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的几点

发布时间:2013-06-15 23:10:11

对于“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的几点

 (2009-03-31 19:41:14)

转载

标签: 

实验教学

 

杂谈

分类: 随笔

    新的物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初二是学习物理的起点,是学生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他们很快就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放弃学习物理。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中,实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的,对于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有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自己的教学体会有几点想法。

 

 如何引入实验,帮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引入实验是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猜想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入实验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在这些常见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本节课在教学的时候,正值天气炎热,一般学生家长会喝点啤酒,故从学生给家长倒啤酒入手,让学生模拟倒啤酒的实验,比较谁在杯中倒的水多(实验桌上放有相同的杯子)。这样做,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被实验所吸引,为下面的实验做好铺垫。学生进行实验,杯中的水面都向上突出,此时引入问题:在杯中能否再放入其他物体?这样的引入自然贴切,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感觉,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在物理教学中制造这样的悬念,使学生对所看到的结果感到意外,可以诱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问题和矛盾,并产生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在平时就养成好问的习惯,为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如何选取器材,使得实验更有效

教材上使用的是玻璃杯和回形针,我将它们换成一次性塑料杯和一元硬币。在第一堂课的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拿的是的大的玻璃杯,有的是小的玻璃杯,这样他们不好比较谁放的多。故在课后,想到了将玻璃杯换成一次性塑料杯(成本低且好找),每组学生都相同,便于学生们比较实验的结果。在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显得不耐烦,因为放了很多的回形针(有的甚至放了一盒),杯中的水还是没有溢出,最后的结果不好确定,这样会使得学生认为实验不要做到最后结果就可以了,易造成学生不良的习惯。所以想,能否找个器材代替回形针,即可以得到实验的结果,又方便学生实验。故想到了用一元硬币,因为一元硬币只要放十几个就够了,且更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如何选取器材是设计实验的不可缺少的步骤,选取合适的器材,可使实验直观而有效,便于得到实验所预期的效果。第一次的实验探究是教师在选取实验器材,但今后的实验探究还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找材料,培养学生实际的判断能力和走科学的实验方法。

 

 要严格按照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实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实验探究,所以我认为要严格按照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实验:(1)发现并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在第一次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让学生养成探究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而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始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判断错了,也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障碍作适当的调控,使课堂呈现合作和谐的气氛,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实验后的交流与合作是必要的,让学生养成再探究的习惯。

因为在刚才实验的设计中使用的是相同的杯子,学生放硬币的多少可能相差不多。那如何让学生能体会到放硬币的多少是否与一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所以交流与合作是必要的。学生通过交流,提出了装满水的杯子放入回形针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放入回形针的多少与水质有关吗?放入回形针的多少与杯口的大小有关吗?等等问题,对这些问题,鼓励他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同样的杯子,用不同的液体(如:水和菜油)做个演示实验,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因前面用硬币代替了回形针,实验的时间缩短了,故可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中的一个因素进行验证。并在实验时可引入控制变量法,使得学生能正确应用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过来,应用新课程理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单一的教法。教师要寻找新的角色重新定位,努力创新,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起到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在课堂上对学生所提出的猜想要加以鼓励,对他们的结论要加以正确的评价,切不可武断的加以否定或阻止,从而激发学生质疑能力和用科学方法探究事物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探究。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较被动,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教育权、控制权,学生虽说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学什么、怎么学等方面却缺少应有的自主权,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虽然也会学到丰富的知识,但对学习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却十分不利,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只有给予较多的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才能更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让他们自己从问题情境中提出课题,并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自己得出结论。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的现象,即便进行实验,也多作验证之用,致使实验的探究性、创造性成分白白流失,也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一定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物理学中的实验成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变学科学做科学

 

当然在本节课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联系教改新思路,注重体现终结性教学目标和过程性教学目标的结合,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学习物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把一些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培养动手、动脑、协作学习的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融洽地、平等地进行交流,让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存在的空间。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于“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的几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