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后记

发布时间:2020-05-30 03:17:14

前言

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作为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说,“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你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这样就可以使你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

对学生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折纸可以锻炼我们手指的灵活性,能发展我们的动手能力。

2、它能培养我们按步骤有顺序地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3、它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4、由于折纸的可塑性极强,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所以通过折纸可以发展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5、好的折纸作品,造型优美生动。折叠过程中,我们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6、我们折纸的时候常常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不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而且发展我们的表达能力。

7、折纸还能辅助我们的学习。把抽象的分数、几何图形等,变成形象的折纸,我们就比较容易明白了,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在一次次地折叠过程中得到提高。

“折纸是一个集体活动,因为你需要向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交流经验心得,感情自然会加深。你还可以送一些纸艺作品给别人,这样不仅锻炼了技巧,还增进了友谊,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折纸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比如折一只船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船篷,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船头船尾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

本教材共有12课,分别是:1.折纸船、2.折花篮、3.折花、4.折宝塔、5.折飞机、6.折纸鞋、7.折星星、8.折笔桶、9.折心、10.折衣服、11.折房子、12.折灯笼等12课来讲授折纸艺术。

作为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面世,希望能给我校学生带来较大收获,也使我国折纸艺术得来更好的流传。

第1课折乌篷船 (1)

第2课折花篮 (2)

第3课折花 (6)

一、百合花 (6)

二、荷花 (9)

三、折玫瑰(一) (10)

四、折玫瑰(二) (15)

第4课折宝塔 (18)

第5课折飞机 (20)

第6课折纸鞋 (32)

第7课折星星 (35)

第8课折笔筒 (37)

一、长方形笔筒 (37)

二、菠萝笔筒 (39)

三、六孔笔筒 (42)

第9课折红心 (43)

第10课折衣服 (45)

一、衣服——婚纱 (45)

二、衣服——裙子 (48)

第11课折房子 (49)

一、小房子 (49)

二、别墅 (49)

三、小楼房 (50)

四、精典小房子 (51)

第12课折灯笼 (54)

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手的动作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会唱、会跳,也要重视和家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纲要》中指出,学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学校阶段是培养学生动手做事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能力的最佳时期。

折纸就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极好途径,折纸是一种动手动脑,手脑协调配合的创作活动,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益活动。

一张纸,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经过手、眼、脑的相互协调,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折纸活动,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折纸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并且还体会到了做好成品的成就感。

而且我们还对一些废纸进行了再利用,这样既环保,又能得到新的作品,很有收获。

孩子们的成功体验源于同伴的认同与成人的肯定,虽然自我认同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但他人认同的效果远远大于自我。为保持幼儿的永久兴趣,我们不仅在教室,还在走道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展现与交流的平台。我的小手真能干中展示孩子们的作品。每当家长们接送孩子时,都能听到孩子们自豪地说:看!这是我的作品。展示不仅让成功的孩子多次地体验到了快乐,而且也给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有了参与、参考的机会。幼儿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折纸活动中能力稍落后的幼儿,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让折得好的幼儿给他们当老师,对他们始终给予信任,宽容之心,关心,爱护他们,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使每位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共同发展。孩子们在折纸活动中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必须有相互交流的时机,唯有发现不足才能有所进步,唯有借鉴才能有所新的创收。

前言-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