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0-08-06

------- 精选范文 -------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1 谁说西方就不会徇私枉法呢,这《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因为这样,让人猜不到凶手是谁吧,呵呵。
看侦探小说的习惯,猜凶手是必然会做的了,但是这部小说简直让你绝望,12个凶手。你无法想象的自己可以一早就断定一车人都同谋,通常都是猜测某人或者某几个合伙的嘛,所以,阿加莎又赢了。 这应该是很早之前的小说,听说n年前就已经有电影了。可惜的是我这人对侦探小说的兴趣来的比较迟,没有欣赏过该电影,据说颇为经典。如果看书的话,一日就可以看完了,篇幅不是十分长。只是我不太喜欢这个系列的翻译方式,比较拗口,读起来没有畅快淋漓之感。这应该是和书里面大部分都是欧洲贵族身份有一定关系,最大关系还是作者的写作方式,不是很对我胃口,虽然,大名鼎鼎的侦探小说家,希望这只是翻译的问题。
波洛侦探的我只看了两本,印象比较空白,可能侦探就应该像福尔摩斯那样,叼着个烟斗。波洛破案的方式是推理,然后层层过滤,在脑子里面完成破案。和我一般理解的福尔摩斯式现场侦查调查,深入虎穴甚至犯罪现场,案情重组等等,有点距离。我偏向现场感重的写法。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到《东方快车谋杀案》,波洛破案有点共性,例如,都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前者是船,后者是火车的车厢,而且仅限于1节;都是人员复杂,千头万绪,谁都好像有关系,谁都好像没关系。这跟现在的流行写法不一样,我觉得当今的潮流似乎是,人物少,场景多,然后高智能犯罪,等等。
《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建立在一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那就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绑架案。著名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人。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2 如果一个恶名昭彰的罪犯,却通过金钱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作为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

------- 精选范文 -------
受害人的亲戚朋友又该如何自处呢?英国著名的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以此为背景创造的。
名侦探赫丘里·波洛搭乘东方快车前往英国伦敦,卧铺车厢里除了侦探先生和列车员还有12名来自世界各地身份背景迥异的乘客。当天深夜,东方快车撞进了雪堆,而车上的乘客雷切特先生身中12刀被刺死在自己的包间内。波洛侦探接受了列车公司的委托调查这起谋杀案,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死者雷切特先生的真正身份浮出水面,他是一个拐骗儿童集团的头子凯赛梯,策划了包括阿姆斯特朗拐骗案在内的多起拐骗案,但依靠累计起来的大量钱财,以及通过这种人的秘密疏通,利用法律上的不严密,竟被宣判无罪,之后改名换姓重新生活。而通过对12名乘客的谈话调查,却发现这12个人每个人都有漏洞,都有嫌疑,但偏偏部分互相之间的证言又能互相验证,每个人又都没有嫌疑。而最终波洛侦探得出了惊人的结论:这12个人都是凶手!这12个人都是阿姆斯特朗拐骗案受害者的亲属朋友,为了给死去的阿姆斯特朗一家复仇,而精心策划了这一起谋杀案,每个人刺杀了一刀,最终完成了这起谋杀案。
在小说的最后,12名凶手之一的琳达·阿登阐述了策划这起谋杀案的过程,她是阿姆斯特朗拐骗案遇害小女孩的外祖母,她的女儿和女婿也因这起拐骗案去世,但是案件的主谋却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当时这12人就决定“凯赛梯逃脱的死刑,以后必须执行”,最终决定由12人一起执行这起死刑。一个陪审团由12人组成,而这12人任命了一个12人陪审团,宣判了凯赛梯的死刑,并且担任了行刑队的角色。 法律是正义的,但却是不万能的,而执行法律的人也不是万能的,因而就有迟来的正义,甚至不来的正义。对于我们这些法律的执行者来说,经手的案件成百上千,但对于案件的受害人来说,一个小小的案件甚至都关系到其的一生。罪犯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给受害人的家属朋友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当法律无法带来公正的判决,又该如何?
小说的最后,波洛侦探最终还是决定隐瞒这起谋杀案的事实。我们无从指责侦探先生违背了法律,或是褒扬他遵从了人性。也许只有当法律极尽完善,每个罪犯都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避免东方快车谋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