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笔记

发布时间:2020-05-24 00:32:37

前两天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笔记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2006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成立。我们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7年底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

20114月基本定稿。期间,做了大量文献研究、一线深度调研和国际比较研究。

此后,经过又一次对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及其整体构建研究结果的参考、吸收,做进一步修正并定稿。

201111月,新课标由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

修订工作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完善标准原则,即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

二是与时俱进原则,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一些重要修改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

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

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突出全球意识。

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程。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新教材编写启动

2012318日,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工作正式启动。

自始至终由教育部相关部门直接领导。

中央领导直接关怀指导。

中央有关部委办及相关专家多次严格审查。

教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重要学者鼎力相助和支持。

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

二、编写原则、总体设计及框架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首先,综合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知识。

其次,有机融整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

再次,突出强调活动性学习方式。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径。

它必须信托相关知识,但根本不在于价值观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整个教材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载知识,指向价值教育。

4、遵循育人规律。

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习的规律。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髓融入在教材中,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料;

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

还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机渗透。

(二)总体设计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三整体框架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意图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

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方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人格形成的规律和机制。

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编写组努力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态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逻辑思路:创设情境经验引入——直面矛盾和困惑——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相关行为和行为能力及方法的指导。“运用你的经验”环节,或设置情境或活动导入,旨在进行学生经验的引入,与较为典型的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正文聚焦主题,正面陈述观点、原则;进一步展开讨论或对话,提示矛盾、深入分析,思想交锋、聚焦,继续正面陈述更为普遍的价值通则;最后进行相关行为和行动能力方法的指导。

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设计的追求

如此设计,其重要的追求:

第一是坚持依托知识,但一定是超越知识,导向价值认同和行为践履。

第二体现思想性与人文性,坚持价值引导。

第三是注重行为指导。尽可能做到具体化、易操作,提供行为践履,行为改善,激发学生用行动改变个人现状,改变周遭现实的意愿。

四、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认真钻研教材,在教研引领下用好教材。

2、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以新教材的使用,带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4、重视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