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二泉映月

发布时间:2018-07-01 06:20:34

赏析二泉映月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二泉映月》的曲子结构,以及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际遇,解析出了作曲者赋予《二泉映月》的深切情感。

关键词:二泉映月 阿炳 二胡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相信每一个二胡爱好者都会对《二泉映月》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于我,这份感情是感动,是钦佩,是喜爱。

《二泉映月》的曲体结构是一首传统的变奏曲。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以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开头,这是人类之叹,像初生婴儿的哭声,懂了事通了人情的人不能不叹,你要发展要完美就遇到坎坷,你不能不叹!这一声长叹是超人之叹,亦是常人之叹,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使人联想到一个拄着竹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无限伤感,无尽凄凉,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段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进入第三段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音乐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积聚起来的感情迸发了,乐曲推向高潮,强烈而激愤,显示了阿炳特有的气质和魄力,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是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运用二胡上五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为什么这位盲艺人的二胡曲会如此引人注目,视之为我国民族乐曲的瑰宝呢?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二泉映月》音调和中国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等有着很深的渊源联系,给人以十分亲切之感。它的曲式结构为循环变奏体。通过变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扩充、缩减,结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让音乐层层推进和迂回发展,从而塑造出单一而集中的音乐形象,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这样富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为之陶醉,百听不厌呢?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如果将他比之于歌,则决非王摩诘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的重要描景之作,而倒有杜甫诗歌中那忧国忧民的叹息,李白诗歌中《蜀道难》之感慨,屈原诗词中那怒不可遏的呼喊声。比之于绘画,决非清代“四王山水”,而倒有扬州八家之犀利、坚挺的锋芒。决非《平湖秋月》一类的陶情之作,而倒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中所蕴涵之愤然心绪。

《二泉映月》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它是中国一位穷苦盲艺人的传世杰作,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作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器乐创作的优秀代表,以逻辑严谨的结构以及对人生的深切感叹,展现了古老民族的东方神韵。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华彦钧作为一位中国的民间艺人,在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积淀上,以自己度过的沧桑岁月和不平凡的经历凝聚成了逐渐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传世之作;应该说,他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民族、民间音乐家。

《二泉映月》是在短短七分钟演释了人类在地老天荒中的诞生、发展、拼搏苦斗胜利的过程。那是一部绵长久远的人类史的音乐凝铸,每个音符每个音响都透出人类前行的脚步,人类在荆棘苦难的行程;那是每一个真正的人的生命私语,世界上哪个真正的人没有苦难的磨励?没有苦难的生命就没有价值的生命!那更是浸在苦水、盐水、辣水、酸水中遍尝生命苦难的华彦钧的生命体验,并把这超人的体验用从宇宙中抓捕音符完美表现出来,这个顽强的表现意图又是他对苦难的藐视与抗争。世间的音符在华彦钧手指下变幻出如此迷人的音色,《二泉映月》的音色是美丽动人至深的,她的微妙旋律能震撼、敲击每个人的心灵牵扯的每一丝神经拨弄出每个人的情之所钟,身之所感,心之所盼,神之所叹!那种娓婉、那种缠绵、那种沉郁、那种不弃不舍的追求、那种如泣如诉的哀怨、那种含着泪水的昂扬和笑脸,表现了华彦钧虽历经苦难折磨而对生活依然热恋的情感、叹息、倾诉、描绘苦难、惋叹生活、品味苦难、超跃苦难、热恋生活、希望生活、战胜生活、哀而不悲、怨而不怒,如在阴晴互变的天气中行在山阴道上,风光旖旎中有一种昂扬柔韧的高雅情调――这是我无数次欣赏《二泉映月》的感悟,短短七分钟,胜似观赏前人的《江山万里图》和《清明上河图》,那有形的图画感人至深,使我产生追忆古代的市井繁华的幽思,而这无形有韵的《二泉映月》竟无微不至地融入我的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使我对现实、历史、未来产生深爱的激情,对生活萌生哲理的思索和诗意的联想,音乐的力量不可抗拒。真是大音希声,短短七分钟超迈人类千古音坛名曲,如灵魂的惊雷、如心灵的闪电,以一种闻所未闻的至高、至圣、至纯、至美的天籁之音击中了小泽征尔那饱览世界名曲的对天籁有极强敏感的天才的心灵,使他不得不跪下去,这是五体投地的崇拜,这是心悦诚敬仰,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天才作品本不要炒作,她的一丝一缕、一字一行、一线一色都是击打人的灵魂的!我相信,贝多芬可以藐视身为高官的大诗人歌德的卑俗的人格,但不敢轻藐身着百纳衣瑟抖在无锡街头靠弹琴谋生的大天才华彦钧,华彦钧通过《二泉映月》已使自己高洁深邃,华美的灵魂飞跃天庭,与那些超跃时空的圣者为伍而俯视人间、悲悯人间,又倾情倾爱人间!

我曾学习过三年半的二胡,对于《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我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虽然能演奏出来,但是远远没有阿炳那么强烈的感情,只有生活在那样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把《二泉映月》发挥到极致,所以,我认为,是阿炳成就了《二泉映月》,同时《二泉映月》也成就了阿炳。

可以说,这首曲子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它不但曲名优美,极富诗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悲鸣和诅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声。这首曲子,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反复复的欣赏。

赏析二泉映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