体会故事内容。

6.展示表达故事的系列图片,让同学们能根据图片回忆起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听故事录音并回答以下问题:

一、牧羊女、扫烟囱的人、中国老人各有什么特点?

二、牧羊女的祖父是谁?

三、牧羊女的祖父想让她嫁给谁?而牧羊女喜欢的又是谁?

四、为了不嫁给那个人,牧羊女怎么做了?

五、牧羊女逃出烟囱之后,高兴吗?她是怎么说的?

六、老人最后为什么不能点头了?

七、故事的结局如何?想表达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以上问题,然后派代表起来回答。

3.总结。

让同学们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尤其重视对第七个问题的回答。

4.介绍故事的写作背景及所要表达的内容:

这篇故事发表于1845年,是安徒生在他童话创作最旺盛时期。那时他的幻想特别丰富,浪漫主义气息最浓。这里面有个中国老人,情节不多,但是老人的特点鲜明。作者本人并没有来过中国,因而这个老人也是他浪漫主义幻想的产物,但却真实地代表了老一代和年轻的一代(他的孙女和孙女的男朋友)在感情和思想上的矛盾:他要求孙女严守家规,在爱情问题上遵从他的意旨,而那年轻的一对则要求自由,也采取了行动,逃到外面广阔的天地里去。但现实究竟与幻想有距离,在幻想变成了失望以后,他们只好又回到现实中来。然而这不一定是悲剧,只说明幻想的天真可笑--也正是这一点,表现出了青春的美丽和可爱。安徒生是把这个故事当作一首诗、一个乐章来写的。他取得了这个效果。小孩子读到这篇故事会感到有趣,成年人,特别是老人,读到它的时候则会联想到自己青年时代类似的天真可笑,感到一点辛酸,但也会感到一点留恋。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