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公开课 获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2-20 16:10:31


4孙权劝学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qīng(qǐ(shè(shú(suì(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而别。
3.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及:到,等到。才略:才干和谋略。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更:重新。
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生边梳理边完成,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笔记。三个字音:当、为、更。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


作“应当”讲,也应读作dāng。“为博士”“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i。“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有动词意味,读gēng

三个多义词:事、以、见。“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往事”之“事”,即“事件、事情”。“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组成“认为”。“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了解”与“知晓”的意思。
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
“治”,古指研究,今为治理;“博士”,古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一级;“但”,古义为只,只是,今为转折连词。
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三个称谓:孤、卿、大兄。
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朋友以及夫妇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卿”,前者如孙权称吕蒙,后者如鲁肃称吕蒙。“大兄”即长兄,文中是吕蒙对朋友辈鲁肃的敬称。
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奖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大等等。“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
“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是个判断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作“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个倒装句。
5.翻译全文,理清行文思路。
明确: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目标导学二:通过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并分角色朗读。
孙权: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情?
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这里有对吕蒙辞学的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孙权劝学》教案 公开课 获奖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