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

发布时间:2019-01-02 09:12:23

18.2018·四川攀枝花)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窦建德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建德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大众(帅:元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D项,“帅”是“率领”的意思。

6、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划分的时候,应该以词语的意义为单位,表达一个意义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故根据句意,停顿应为: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善”的意思是“好”。结合上文薛收献计的情节,D项句子应译为“李世民认为他的计谋很好”。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原文“伺间而动”可知,“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错。

9、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6分)

⑴、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⑶、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1)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想先跑。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句式,调整语序。(1)“股”的意思是“大腿”;“走”的意思是“跑”。(2)“以”的意思是“因为”“若”的意思是“比得上”。(3)“易”的意思是“交换”“其”的“一定”。

【文言文参考翻译】

窦建德写信给秦王李世民,请唐军退到潼关,退还夺取的郑国土地,重修原来的睦邻关系。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此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兵锋,郭孝恪说:“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马上就会成阶下囚,窦建德远道而来救助王世充,这是天意要郑、夏两国灭亡。我们应当凭借武牢之险抵御窦建德,视情况而动,肯定能打败他们!”薛收说:“王世充保据东都,仓库充实,统帅的兵马,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现在的困难只不过是缺粮。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想打打不了,要坚守又难以持久。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也会尽出其精锐。如果放他到此,两寇合兵,将河北的粮食运来供给洛阳,那么大战才展开,不知什么时候结束。现在我们应当分出兵力围困洛阳,加深壕沟增高壁垒,王世充出兵,要小心不和他交战,大王亲自率领骁勇精锐,先占据成皋,磨快兵器训练兵马,用来等他们到来,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克敌。打败窦建德后,王世充自然也就败亡,不出二十天,两个国君就会被擒住!”李世民十分赞赏他的计策。

19.2018·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汉津 趣:奔赴

C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曹公 拒:抵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积累、理解能力。解释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文言文中“适”有多种含义:①<>到……去。②<>出嫁;嫁。③<>适应;顺从。④<>适宜;舒适。⑤<>享受。⑥<>恰好、正好。⑦<>适才;刚才等。结合具体语境本题C项中的“适”应解释为:正、正好。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要语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有多种方法和多个角度,本题根据句意确定停顿即可。本句大意如下: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根据对具体句意的理解可知C项正确。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以及文章相关内容,可知关羽、张飞和刘备虽情同兄弟但并非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故B项表述欠准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90分)

四、(10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答案】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其中的“省”,动词,察看;看。“书”,书信。“以”是介词,“把”;“示”,给……看。另以示宾客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即“书信”翻译时应该补上。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让关羽、张飞担任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睡觉则在同一床上,亲如兄弟。但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平定了荆州,刘备从樊城将要往南渡过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操追到当阳县长坂,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孙权借兵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觉得赚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刘备西征平定益州,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20.2018·江苏无锡)阅读与赏析(42)

()(12)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㸑①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①: cuàn,烧火做饭。

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为项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的能力。懂其意和理清句子成分、虚词是解题的关键。A项,该句的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由此可见“鸿鹄之志是一个表意完整的概念,是个偏正短语,是橘子的宾语,不能分开。正确的划分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项,把动词“驱”与后面的补语断开。正确。C项,把主语“侃”与谓语“为”断开。正确。D项,把谓语“非如”和后面的宾语部分“吏民生此土也”断开。正确。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D项,对李侃的陈述没问题,但是李侃妻子杨氏亲自煮饭犒赏他们,并没有出现“发动全城妇女”内容。所以该项理解错误。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①坟墓存 : ②项城父老不下贼 :

③人谁肯 : ④侃登城 :

【答案】①焉:在这里 ②义:坚持正义 ③固:坚守 ④遽:立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性。第①题“焉”放在句末,结合“坟墓存焉”的语境,即“祖坟在这里”的句意,确定“焉”做兼词,用在句尾,“于是”“于之”的合意,意思为“在这里”。第②题“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中“义”属于活用词,本指“正义”,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坚持正义”的意思。③“人谁肯固”中的“固”属活用词,本义属于形容词,“正义”的意思,句中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坚持正义”。④“侃遽登城”中“遽”,读jù,取常用义“立即”。

11.翻译下列句子。(4)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2)

译:

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2)

译:

