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商隐无题诗

发布时间:2011-12-12 14:36:35

浅谈李商隐的无题诗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独创的无题诗则更是被后人世代传颂。

晚唐时期阉党拦政朋党之争加剧,使得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李商隐就出生在这样的时期,严格算起来,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这样的出身使李商隐潜意识里觉得骄傲,这一点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来。这也使他对这个年代和政权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责任感。可是在一个乱世中,文人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李商隐也不例外。他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中,致使李商隐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便更多地将精力侧重到自己的内心。晚唐的时代背景、其自身的坎坷经历,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的文人性情便于李商隐的笔下产生了一种崭新的诗体——无题诗。

无题诗表现的内容是一种“哀乐循环交加的感情境界。这种感情的境界,在诗人笔下是以悲剧性的爱情相思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又不拘泥于爱情生活这一点,它也可以旁通于人生的其他情感世界,诸如政治的失意、身世的沉沦、年华的消逝、家庭的不幸以至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衰颓没落的悲剧性时代气氛,都能借以这种思想得到概括反映。要说有寄托,这也似乎可算作一种寄托,给人一种寄托在有无之间的感觉,可以意会,却难以实指。无题诗之所以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朦胧感,成为千古不破的“诗谜”,原因就在这里;它能够吸引各个时代的人们去细加玩味,甚且在无法确定其所指意图的情况下,仍能感受其艺术上的巨大魅力。

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多传达的是一种没有确定感和目标感的、扑朔迷离的、特殊爱情生活感受。在这其中,诗人有时候融入人生体验,有时候注入自身幻想,有时候虚无,有时候泛化,已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将感伤的情绪倾于朦胧瑰丽诗境,将多方感触融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渺落失望而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了各种复杂思想情绪。《无题》(照梁初有情)中的少女因爱情的失意而心中有怨恨之情;《无题》(八岁偷照镜)写出了姿容美丽、行高洁的少女愿望难成的苦闷之情,诗人借用忧愁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人生的失意;《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诗人嗟叹爱情今昔相隔,表达出诗人苦闷的衷肠。而《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南细雨来;含情春宛晚;何处哀筝随急管)中的第一首写男子对远在一方的女子思念,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孤寂难圆;第二首话尽了深闭闺门的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第四首则写出了东邻老女触景伤情无媒难嫁的彻夜长吧。而七绝《无题》(自道萦回)则蕴含着徒有姿颜、世无赏音的哀怨与感慨。

李商隐的无题诗有着独特的艺术手法注重表达内心深处的开拓与寄托。无题诗着力刻画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无题中的爱情不在于容貌、体态、服饰、举止等方面的介绍,连恋爱的情事与活动的环境也很少提及。展现在眼前的,主要是人物的各种心态——期待与焦虑、失望与苦痛、寂寞与忆念、憧憬与烦闷。一句话,一种种深心专注、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由会见的艰阻引出别离的难堪,再从别离转入生死不渝的爱情自誓,进而设想别后的岁月的孤独难捱,而结自我宽慰。整个心理过程写得细腻而有层次,显示了感情世界的一波三折,诗篇便有了深度和力量,也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联想与体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明明是一首歌颂真挚爱情的爱情诗,但由于诗的本事无可查考,道学夫子们便揣摩出各种奇妙的解释。何焯认为东风无力是指上无明主百花残己且老至也 程梦星说: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其实,诗人开头便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见必是写一段难相见而又舍不得分别的轰轰恋情,诗人恋爱的对象可能是他早期的一位情人,更象是他所挚爱的王氏夫人。李商隐多年宦游,飘泊天涯,与妻子难得相聚,才相聚又要分手,理所应当难以割舍。分别时正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自有美人迟暮,花颜憔悴,身世落寞之感。由百花残自然兴起一种人生的悲感。颔联写的是爱情的坚贞誓言,是剖白自己的心迹,以春蚕作比,以丝谐,双关妙语,表白出生死不渝的爱情。杜牧诗云: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炬是诗人自我的外化,是他们坚贞爱情的象征,在爱火中燃烧,在刻骨相思中流泪,直到心成灰身化烟,才流干那相思的情泪,是何等刻骨铭心的词语,生死不渝的誓言。

颈联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应指对方,晨妆对镜,愁的是花容憔悴,云鬓变色;而夜吟应觉月光寒,写的是诗人自我对月怀思,吟咏佳章,但觉偏体清寒,渗透骨髓。尾联引用青鸟为西王母传书的典故,说爱人所居的蓬莱仙山在诗人的心理距离上并不遥远,他要托青鸟信使传书致意,殷勤探看,既是宽慰对方的言语,也是把刻骨相思变为具体的行动,让双方的爱情更坚如磐石,更净化升华为宇宙间的神圣之爱。要讲这首诗的寄托深蕴,离不开爱情。我们读此诗,只觉得爱情意识深化在字里行间,散逸到宇宙空间,李商隐借写自己的爱情,道出了人类爱情的永恒与神圣。

善用典故

诗中大量运用典故诗中常常把典故演绎成与原本意义相悖的意思,使诗意深奥莫测.。如《锦瑟》一诗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两个典故和繁复意象是最引起争议而难以索解的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庄子是达观的,他认为人的生死是一种阴阳转换,梦中化为飘飘荡荡的蝴蝶,醒来又变为忙忙碌碌的庄周,自我仍未改变,改变的只是自我生存的形态,蝴蝶和人中的庄周,都是同一灵魂的载体。这是庄周梦蝶这个典故所表明的显信息。但李商隐写的是庄周在清晨做梦变成了蝴蝶,他迷醉于自己的蝴蝶梦中,意象外的隐信息是以庄周自喻,以“迷蝴蝶”上承“思华年”,用庄周迷离恍惚的蝴蝶梦来象征自己青年时期几次令人心醉而又瞬间消逝的爱情经历,与他的《燕台四首》中的“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等正可相互印证

再看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是蜀王杜宇的号,据朱鹤龄注引《蜀王本纪》: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而思望帝。成都记》又云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可见在望帝化鹃的意象中,隐含着一段难以言明的情事,有着极为惨怛伤心的往事,也即有着极为丰富的潜在的信息。李商隐是深情的人,他把自己的复杂深隐的心事,惨伤哀怨的情史都物化在这个意象中,以春心二字轻轻托出,暗含自己的爱情和天地间的真情都如同望帝的春心一样,此爱绵绵无绝期,此情可以感天地而动鬼神,即使灵魂化为杜鹃,也仍然要啼血哀鸣。

浅谈李商隐无题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