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240265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基本属于无污染、低消耗、
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
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
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
,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
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
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
,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
3000亿元,2000GDP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
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2005,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
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不容质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结构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文化产业正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








一个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在我国既有潜力很大的市场空间,又有众多的消费群,同时,基本属于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文化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许多知名文化企业的成长发展也充分证明了文化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丝毫不逊于第一、第二产业。
三、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各个方面。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总体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我们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已经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的,自然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
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文化艺术仅仅作为单纯的宣传教育和公益性事业看
,而对其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和服务功能认识不足、视不够。重随着形势的发展,们逐步认识到,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具有经济属性和商品属性;不仅具有公益事业的属性,而且具有服务业生产经营的特征。加强文化建设不
仅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要求。近几年来,根据新的科学发展观和中央领导的要求,文化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强市场的主导作用,使我国的文化建设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3,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0%,现增加值3577亿元,GDP3.1%。其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共有从业人员645,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5%,实现增加值1718亿元,GDP1.5%。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就业人员规模已经高于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也已初步形成了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
艺术培训业等比较完整的行业门类。截至2003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娱乐业、音像分销业、演出经纪与代理业、术品经营等门类的产业单位共有34.9万个,业人员近166.97万人,创增加值近307亿元。由此可以看,我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两个效益比较好,大增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
四、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发展文化产业靠什么?靠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才是市场主体。目前我国文化系
统内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文化骨干企业还比较少,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要结合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目前,过一年多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从中央到地方涌现出中国对外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