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十”组成的词语

发布时间:2018-10-07 11:07:44

“一到十”组成的词语

一字篇

【一尘不染】佛教徒修行时,不被六尘所玷污,叫做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玷染坏习气。也指环境非常清洁。

佛教中有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色:眼睛所能看到的;声:耳朵能听到的;香:鼻子所能闻到的;味:舌头所能品尝出来的;触:身体所能接触到的;法:意识上能成为约束的;色声香味触法对应眼耳鼻舌身意。佛教修道者排除嗜欲,保持心地洁净,不被六尘所污染称之为"一尘不染"

【一马平川】能够纵马飞驰的一片广阔平地。

【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说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译文: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邱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一曝十寒】虽然有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一日三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三秋泛指时间很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具体指多长时间,其实并无意义。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 !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情歌,"采萧""采艾""采葛"的意思相近。指的是一位勤劳的姑娘,也就是那个小伙子所喜爱的人那个小伙子和他所爱的姑娘分开刚刚一天,他就感到无比的想念,似乎"三月(三秋、三岁)"没见面了,虽是夸张,却真实地反映出了那度日如年的情思,本诗运用了回复的章法,就更加强了这情思的感染力。

【一蟹不如一蟹】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初见蝤蛑,继见螃蟹及彭越,形皆相似而体愈小,因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传说古代艾子到海边见到一只圆而扁且多腿的动物,就问附近的居民是什么东西,人家告诉他是螃蟹。过了一会,他又看见另一品种不同颜色的类似动物问旁边人,人家回答说是另一种螃蟹,艾子仔细比较,感慨地说:"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讲信。

现在已成了中国的一句谚语,也算是俗语。

【一衣带水】水面象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想,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

·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二字篇

【二十八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kuí)、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二十四节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三字篇

【三伏】"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泛指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例如,深淂三昧。

【三牲】旧时祭祀用的的牛、羊、猪。
【三位一体】基督教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

基督教称耶和华为圣父,耶稣为圣子,圣父、圣子共有的神的性质为圣灵。虽然父子有别,而其神的性质融合为一,所以叫三位一体。

四字篇

【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印度古代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称为四大。)

【四海】指全国各处,也指全世界各处。

【四呼】按照韵母把字音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总称四呼。韵母是i或拿i起头的叫齐齿呼,韵母是u或拿u起头的叫合口呼,韵母是ü或拿ü起头的叫撮口呼,韵母不是iuü,也不拿iuü起头的叫开口呼。例如肝gan(开)、坚jian(齐)、关guan(合)、捐juan(撮)。

【四六体】骈文的一种,全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距,也称"骈四俪六".这种文体形成于南北朝的齐宋以后,特别到了唐宋以后,四六格式被固定化,四六体要注意局则的锤炼,讲究对仗工整。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 【四至】建筑基地或耕地四周跟别的基地或耕地分界的地方。

五字篇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颜色多,五彩缤纷。

【五代】唐朝以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公元907—960

【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更】古代汉族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一夜即为五更,每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依次类推。

一更夜从黄昏始 1921

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二更定昏人不静 2123

二更在亥时,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咣、咣——两声大锣带着两声梆子点儿,习俗上这就称谓是二更二点。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经完全黑去,此时人们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三更23-次日凌晨1

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

四更13

四更在丑时,名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五更35

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五谷】古书中一般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

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 【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书。

【五里雾】五里雾,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子)张楷〉。汉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后遂用五里雾等形容烟雾迷漫的仙境或泛指雾;用雾术借指道术;用学雾借称学道。现在比喻恍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如堕五里雾中。

张楷,字公超,是东汉人,对道学很有研究,门徒常常上百人。每天造访他的人车马盈门,填塞街巷,有人便在他家附近开办旅舍饭馆赚钱,张楷只好搬家。张楷很穷,以摆摊卖药维持生计。永和年间,被推荐出任长陵(今咸阳市东)县令,张楷不就,搬到华山峪隐居,一时到华山峪求道者很多,致使华山峪成了集市,人们索性把华山峪叫成公超谷。张楷能在五里范围内弥漫云雾,人们把学道叫学雾。元和三年,皇帝召他,他又推脱了。张楷活了70岁。

【五日京兆】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张敞〉。西汉时期,平通侯杨恽居功自傲被判死刑,与杨恽有关的官员几乎都被停职。他的朋友京兆尹张敞因为受汉宣帝的信任暂时没有停职,张敞的手下絮舜听说张敞即将停职,说他是五日京兆而拒绝办公,张敞在下任之前严惩絮舜。后因以比喻任职时间不会长,或凡事不作久长打算。

【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语出《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五味】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种味道。

【五香】指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五种调味的香料。 【五刑】我国古代的主要刑罚。

包括墨,,(也作腓),,大辟(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yi)刑-割鼻子,剕(fei)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除,从汉初的文景帝废除肉刑开始,以自由刑为主的封建五刑产生了,封建五刑分别为笞、杖、徒、流、死,最初在隋《开皇律》中作为刑罚体系得以体现,随后由唐朝律疏(《武德律》《永徽律》(唐律疏议))进一步完善,标志着中国刑罚制度的重大进步。

【五声音阶】古代汉族音律。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徵(zhǐ) 羽。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中国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泰山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

六字篇

【六朝】一是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合称六朝。二是泛指南北朝时期。

【六畜】指猪、牛、羊、马、鸡、狗。

【六腑】中医称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六合】指上下和东南西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六亲】泛指亲属。说法不一,较早的说法是指父、母、兄、弟、妻、子。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让、假借。

七字篇

【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让对方归顺自己。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所以我被打败了,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孟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样,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八字篇

【八股】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段落有严格规定,内容空泛,形式死板。现多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八仙】神话中的八位神仙,就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

【八字】旧时用天干地支来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就是八个字。

九字篇

【九九归一】转来转去最后又还了原,归根结底。

九九归一虽然指的是周而复始归根到底,但不是原地轮回,而是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螺旋式前进和发展的运动过程。它体现了人类对一切事物发展认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九霄】九霄是数量词。古代汉族传说天有九重。又叫九重霄。九霄中的九字,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有极限之意,指天之极高处。

明杨慎 《绛河》:《道书》:天有九霄,赤霄、碧霄、青霄、玄霄、绛霄、黅霄、紫霄、练霄、缙霄也。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九州】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

十字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表示监督的人很多,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隐瞒不住。

“一到十”组成的词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