【答案】(1) (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

(2)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前一个句子缺主语,要补齐主语“大家”。翻译时,要抓住关键词翻译到位,可采用语境推论法和课内迁移法解题。1“宜”,应当。“相与”可把课内《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相与步于中庭”中“相与”的意思迁移过来,解释为“一起”。“失身”,失去操守。“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句中意谓“做臣子”也即“投降”之意。“奉贼”,侍奉敌人。(2)“会”可把课内文《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中的“会”,翻译为“适逢,正赶上”,迁移过来。“矢”,箭。“遂”,于是,就。“引”,退却。“去”,离开。“卒”可课内迁移《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取“终于”之意。“完”,完整。把这些关键词梳理连缀句意即可。

【参考译文】

姓杨的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又谋划袭击陈州。(当时)李侃担任项城令,李希烈分派几千兵卒攻克平定了许多县城,李侃因为守卫的城小,而来犯的李希烈部队精锐,想要放弃项城离开。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坚守;力量不足,就战死。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兵力少,财源匮乏,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请重赏招募敢死的士兵,尚且还有挽救的余地。”于是李侃在庭院召集官吏百姓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民百姓那样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李侃当众宣示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杀死敌人的,奖赏他万钱。招募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李侃对敌人喊话说:项城父老,坚持正义而决不从贼,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飞来的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回到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也比躺在床上疗伤强。李侃就忍着伤痛,登上城墙。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李侃(因为有功)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21.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吾始 2)吾尝为鲍叔事而更穷困

3)知有利不利也 4)吾尝三战三

【答案】(1)(贫困) 2 (谋划)(3 (时机) 4 (逃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解释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解释“困”字时,结合语境“分财利多自与”,可推知“困”为“贫困”之意。“谋”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谋划”的意思,“时”为“时机”。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走”:逃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分财利多自 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 至于负者歌

C.召忽死 辍耕垄上

D.生我父母 所识穷乏得我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从课本中的文言虚词入手,明确其意义或用法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或者将两者进行仔细的比对辨析。A项中,“与”前者动词,相当于“要”,后者连词,可解释为“和”。B项,前者介词“被”,后者介词“在”。C前者代词,后者动词“去、往”。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答案】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的翻译,讲究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关键词语的翻译必须准确到位,如“以”“为”“显”等。翻译时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实词的特殊用法,如,要特别注意“无耻”(此处“无”“耻”为两个词,而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无耻”无:没有,耻,以……为耻,羞愧之心)以及“羞”(以……为羞)“耻”(以……为耻)等,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另外,要注意语言的流畅优美。

20.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要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必须从分析事件入手,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还可以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可知鲍叔是轻利重才,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的情节说明鲍叔是知人识人,大仁大义的贤士。

【参考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2.2018·江苏扬州)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藩国名臣

[]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居其下___________

3)诸生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一朴___________

【答案】(1)每天(2)以……为耻(3)陪从(4)赠送

【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词语的意思。虽然为课外文言文,但是考查的字词均为课内学过的,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和灵活运用。(1)联系句子意思可知,“日”为“每天”;(2)联系句子意思可知,“耻”为“以……为耻”;(3)联系句子意思可知,“侍”为“陪从”;(4)联系句子意思可知,“遗”为“赠送”。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日所诵书必与 得无楚水土使民善盗耶

B.讲说甚详恳 二虫尽所吞

C.身先之 太医王命聚之

D.面曰 真无马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平时多注意积累。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动词,担任/介词,被动。C,用。D,代词,它/表示反问,难道。

13.翻译句子。(6分)

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2)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3)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时期了。

【解析】本题考查古文翻译。字字落实,同时语句通顺。(1)中要注意“虽”的翻译,以及“骄纵甚”的语序调整。(2)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若此:像这样,注意反问句式的体现;(3)此:这;诚:确实;秋:时期。

1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勤学,有上进心②以身作则③规矩严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查学官的特点。锁定范围,“学官”后三句话,分别侧重三个方面,讲解详细,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3.2018·山东青岛)文言文阅读(12)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A.唯汉阳阎忠 异:诧异

