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故事五苦空篇

发布时间:2018-06-30 06:56:44

佛教因果故事(五)苦空篇

25 身是苦本

当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安住的时候,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在精舍门外的枣树下闲谈。

枣树上的花儿开放着,美丽又芳香。因此,他们触景生情,互相问道:

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你们认为什么是最快乐的呢?

一人说道:

当春天来到人间的时候,大地的百花万草,带着欣欣向荣的微笑时,在那嫩绿的原野上逍遥,最为快乐。

一人说道:

和自己最喜欢的亲人,在一起品茗谈心,听听音乐歌舞,陶醉在情意绵绵中,最为快乐。

一人说道:

多积财宝,随心所欲,要什么得什么。出入的车马服饰,比人华贵,向人显耀,使人羡慕,最为快乐。

再一人说道:

娇妻美妾服侍,彩服鲜明,熏香芬馥。令人恣意纵情,最为快乐。

他们把世间的快乐,各自发表意见以后,又互相问道:

那么,世间上什么最苦的呢?

新出家的比丘中,有一人先说道:

淫欲最苦。

一人说道:

饥渴最苦。

另一人说道:

瞋恚生起时最苦。

又一人说道:

惊怖时最苦。

他们互相谈论世间的苦与乐。佛陀知道了,立刻来到枣树下为他们说道:

你们所谈论的,都是忧悲危亡之道,不是究竟之法。那春荣冬衰的大地,那宗亲欢乐的别离,那财宝车马的五家之分(五家是:偷盗人偷去,政府没收去,不肖子孙花光,火灾烧掉,水灾冲走。)那妻妾美色是爱憎之本,怎么说是最快乐的呢?在那不实的快乐之后,都有隐藏的痛苦,所以不能认作快乐。唯有断除欲意、欲想,心中清净无有一物,才是真正快乐,那是所谓涅槃的境界!

你们所论的苦,也不是真苦,天下的苦,莫过於有身。你们应该知道,饥渴寒热,瞋恚色欲,都由有身而起,所以身是众苦之本,祸患之源。要想脱离世苦,只有摄心守正,淡然无想,进入寂灭时,才是究竟的离苦。否则,有这色身存在,永远是苦的。

四位新学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叹道:

天下之苦,莫过有身。世间的一切,苦空无常,毫无实在,唯有修行,获得寂静涅槃,是为最乐。

26 金钱的拖累

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英俊端庄,父母非常疼爱.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异常,和一般的小孩子完全不同。他在无忧无烦的快乐中,度过了黄金一般的童年。

人类往往被欲乐所迷惑,在欢乐的日子里,总想不起另有痛苦的一面,唯有超卓的人,才不致於堕落。婆罗门家中的这个孩子,可是有高人一层的智慧。虽然他生长於富有安逸的环境中,但仍能了解人生的痛苦和罪恶。因此,在他成年以后,就辞亲出家当比丘。

有一次,正当教化回来的途中,在荫避的森林里遇到一队商人,他们到外乡从商,路过此地。这时适逢傍晚,太阳已西下。商人们扎营在这儿过宿。那位出家比丘看到这些商人,以及大小的车辆载着大量货物,但是他,并不关心,象是没有看见一样,只管在离商队营帐不远的地方徘徊踱步。

这时从森林的另一端却来了很多山贼。他们打听到有商队经过,就想乘夜幕降临以后,劫掠财物。但当他们靠近商营的时候,却发现有人在营外漫步.山贼怕商队有备,所以想等大家都睡熟才动手,然而营外巡回的那个人,通宵不入营休息。天已渐渐亮了, 山贼因无隙可入,只得气愤地大骂而走。

正在营里睡觉的商人,忽然听到外面的噪声,赶快跑出来看见,只见一大队的山贼手执铁锤木棍,往山上跑去。营外唯有一位出家人站在那儿。商人惊恐地走向前去问道:

大师!您见到山贼了吗?

是的,我早就看到了,他们昨日傍晚就来了。出家人回答说。

大师!商人又向前问道:那么多的山贼,您怎么不怕?独自一个人,怎能敌得过他们呢?

出家人一点也不紧张,不慌忙,他心平气和地说道:各位!见山贼而害怕的是有钱人.我是一个出家人,身无分文,我怕什么?贼所要的是钱财宝贝,我既然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无论住在深山或茂林里,都不会起恐惧心。

比丘的话使众商人很感动,认识到自己的愚昧无知,对不实在的金钱,大家肯舍命去求取,而对真实自由自在的平安生活,大家反而视若无睹。由此,他们也发心跟着这位比丘出家修行。从此,他们体会到这个世间苦空的意义,把无常的钱财带在身边,那实际上是一种拖累。

27怕死

这个故事是佛陀在祇园精舍时,因为见到一个怯懦的比丘弟子而说起的。

相传,这个比丘是舍卫城人,曾经听闻佛陀说法而来出家,他很怕死,不论白天或夜晚,只要听到风声,鸟兽的啼叫声,或是看到枯木摇颤,就会感到死的威胁,而出声喊叫,四处奔逃。原来,他不曾想到自己也总有一天非死不可的。假如他知道自己不久也会死,就不致怕死了。正因为他还不曾仔细对死做过打算,所以怕死得不得了。

他怕死的心理,不久就被别的比丘们知道了。有一天,比丘们在法堂上谈论他:

听说他十分怕死,整日被死所威胁……”

做比丘的人,不是都应该确信自己非死不可,而要仔细观想的这回事吗?

