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交流

发布时间:2019-08-05 20:58:30

表达与交流

作者:李 彤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05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以探究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五年级下册的一级目标是表达与交流

        表达,是指采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把探究内容、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交流,即彼此间把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观点提供给对方,是一种相互沟通的过程。表达是单向的,而交流是双向的。

        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必要环节。皮亚杰认为,让儿童互相交谈,进行讨论或辩论,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互相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讲述探究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通过讨论、倾听、质疑、思考,体验探究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形成科学的结论,认知结构将变得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达到“1+12”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编写者在深入分析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把表达与交流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七个层次,分别作为七个单元的二级目标(见下表)。

        这些单元以科学知识为载体,通过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对一级目标,特别是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了有侧重的、系统的培养。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技能。

        1.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知识,觉得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有些学生认为没必要,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而有些学生是不敢,害怕自己说的、想的、做的不对,被别人讥笑,或曾经受到过打击和嘲讽;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说的观点和意见别的同学都不听,得不到同学们的肯定,觉得没有意思。他们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发言积极性就不高,久而久之产生了畏难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维、有个性的主体。比如,在进行《可以一模一样吗》的教学中,开展遗传与变异知识的讨论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留足思考、交流的时间,利用好发展交流技能的机会。

表达与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