B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A项,“唯汉阳阎忠异之”的意思是:“只有汉阳阎忠觉得他不同常人”,所以“异”的意思是“认为……不同”“诧异”。B项,“道遇叛敌”的意思是:“在路上遇到了叛逃的敌人”,所以“道”的意思是“在路上”。C项,“与盟而送之”的意思是:“和(他)结盟后把他护送回去”,所以“盟”的意思是“盟誓、结盟”。D项,“吾受国恩,义不可背”的意思是:“我身受国家的恩泽,不能背信弃义”,所以“义”的意思是“道义”。故答案为D

1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例句:欲迎天子置营中

A.而两狼并驱如故 (《狼》)

B.览物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何陋 (《陋室铭》)

D.策不以其道 (《马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理解能力。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是省略句,“欲迎天子置之(于)营中”,所以“之”为代词“他”;A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意思是:“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所以“之”为结构助词,无意义;B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所以“之”的意思是“助词,的”;C项“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所以“之”是结构助词,无意义;D项“策之不以其道”意思是:“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所以“之”为代词,它。 故答案为D

12.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

B.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C.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D.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辨析能力。常见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题干中句子“司徒赵温为傕嫌”,该句用“……为……所……”的结构,表被动,是被动句式;A项,“必以分人”意思是:“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该句省略了“友人”,属于省略句;B项,“中轩敞者为舱”的意思是:“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该句用“……为……”表判断,为判断句。C项,“山峦为晴雪所洗”中有“……为……所……”结构,表被动,是被动句式;D项,“甚矣,汝之不惠”,实际语序: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为倒装句。综上,故答案为C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于死去,谥号为肃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分析。A项与“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相符,正确;B项与“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不相符,不正确;C项与“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相符,正确;D项与文中“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相符,正确。故答案为B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2)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2)

【答案】(1)有人告诉贾诩说:“这里不能够待下去,你为什么不离开?”

2)天子已经东去,但是李傕还是追随而来,军队溃败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尽量直译,还要注意文言句式。特别要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1)中要注意“或”的意思是“有人”,“胡”的意思是“为什么”,“去”意思是“离开”,还要注意“谓”,解释为“告诉”。(2)句要注意“既”的意思是“已经”,“王师”的意思是“军队”。

【译文】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年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人阎忠认为他不同,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的奇策。因为身染疾病而离开官职,道途中遇到了叛逆氐族人,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他们所拘执。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杀死我,我家人一定会以厚礼来赎我的。”当时太尉段颎,从前做过很长时间的边将,威势震惧西方各地,所以贾诩借段氏来惊骇氐人。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和他结盟后把他护送回去,其余的人都被杀死。贾诩事实上并不是段家的外甥,他能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均类似这些例子。

后来,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计划迎驾汉献帝,并且把他扣留在军营中,贾诩曰:“不可以。挟持天子,是不正义的做法。”李傕不。有人告诉贾诩说:“这里不能够待下去,你为什么不离开?” 贾诩曰:“我身受国家的恩泽,不能背信弃义。您可自行离开,我不能。”

天子已经东去,但是李傕还是追随而来,军队溃败了。司徒赵温被李傕嫌弃,李傕想把他给杀掉。贾诩对李傕说:“这是天子的大臣,你怎么能害他呢?”李傕才停止了行动。

文帝即位,任贾诩为太尉,进封为魏寿乡侯的爵位,贾诩年七十七岁逝世,谥号肃侯。

24.2018·黑龙江绥化)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19—22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9.解释加点词语(1分)

1)必无所疑乃 2与平生所闻不合

【答案】1)停止 2)如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对于解释课外文言词语,要回顾、联系课内相关词语的意思,将这种意思带入课外语段中,看是否一致,然后加以判断。如(1)题“已”可联系课内《河中石兽》中的“转转不已”,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可判定其意为“停止”;(2)题“若”可联系课内《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可判定其意为“如果”。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

【答案】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此题要求只断一处,可结合意思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则”表动作的顺承,其前可断。故断句为: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答案】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注意文中关键词的翻译,如“自”译为“从”,“”译为“放下”。

22.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2分)

【答案】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解题时需在文中找出太祖的言行来分析作答。文中,“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表现了亭林先生的勤奋好学;“呼老兵诣道边酒垆……考其区域”可见亭林先生注重实地考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表现了亭林先生治学严谨,“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表现了亭林先生对待学习的专注。综上,亭林先生的学问才能博大精深。

【参考译文】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遇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查其地域。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要没有疑惑才停止。马上没有事情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样,他的学问应当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