这时候,正值佛陀进来,看了他们一眼,就问道:

你们聚集在这里,说些什么?

比丘们答说,关於怯死比丘的事情。佛陀就把那个比丘唤来问道:

听说你很怕死,真的吗?

是的!佛陀。

於是佛陀转向大家说道:

不要讥笑他,不满意於他。他所以非常怕死,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那是因为他前生,曾经有过如此的遭遇。

接着,佛陀说起一段过去的事来:

从前,有一个国王,当他执政时,曾将御用的宝象交给饲象人,叫他教以不动术的训练。於是饲象的人,把象吊在木桩上,使它不能动弹,然后持枪将四周围绕起来,开始不动术的训练。象忍受不了受训练的苦,就毁了木桩,冲开人们,奔入深山去了。人们追捕它不到,只好放弃回来。

象到了山中,还是怕被绑被处死,听了风声也会战栗着怕死,拼命地逃来逃去,好像仍然被缚在木桩上,受不动术训练似的。就这样,它的身心失去了安全感,老是战栗着在徘徊。深山中的树神,看了象的失常,就在树丛中高唱起来:

微弱的树草啊!在烈风中摇曳,它却视若常事。

象啊!象啊!你若为此而恐惧,无疑地,将自我削损而死去。

树神这样地激励失常的狂象,因此它后来减少了恐惧,但潜在的恐惧心理还是在起作用。

那时的狂象就是这个比丘。怕死,并不能就不死。唯有解脱生死的人才不死。

28 血壶中七年

拘利耶王的公主须波婆沙是一个信心深厚的妇人,怀孕七年之久,一日,忽起阵痛

日间不断感到剧痛。她虽为此剧痛所苦,心里仍这样想着:
佛陀为使人脱离此种痛苦而说法,弟子们为欲脱离此种痛苦而修行。应该相信,涅

槃没有痛苦,是大安乐之所。

她靠着这个念头,忍受着苦痛,叫丈夫到佛陀那里去,传达自己的消息与对佛陀的

敬意,佛陀听了她致敬的传言,说道:

拘利耶王的公主须波婆沙啊,愿你安泰,愿你平安产下壮健的儿子!

佛陀这样一说,公主果然平安生下了壮健的儿子。丈夫回到家中,见已生一子,便说,真不可思议。对如来的威神力,心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稀有之感。

须波婆沙产后,想对佛陀与他的弟子们作七日供养,又请丈夫去恭敬邀请。那时佛陀和弟子们,同在大目犍连长老的信徒家受供。佛陀为了要给须波婆沙以供养的机会,特地为她代请长老在七日期间与比丘一同去受她的供养。到了第七日,须波婆沙把儿子悉婆利王子打扮了,使他礼拜佛陀与比丘众。顶礼后,又带儿子到舍利弗长老的地方来,长老向他点点头说道:

悉婆利啊!你好吗?

尊师!我怎么能好呢?我住在血壶之中有七年之久哩!

是,便继续与长老交谈。须波婆沙听了他的话,觉得我儿生后不过七天,竟能与坐在佛的次席的舍利弗讲话了,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佛陀问道:

须波婆沙啊!你还想再有个这样的孩子吗?

公主答道:

佛陀!如能再得七个这样的儿子,则愿已足!

佛陀致祝贺之辞,表示了随喜之意而去。

悉婆利王子到了七岁,就归依佛教。满二十岁后,受具足戒。在善业者中,为第一人,使大地发声,证到阿罗汉果。

一日,比丘众集合法堂,互相谈论道:

各位法友!悉婆利长老是那样的大善行者,久立誓愿,已得入涅槃的身,然却住在血壶之中至七年之久,七日间受生产的苦,母子都受尽了大苦恼,这是由什么业呢?

恰巧,佛陀进来,问道:

比丘们啊!你们此刻会集此,在论谈些什么?

