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创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8-09-25 18:48:50

《节奏创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2、创新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在创作方面能做到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创编活动,能编唱生活短语等。创编活动是需要及时作出音乐判断(听觉分析、想象)的一种创造性音乐行为。

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及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学习音乐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1.课题核心概念

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叫做“节奏”。节奏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节奏感,是听觉器官对在连续运动中声音的时长和强弱周期性变化的主观感觉。节奏创编,则是运用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里“运动起来”,“跃起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欣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2.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现实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学生不懂乐理,不认识几分音符,不清楚音符的组合,不能准确地把握住音乐节奏的情况。古代“律吕”特别重视节奏,所以常常“击节而歌”,没有节奏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解音符时值和名称时,往往注重其抽象性,将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割裂开来,我们在灌输着技巧、理论等时,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可能从机械训练中得到满足,会厌倦节奏练习。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按节奏朗读歌词,理解节奏

(2)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3)视唱教学中,精准地掌握时值,读出节奏。

(4)乐理教学中,按照节拍的规律组合各种时值,创编节奏。

(5)艺术实践中(课外兴趣小组、舞台演出等),利用现有的日常生活道具,培养学生节奏,把“辨” 、“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节奏训练的成功经验及相关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做出比较性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行动研究法,即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同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使之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3)调查研究法:了解学生节奏能力的现状,找出共性问题,掌握研究情况。

(4)案例分析法:搜集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诊断等。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四、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911——200912月)

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03——201011月)

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3.    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011——201012月)

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四、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20103——20107月,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在播客上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学生个案。

2.20108——201012月,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在播客上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学生个案,与国内同行切磋、交流与探讨。

五、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以下成果:

1. 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增,能很好地配合、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外作业,很多学生由刚开始的不认真变为认真面对,及时完成。

2. 同学们学习音乐的氛围较浓厚,音乐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夯实与提高,创编的能力显著提高。在上课时提问时,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有较清晰的思路,归纳较详细。

《节奏创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