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8-01-26 15:24:51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

1、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如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3、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反应:反应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对刺激所发生的应答。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5、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6、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又名主动运输,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帮助下,同时消耗能量,进行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7、被动转运:被动转运又名被动运输,是指某些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

8、阈电位: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9、阈刺激: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的情况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

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10、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膜部分去极化的状态称为局部兴奋。

11、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是指终板膜上的N2胆碱能受体与ACh结合后, Na+K+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尤其是以Na+内流为主,从而使终板膜局部产生的去极化电位。

12、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及

效应的全过程。

三、血液

13、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破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包括受损小血管收

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14、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液凝固实质是血

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15、交叉配血:将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混合作为主侧,将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

胞混合作为次侧,观察有无凝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交叉配血。

四、血液循环

16、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部分,故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

17、心动周期:心动周期是指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18、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19、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输出量。

20、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可用于不同个体之间心

脏功能的比较。

21、射血分数: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人安静时的射

血分数约为50%

22、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其大小可反映心

脏的健康程度。

23、异长调节:异长调节是指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对搏输出量进行精细调节,使心室射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相平衡。

24、等长调节:等长调节是指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这个与初长度无关的心肌内在功能状

态而调节搏输出量的多少。等长调节对搏输出量有强大的调节能力。

25、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至膜电位为-60mV 的这一段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26、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歇。代偿间歇的产生是由于窦房结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而引起一次兴奋和收缩脱失

27、自律性:自律性是指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兴奋的特性。

28、收缩压: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正常人安静时约为100

120mmHg

29、舒张压: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正常人安静时约为60

90mmHg

30、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

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五、呼吸

31、肺顺应性:肺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肺扩张的难易程度,是肺弹性阻力的倒数,可

用肺容积变化(△V/跨肺压变化(△P)来表示。

32、潮气量:潮气量是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人约为500ml

33、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存留在肺内的气量,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内O2CO2分压的过度变化。等于补呼气量+余气量。

34、肺活量: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35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深吸气后作最大深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

空气量。

36、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又名肺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呼吸频率。

37、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38、肺扩散容量:肺扩散容量是指气体在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39、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是指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

六、消化与吸收

40、基本电节律:基本电节律又称为慢波,是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出现的缓慢、节律性自动去极化波,可在此基础上激发动作电位,控制胃肠肌肉收缩的基本节律。

41、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是指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时,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舒

张,胃容积增大的过程。其生理意义是使胃在短时间内增大容纳和贮存食物的能力,而胃内压保持不变。

4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粘膜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凝胶,可阻止、延缓胃液中的H+向粘膜细胞方向扩散,同时粘膜细胞分泌的HCO3- 向凝胶表层方向扩散,不断中和H+ ,两者共同形成保护胃粘膜免受胃酸腐蚀的屏障。

43、胃排空:胃排空是指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七、尿的生成与排出

44、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体与肾小管构成的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

45、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外推动液体滤过的压力差。

46、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或原尿量。正常成人为125ml/分钟。

47、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每分钟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

除。

48、原尿:原尿是指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膜滤过后形成的超滤液。除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

白质外,其它成分含量与血浆相同。

49、终尿:终尿由原尿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泌排泄作用、尿液浓缩和稀释

作用后形成,最终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50、肾糖阈:肾糖阈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反映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能力,正常人为160-180mg/100ml

51、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是指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导致渗透压增加,从而减少水

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的过程。

52、水利尿:水利尿是指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多的过程。

53、球-管平衡:球-管平衡是指近球小管对肾小球超滤液的定比重吸收,重吸收率始终占

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其生理意义是不使终尿量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发生

大的波动。

八、感觉器官

5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具有把体内外各种能量变化转变为相应神经纤维上动作电

位的能力,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55、适宜刺激:适宜刺激是指感受器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的刺激形式。

56、感受器电位: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传入神经动作电位发生之前感受器或感觉神

经末梢上出现的过渡性局部电位,称为感受器电位。

57、适应: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

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58、简化眼:简化眼是一种眼的折光系统简化后成像的模型眼。

59、近点:晶状体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

60、生理盲点:视神经乳头处不存在感光细胞,不能感受落入该处的光线,因而在视野中

形成一个盲区,称为生理盲点。

61、明适应:长时间在暗处突然进入明亮环境中,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稍等片刻后恢

复视觉,此过程称为明适应。

62、暗适应: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起初一无所见,稍等片刻后恢复视觉,

此过程称为暗适应。

63、听阈:听阈是指某一频率的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

64、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轴浆运输耳蜗,这一声音传导途径称为气传导。

九、神经系统

65、兴奋:活组织受到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

66、兴奋性:活组织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67、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布过程称为传导。

68、传递:神经纤维的兴奋通过突触或神经肌肉接头,传给相联系的神经元或肌肉等效应

器的过程称为传递。

69、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

的空间姿势,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70、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在大脑皮

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反射。

71、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牵拉而伸长时,可引起受牵拉骨骼肌反射性收缩,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可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

7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

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73、神经调质:神经调质是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它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

强或减弱神经递质的效应。

74、受体:受体是指细胞膜上或细胞膜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

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75、后发放:后发放是指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放冲动的现象。后发放的产生与神经元的环式联系有关。

76、上行激动系统:上行激动系统是存在于脑干网状结构的,通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而发挥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在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

77、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越

大,越有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

78、脊休克:脊休克是指脊髓突然中断了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时出现的暂时无反应状态。是

由于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所致。

79诱发电位:诱发电位是指在神经系统某特定部位给予适宜刺激后,在中枢或周围神经

系统相应部位检测出的与该适宜刺激有锁时关系的特定位相电位变化。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客观、定量检测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

80、皮层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出

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诱发电位。

81、自发脑电:在没有外加刺激作用下,大脑皮质神经元持续的、节律性的、较缓慢的节

律变化,称为自发脑电。

82、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人体脑部产生的微弱生物电放大并记录而得到

的曲线图。

83、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进行的调

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的方式来完成的。

十、内分泌

84、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

行的调节。

85、内分泌:内分泌是指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以体液为媒介

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

86、旁分泌:旁分泌是指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靶细

胞的一种分泌形式。

87、允许作用:某一激素对某一生理反应并不起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能为另一种激素

的作用提供条件,使其生理效应明显增强,这一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88、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的神经细胞合成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

总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89垂体门脉系统: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垂体远侧部之间的血管系统。由垂体门微静

脉及其两端的初级、次级毛细血管网构成,是下丘脑调节垂体远侧部的桥梁。

90、应激:应激是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浓度急剧增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现象。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