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

发布时间:2020-07-13 13:22:50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1:概念: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2: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

4: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5:“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注意要会举实例。

线段有两个端点。

6: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7: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注意: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要会画图形。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1.点A在直线AB上(直线AB经过点A)(函数部分常用知识)

2.点P在直线AB外(直线AB不经过点P)

8: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9: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第二章 有理数

1:正负数概念: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大于0的为正数,小于0的为负数。就相当于100分的试卷,60分是判断是否及格的标准,大于60分为及格,小于60为不及格,区别在于60分也是及格分数,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例:向东走2米记为2米,向西走2米则记为-2米,在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数学题切忌丢掉单位!在这个实例中的单位就是“米”

有理数概念: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个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3:相反数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

点对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也就是说绝对值为非负数!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5: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三章 有理数的运算

:6: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7:有理数加法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根据加法交换律的法则可知,-a-b=-(a+b),-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8: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

5、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b=a·09d396adb41a8af8f97997736a8e073c.png(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数学中的“幂”,是字面意思的引申,“幂”原指盖东西布巾,数学中“幂”是乘方的结果,.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9: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0: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n-1。

11:近似数: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12: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注意复习)

如亿精确到百万位(8是四舍五入得到的,它在百万位上)精确到千分位。

一、知识网络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中考中的必考知识点,题型单一简单,分值大。)

一:总体、样本的概念

  1.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3.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注意: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要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到. 

二: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调查的方式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考察全面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也称作普查,调查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等. 

  全面调查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划记法);

  3)描述数据(条形图或扇形图等). 

  2.抽样调查:若调查时因考察对象牵扯面较广,调查范围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因此,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抽样调查的意义:

  1)减少统计的工作量;

  2)抽样调查是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      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 

  3.判断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在于:

  ①全面调查是对考察对象的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察范围内所有个体进行一个不漏的逐个准确统计;而抽样调查则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注意区分“总体”和“部分”在表述上的差异.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调查方法:问卷,观察,走访,试验,查阅资料。知识点三: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①用扇形面积表示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百分比;

③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 在检查一张扇形统计图是否合格时,只       要用各部分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之和是否为100%进行检查即可.   2)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把一个圆的面积看成是1,以圆心为顶点的周角是360°,则圆心角是36°的扇形占整个面积的

,即10. 同理,圆心角是72°的扇形占整个圆面积的,即20. 因此画扇形统计图的关键

是算出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      度数越小. 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   3)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

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缺点是在不知道总体数量的条件下,      无法知道每组数据的具体数量. 

  2.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①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②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2)条形统计图的优缺点: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缺点是无法显示每      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注意:(1)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一般从0开始,但为了突出数据之间的差别也可以不从0开始,这样既节省篇幅,又能形成鲜明对比;(2)条形图分纵置个横置两种. 知识点四: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表

  1.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 

  公式:频率=频数 除以 数据总数 . 

  由以上公式还可得出两个变形公式:   1)频数=频率×数据总数. 

  2 . 

  注意:(1)所有频数之和一定等于总数;(2)所有频率之和一定等于1. 

  2.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知识点五: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折线图

  1.在描述和整理数据时,往往可以把数据按照数据的范围进行分组,整理数据后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数据范围,纵轴表示各小组的频数,以各组的频数为高画出与这一组对应的矩形,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 

  2.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异同:

  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图,条形图和直方图都易于比较各数据之间的差别,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和频率分布情况. 

  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条形图是用长方形的高(纵置时)表示各类别(或组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等距分组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长方形的宽表示各组的组距,各长方形的高和宽都有意义. 此外由于分组数据都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长方形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是

分开排列,长方形之间有空隙. 

  3.频数折线图的制作一般都是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得到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再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直方图最左及最右两边各取一个,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最后再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频数折线图.   4.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1)找到这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确定组距,分组;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由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注意事项:

  1)分组时,不能出现数据中同一数据在两个组中的情况,为了避免,通常分组时,比题中要求数据      单位多一位. 例如:题中数据要求到整数位,分组时要求数据到即可. 

  2)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也就越多,当数据在100

第五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1:概念: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者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1 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这两项的系数。

2: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ax+bx=(a+b)x,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含有字母的除法通常写成分数的形式。

在某一问题中,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在同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能随之确定一个y值,我们就把y叫做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如果自变量x取a时,y的值是b,就把b叫做x=a时的函数值。

第六章 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概念:只含有加、减、乘、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整式。

2:单项式的概念:不含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都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把一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和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3、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要乘哪个数,括号内的各项都乘以哪个数。

整式加减的步骤是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

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去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律等。

4: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基本性质2

(3)注意事项: ①分子打上括号

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注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