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30 07:20:31

第32卷第5期 2017年10月 刊 Joural ofTianzhong 、厂01.32 NO.5 0ct.2017 网络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研究 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视角 王 芮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主要的交流平台,人们利用网络可以随时 随地地获取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一部分网络媒体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在社会热点 事件发生时发表与事实不符、带有倾向性的新闻报道,从而严重误导受众,影响社会的健康 发展。为防止倾向性失实网络新闻误导大众,应重视危机公关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 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和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社会热点事件;网络新闻:新闻倾向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7)05—0041—04 小到地方区域媒体,大到国家党政媒体,报道的 新闻都会具有倾向性,但新闻倾向性应该受到新 闻客观性的制约。 网络新闻倾向性的界定与特点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发达的互联网媒体 和信息通讯平台使得每一个人都同时扮演着新闻 接受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每当有社会热点事件发 生时,关于事件的报道会第一时间被大众接收, 并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迅速传播,从而引导舆论。 因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尤为重要,而 网络新闻的倾向性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新闻倾向性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指显现或 (二)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介新闻的区别 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介新闻的区别,主要反映 在以下两个方面:(1)载体不同。传统媒介新闻 的发布平台一般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 的发布平台是互联网,可借助新闻推送软件、网 络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传播。(2)传播速度不同。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报纸新 闻要经过编排、印刷、发行等程序才能传递给受 众,广播电视新闻则采用按时按点播报的方式, 大众难以迅速从这些传统媒体获取新闻信息。同 时,传统媒体往往受制于时间、地域等因素,区 隐藏在新闻报道中的新闻工作者本人或新闻机构 本身的观点和态度。”…也有学者认为,新闻倾向 “即既定主题根据自己固有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应对各种人际关系、矛盾冲突时所持有的态度、 观点,也指价值取向”L2J。概括地讲,新闻倾向 性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 域性报纸、广播电视新闻难以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且受众不便将获取的信息二次传播。网络新闻则 拥有实时传播的特点,每一个人都能够随时随地 拿起手机,接收世界各地的新闻。同时,网络新 闻的每个受众都能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将获取的信 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可见,“新闻倾向 性”是一个较为中立的概念,因为任何媒体报道 的新闻都会反映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和思想倾向。 收稿日期:2017.04—24 息二次传播,这种“暴发式传播”的效率是不言 作者简介:王芮(1992一),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 
42・ 王芮:网络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研究——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视角 而喻的。 (三)倾向性网络新闻的特点 1.倾向于困难群众 带有倾向性观点的网络新闻往往有一个明显 的特点,即倾向于一般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且 常利用“讨薪女与警察”“普通市民与押运员”“患 者与医生”“小贩与城管”等身份对比性词语博取 受众的关注。 2.影响范围广 如前所述,网络新闻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且 大众在浏览网络新闻后,还能利用微信等网络社 交平台对其进行转载和评论,而新闻中的倾向性 观点会随着二次传播迅速扩散至互联网的每个角 落。可见,与传统媒介新闻相比,网络新闻的影 响范围更广,网络新闻倾向性对大众舆论的影响 也更大。 二、倾向性失实网络新闻的不良影响 尽管新闻报道难免具有倾向性,但它应该受 到新闻客观性的制约。带有明显倾向性而不尊重 客观事实的关于社会事件的网络新闻,可能造成 许多不良影响。 (一)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些网络新闻歪曲事实,将社会事件中的普 通群众或受害方打造成被欺压的对象,将政府部 门、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形象描述得蛮横无理, 这极易误导受众,使受众产生观念偏差,进而造 成大众对政府等部门不满,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 和稳定发展。 例如,2016年10月28日发生在东莞的男子 追砸运钞车事件,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使用了“男 子遭剐蹭,追砸运钞车被击毙”之类带有倾向性 的语言,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已经将受 众朝一个方向引导——押运人员滥用职权击毙了 被运钞车剐蹭的男子。受众在看到这样的内容时, 极有可能认为运钞车剐蹭他人有错在先,该男子 追砸运钞车情有可原且罪不至死。但是,警方在 事件调查中通过调取录像发现该男子不曾被运钞 车剐蹭,且该男子曾长时间追砸运钞车,押运员 使用的是橡胶子弹。那么,所谓的“遭剐蹭”“被 击毙”便是片面甚至歪曲事实的报道了。人们面 对一些社会事件时,同情弱者的心理往往造成理 性思考的缺失。就该事件而言,人们应该弄清的 是押运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枪 ,应该思考的 是大众应如何避让押运车辆。