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6-17 16:43:37

专题训练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健康,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千克。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热、水充足

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

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珠三角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  )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 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 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1.B 2.D 解析:1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病虫害少。这些是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条件。第2题,由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小,粮食种植减少;农业生产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珠三角地区水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全球变暖会使珠三角地区的气候更适宜水稻生长;珠三角地区土地盐渍化不明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丙;降水:甲<<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4.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3.C 4.B 解析:3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形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东北河流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以夏汛水量最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还存在凌汛现象。从等温线判断甲气温最低,从降水量线看丙降水最多、甲最少。第4题,东北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十六世纪传入我国,玉米在我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读我国玉米分布图,回答56题。

5.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市场需求 C.作物熟制 D.水分差异

6.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

A.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C.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提高机械化水平

答案:5.C 6.B 解析5题,东北地区为一年一熟,玉米适宜在春季播种(春播玉米);华北地区两年三熟,需要在6月上旬冬小麦收获之后进行播种(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作物熟制。第6题,农产品深加工可以利用剩余农产品,从而带动种植业的发展,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怪圈;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不能解决销售问题;东北地区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不利影响;提高机械化水平只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解决粮食销售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 开发水能资源 蓄水灌溉农田 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县城、乡镇的分布以及纵横交错的灌溉水系网,可知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城镇用水,蓄水灌溉农田。第8题,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营造防护林网符合生态农业的原理。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均温为-21~-18 7月均温为2122 ℃。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910题。

9.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1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

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答案:9.D 10.B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9题,50年来该地区的沼泽地和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也有所减少,湿地和林草地的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减弱,使得旱涝灾害更加频繁。第10题,该地草地面积比重小,不应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2)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3)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2)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3)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措施:植树种草,增加植被,在侵蚀严重的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解析:(1)题,南大荒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势起伏较大。西大荒地处西北内陆,面积广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但水源缺乏。北大荒地处东北,地形平坦,土质肥沃,但纬度高,热量较低。第(2)题,北大荒粮食生产属商品谷物农业,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条件分析。第(3)题,材料三说明北大荒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由于垦荒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加强植被保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实施工程措施。

12.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4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80亿斤,比2013年增产12.3亿斤,实现十一连增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

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

解析:(1)题,河南位于淮河以北,安徽位于淮河以南,主要是气候和作物种类的差异。第(2)题,食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河南是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丰富;人口多,提供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便利。第(3)题,考查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第(4)题,两个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异常;二是人为破坏生态,干旱灾害加剧。应对措施要针对问题提出。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