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知识点学生版

发布时间:2017-09-21 11:42:29

孔孟两章复习学案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背诵第五、六段

2.把握课文内容

3.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原文(见必修四教材P88

2.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 “季孙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呀!恐怕该责备你!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作为东蒙山的主祭人,况且它在鲁国境内。他这是鲁国的臣属国啊。为什么要讨伐它?

冉有说:“季康子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这样做)呀。”

孔子说:“冉有呀!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盲人)摇晃着要倒下,(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却不去搀扶,那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况且你的话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若)现在不夺取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

孔子说:“冉有!有道德的人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的人。我也听说,国君和大夫一类人,他们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心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相处,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所以远方的人不归顺,就实施文教和德政使他们前(归顺);把他们吸引来了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如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顺,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而(你们)不能守卫它;反而在国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二、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一)重点虚词

为:

何以伐 ②昔着先王以东蒙主

后世必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之辞

于:

①冉有,季路见孔子 ②季氏将有事颛臾

③虎兕出 ④龟玉毁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 ⑥而谋动干戈邦内

(二)重点实词

1.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______________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______________

2.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______________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_____________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_____

④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______________

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______________

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 ______________

3. 

①陈力就列,不能止者______________ ②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______________   

4.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_____ ②曹刿请见《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 

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______________  ④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 

⑤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______________ 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______________

5. 
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______________  ②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______________
③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 ④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

⑤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 ⑥且尔言过矣  ______________

⑦故尝与过宋将军 《大铁椎传》______________

(三)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______________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______________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______________ 家:______________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安:______________

(四)特殊句式 

尔是过 _______________ ②是社稷之臣也, 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背诵第六段(即“五亩之宅”这一段)

2.把握课文内容

3.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原文(见必修四P89

2.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尽了心啦!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到黄河以东去,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也是这样做的。考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没有少,而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请允许打仗来打比方吧。咚咚地敲响战鼓,双方兵器撞击交战,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上百步后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后停下。凭自己只逃跑了五十步而讥笑别人跑了一百步,您觉得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自己的百姓邻国增多啦。”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那粮食就会吃不;密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会吃不完;砍伐林木按照(树木生长的)季节,那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没有遗憾了。老百姓对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场地,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做的衣服了;鸡猪狗的喂养,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错过种田的时节,几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教导百姓,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在道路上身上背着、头上顶着东西(干活)了。七十岁以上的人能穿丝织品、吃上肉食,老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是不曾有过的。。”

“现在,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饿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把人杀死了反而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不要归罪年成,那么,普天下的百姓都会您这儿来了。”

(一)古今异义:

1.邻国之民不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是亦 4.是使养生丧死无憾也

5.王无 6.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二)虚词

以: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树之以桑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

而:①弃甲曳兵而走 ②或百步而后止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于: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三)一词多义:

数: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②数罟不入池

死: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人死,则曰……

(四)词类活用:

1.五亩之宅,之以桑 2.然而不

3.填然 4.

5.王无 6.庠序之教

(五)重点实词

1.河内 2.兵刃

3.弃甲曳兵而 4.百步而后止

5.谷不可 6.庠序之教

7.之以孝之义 8.狗彘而不知

9.涂有饿殍而不知 10.非我也,

11.王无 12.天下之民至焉

(六)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____________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 4. 涂有饿殍____________

(七)特殊句式: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

3.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 4.非我也,岁也______________

5.非我也,兵也______________

三、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增加)少

C.填然鼓(代词,代

D.弃甲 (拖着)兵而走

3.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 春心莫共花争

B.弃甲曳而走 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重于泰山

D.亦走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对下列各句中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谨庠序之教

2.申之以孝悌之义

孔孟两章知识点学生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