但由于网络新闻报 道中“男子遭剐蹭,追砸运钞车被击毙”的表述 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造成了一些人在不清楚法律 规定、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在网络上肆意谩 骂押运人员,甚至将攻击对象扩大到公安等公职 人员,这会对事件的处理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影 响社会和谐。 (二)激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 倾向于困难群众或普通群众的网络新闻,有 时会激化不同群体之问的矛盾。如所谓“湖南一 产妇死在手术台主治医生护士全体失踪”“缝肛 门”等网络新闻报道,无疑会激化医生群体与社 会大众之间的矛盾。不仅如此,“兰考乞丐京城磕 头回家盖楼”“豫花面粉超标14倍”等充满地域 歧视的报道,无论新闻内容真实与否,在标题上 强调某个地域这样的行为就带有严重的倾向 性_】。这种新闻报道,往往会造成不同地域的网 友之问争吵不休,甚至相互谩骂,进而使地域歧 视现象更加恶化。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些带有倾向性的网络新闻报道本身就别有用 心,它们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大做文章,故意激 化社会矛盾。 (三)对大众了解事件真相产生误导 网络新闻倾向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误导大众 对事件真相的了解。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往往能够 先人为主地激起大众的情绪,使得受众很难了解 事件的真实情况,甚至不愿相信政府相关部门的 调查结果。比如,2014年12月网络上报道的所 “太原警察打死讨薪女”事件,因使用带有倾 向性的语言使得此事件在社会上迅速引发轩然大 波。不管事件的真实经过到底如何,人们看到这 样的语言,不可避免地会被“警察”和“讨薪女” 所吸引。然而,太原市有关部门公布的调查结论 称案件系治安纠纷所致,而非网络媒体报道中所 称的“讨薪”。警察代表了拥有国家权力的公职人 员,而“讨薪女”则是社会上的困难群众。网络 媒体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在没有深究事件起因和 经过的前提下,使用“据了解”“知情者称”等模 糊性叙述语言,客观上向大众传达了具有倾向性 的观点,把事件的重点引向了“群众为了讨薪而 
王芮:网络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研究——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视角 ・43・ 被执法人员打死”,引起了社会大众对警察甚至对 政府的不满。 (四)影响整个传媒界的风气 具有倾向性的网络新闻报道往往能引起人们 的大量关注,利益的诱惑导致网络新闻媒体不注 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客观事实,逐渐形成了一种不 良风气。一些传统媒体也深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 响。比如,2016年4月14日聊城发生的“于欢 杀人案”,某媒体刊登的一篇文章,将这个案件再 次带人大众视野。按照该文章的描述,是暴力催 债者长时间侮辱于欢母亲的行为以及警察的不作 为,最后致使犯罪嫌疑人于欢刺死“辱母者”。此 报道一出,迅速引起了舆论对一审法院的不满, 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严重不公。但是,一审法院 判决书显示,在于欢的供述中,他杀人的最直接 原因是担心自己再次被殴打,而不是母亲被侮辱 或者警察不管,也不存在其母亲遭受“长达一个 小时的凌辱”的事实。不管此案一审法院的判决 是否得当,但这篇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事实的倾向 性文章,确实引发了很多受众对法院的不满。可 见,不客观的报道会产生不客观的舆情,无论大 小媒体,无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都不能只考 虑商业利益而置社会利益于不顾。 三、倾向性失实网络新闻的成因 (一)当事方的危机公关意识不足 由于危机公关意识不足,当社会公共事件发 生后事件当事方往往不能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发 生的原因和过程,这为网络媒体利用倾向性报道 吸引受众眼球提供了条件。对于所谓的“太原警 察打死讨薪女”事件,正是由于相关政府部门未 能及时有效地通报事件的起因和过程,才使得网 络媒体的倾向性报道引起公众的各种猜测和怀 疑。 (二)网络媒体的入门门槛低 目前,单位和个人以较低的成本就能在互联 网世界中“自立门户”,建立新闻类网站、微信公 众号、个人微博等,这使得各类新闻媒体层出不 穷,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接受者 和评论者。并且,相对于纸质媒体,相关部门对 网络新闻的编辑制作缺乏有效管理,使得网络媒 体工作者在编辑制作新闻时,都会或多或少融入 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针对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尚不健 全,对网络新闻发布的审核力度较低,对网络新 闻发布者的监管力度不大,对网站管理者、APP 开发者、微博博主、微信公众号经营者等群体缺 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极少对发布不真实倾向性报 道的新闻工作者进行有效惩罚。现实社会靠各类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网络世界也应该如此。因 此,健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四)网络媒体对商业利益的追求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媒体更加追 求“点击率”“评论量”和关注度,以谋取更大的 利益LJ。网络媒体总希望自己的报道能第一时间 吸引更多的人,进而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因此 总是把报道的焦点放在新颖性、突发性事件上。 网络媒体工作者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就会置新闻 工作的基本准则于不顾,有意无意地进行倾向性 报道,相对忽视了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五)网民综合素养参差不齐 如今,任何一个稍懂网络知识的人都可以通 过互联网发表意见,网民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各抒 己见,弘扬社会上的“真、善、美”,揭露现实中 的“假、恶、丑”,但是也不乏一些网民存在恶意 的反社会行为。由于部分网民自身素质不高,对 新闻真实度的辨别能力有限,导致一些带有倾向 性内容的新闻成为部分网民发泄情绪的导火索。 网络匿名制能够“掩护”揭发者的身份,使其大 胆地揭露黑幕,这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一定 积极作用,但也会造成一些网民言辞激烈,甚至 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2017年4月1日发生的“四 Ji泸县太伏中学生坠楼事件”,在相关部门没有调 查清楚事实真相之前,网络上已经谣言四起,个 别网民利用网络的自由性和隐蔽性,肆意编造“五 名学生打死同学”“孩子全身被打得瘀青,手脚被 打断”等虚假消息,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其中 不乏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 肆意传播失实的倾向性新闻。 四、治理倾向性失实网络新闻的对策 (一)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突发事件的当事方应做好危机公关工作。对 
