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2 04:43:22

安庆八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ATPD.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
4、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5某同学参加校运动会时,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B.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
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及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某高热病人,体温持续维持在38℃,其原因是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7200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转导,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1-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突触
8、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A.使Na+通道开放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正

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氧化分解
糖元分解
合成糖元
非糖物质转化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10、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11、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2、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的免疫学原理相同(

A.少数患者注射青霉素后产生休克反应B.感染HIV病毒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失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D.产生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13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①和③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2-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