比丘们便提出这个问题请问佛陀。佛陀道:

比丘们啊!大善行者悉婆利住在血壶中至七年之久,并在七日间受生产的苦,这都是由他的夙业。须波婆沙受怀胎的苦至七年之久,在七日间受生产的苦,也是由她自己的夙业。

佛陀继续说道:

从前,有一位国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投生于波罗奈国元妃的胎里。生后到达成年时,在得叉罗修习一切学术。时拘萨罗国竟率大军来攻波罗奈城,杀害其王,强占其元妃为自己的元妃。当时波罗奈王的王子父死后,从阴沟中逃出,纠集兵马回到波罗奈城,驻在城的附近,送信给国王说:

你强占我们的国家必须把王位让还,否则请战。

国王复了一信说:请战吧。

王子的母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忙送信给王子说:你用不着去交战,可围住波罗奈城,将四方交通截断,绝其柴水与粮食,等到人民疲困的时候,就可不战而把城取得了。

他听了母教,在连续七日间,将城封锁起来,断其交通。城中的人因交通断绝,得不到柴米油水的供给,于第七日取了国王的首级,献给王子。王子入城接了王位,后来依其业报,投生应生的地方。

他由于七日之间封锁都城坑害人民,所以所得的业报是住在血壶中七年,并七日中受生产的苦。但他曾在最胜白莲如来的足下发过誓愿说,他要成为善业中的第一人。

后来又在毗婆尸如来时,与都城住民们一同供养价值千两的酪丸。因此,得成为王子。元妃因送信与王子说:儿啊!可封锁都城而取之,所以获得胎内怀了七年的身孕,并受七日间的生产之苦。佛陀说了过去的事后,又说道:那时,封锁都城而得王位的是悉婆利,其母即须波婆沙,父亲波罗奈王就是我。

一言一行,如不慎重,痛苦就会跟着而来。

本生篇

29 不杀生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

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人致死。因此,它伤害过许多生命

有一次,它被一位修道者降服了。修道者用佛法降伏它,彼此没有动武,没有流血,顽强的毒龙真真切切地信受修道者的一番话。那是:

字宙间有情动物最强的欲望,就是自己的生命能永恒不死。所以,伤害人家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非常怨恨,这股怨气会维持到它报复了仇为止。所以,害人者必受人害。假如你能奉行不杀戒,一天也不伤害有情的生命,这种功德力,能超拔自身脱离痛苦的深渊,像你,就能舍去这笨重的身体,远离畜生道,上生天界。

龙很相信这些道理,它希望脱离畜生道。因为这笨重的巨体,实在加给它许多苦恼和不自由。所以就誓愿奉行修道者的法训:不杀生戒。

从此,它不敢伤害有情,就是一条小虫也不敢害它。宁愿自己忍受饥饿的痛苦。渐渐地心中开朗起来,不像从前那样暴躁,爱生气,畜生的坏习惯也逐渐消除了。它不像一条龙,俨然是一位菩萨了,这时,它找到深林里的山洞,干脆躲进去专一修持。

经过很久很久,有一天,正当它走出山洞在大树下打坐的时候,也许过於用功,身体疲倦,竟睡着了。

龙的睡相很好看,软绵绵地像一条绒毡,从身上的鳞甲闪发出美丽的纹彩,就像一堆宝石。一个猎人巡猎到这里,看到它里非常喜爱,他想:假如采得这张美丽的龙皮,献给国王,一定是无上的礼物,必定能获得重大的奖赏。对,不要错过机会,就快些动手吧!

是,他用铁杖按住龙头,取出锋利的刀子,开始剥它的皮。

龙知道有人要剥它的皮,它想:我的体力可以翻山倒海,没有任何动物的力量可以抗拒我。一个区区的人,只要我伸个懒腰就足以损伤他了。可是,他接着想,我不能如此,因为我已经发愿持戒,希望跳出畜生道。也罢,忍受一时的痛苦,成就猎人的愿望,我也可以顺此机会,舍离这副臭秽的皮囊,以一向修持的功德,或许能上生天堂。

想定后,龙就闭上眼睛,屏住气息,开始观照:

慈悲!慈悲!怜悯这个人,把自己喜舍给他吧。

这样,它就平心静气地任猎人去剥割皮肉,忍受满身的惨痛,而心中没有丝毫怨恨。

皮被剥走了,鲜红的肌肉沉浸在血水之中。白天,炎红的阳光照射到它的身上,像是无数的火舌在刺烧它,这真是残酷的烙刑。

森林里的鸟兽,甚至爬虫,闻到龙血的惺味,都来啄吃龙身上的肉,小动物爬满它的身上,痛苦非常剧烈,它想翻一翻身,或打几个滚来减低苦受,但毕竟强硬地抑制了,它不能稍动,那将会压死许多小生命。为了严持不杀生戒,布施到底,把身体摊在那儿,任它们去分取。

它用最诚切的心,发愿道

愿尽此生所有,布施给一切众生,护持无上的戒宝。将来有一天能成佛,我愿以佛法布施给众生,使他们获证无上正觉。

即时,它的肉身干枯了,它飘升到忉利天上。

佛陀在因地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菩提佛道真不是容易求到的。

佛教因果故事五苦空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