44・ 王芮:网络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研究——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视角 于涉及政府部门的突发事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 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 发展方向,及时阻止各种网络谣言的传播。例如, 遵守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在面对带有倾向性的 报道时,网民应学会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进行分析判断。其次要加强网民的道德教育。政 府要积极引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充分利用互联 网普及知识,传递正能量。最后,网络媒体应注 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尤其要督促网络媒体工 作者谨记工作准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 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虚假信息的泛滥, 2015年5月3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发生后, 人们在看到网络新闻报道后大都被当事男司机的 行为所震惊,并强烈谴责该男子。随着当事男司 机在网络上发布行车记录仪视频,大众了解了事 件的起因和过程,尽管当事男司机在事件中的举 动仍受到人们的指责,但明显减小了倾向性报道 对他的不利影响。再如,2011年6月16日,四 川省会理县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条题为《会理县 高标准建设通乡公路》的新闻,由于其中的照片 明显使用了合成技术,使得广大网友纷纷质疑政 府“作秀”。为了避免媒体的倾向性报道带来不必 要的麻烦,四川会理县政府及时利用微博发布了 道歉信和真实照片,这样的举动也获得了广大网 友的支持与赞扬。这两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当事方 做好危机公关工作的重要性。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媒体 的监管 当前我国针对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并不健 全,国家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增大网络 新闻的审核力度和监管力度,杜绝违反道德和法 律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新兴的网络媒体也要 遵守媒体报道的基本原则。要通过有效的监管, 促使网络媒体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防 止带有倾向性的失实新闻扰乱民心,杜绝虚假信 息、侵犯他人隐私等哗众取宠行为。网络媒体可 以和传统媒体配合,优势互补,第一时间向受众 提供信息 】。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网络媒体要加 强责任意识,深入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确保所 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决不能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 进行不良的跟风炒作。“网络媒体不应仅仅是传播 新闻消息的平台,还要对突发事件进行深度分析, 成为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减压阀’。另一方面,网 络媒体也应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坚决防止舆论导 向出现错误,对虚假的、错误的言论加以及时的 过滤、拦截,防止其滋生蔓延。”l (三)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和网络媒体从业 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注意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健康的网 络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网络新闻报道必须 有效防止倾向性失实网络新闻误导大众、影响社 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6号《专职守护 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专 职守护、押运人员执行守护、押运任务时,遇 有下列紧急情形之一.不使用枪支不足以制止 暴力犯罪行为的,可以使用枪支:(一)守护 目标、押运物品受到暴力袭击或者有受到暴力 袭击的紧迫危险的:(二)专职守护、押运人 员受到暴力袭击危及生命安全或者所携带的 枪支弹药受到抢夺、抢劫的。”该条例第七条 规定:“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存放大量易燃、 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不得 使用枪支:但是,不使用枪支制止犯罪行为将 会直接导致严重危害后果发生的除外。” 参考文献: [1]马兰.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J].青年记者, 2007(16、:63. 2]郝佳.如何把握突发事件报道的倾向性[J]. 新闻窗,20l3(4):18. 3]卿立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及其应对研 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侯旭伟.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网络舆论危机 管理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1. 5]周珂.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J]. 新闻爱好者,2010(6)-50—51. 6]翟霞.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对突发事件网络 舆论的正确引导[J].中国西部科技,2007(1 8): 38—39. [责任编辑张继金]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