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2016-11-26 21:39:22

第二部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

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

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准备阶段)

c) 资料的收集 (实施阶段)

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分析阶段)

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总结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问卷的准备和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资料收集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3、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

分析单位:即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中将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五种类型:个人(大学生、工人)、群体(家庭、邻里)、组织(工厂、公司)、社区(乡村、城市)、社会产品(其他分析单位如书籍、歌曲)。

分析单位的特点:首先,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的每一个个体;其次,将对这些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以及由这一个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研究所研究的对象;调查对象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直接询问的对象;研究的内容或主题: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例:家庭代际关系研究,分析单位是家庭,研究内容是代际关系,调查对象是户主。有时分析单位和调查对象由同一对象承担着。45

两种错误:

1层次谬误,又称为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在一个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在一个比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的现象。如,收集有关某种集群(城市、公司)的资料,然后从中作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犯罪率越高→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47

2)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如,看重个人成就的个性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忽略了宏观因素)。导致因素:社会研究易获得关于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客观的单位运行比较抽象和模糊。

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关键是,保证作结论时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运用证据时使用的分析单位。

二、测量

1.测量的水平 o(╯□╰)o

测量: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即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有效的测量要满足三个条件:

准确性(测量过程中用来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能真实可靠有效反映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

完备性(测量规则能包括研究变量的各种状态和变异);

互斥性(每个观测对象的属性和特征都能且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表示,即研究变量的取值必须互不相容)。

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的客体(测量谁,测量的对象)、内容(测量什么,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法则(怎么测,用数学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和特征的操作规则)、数字或符号(如何表示,用来测量结果的工具)。

测量层次:

a 定类测量:将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以确定其类别。例如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

b 定序测量: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例如文化程度、城市规模。

c 定距测量: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例如智商和温度的测量。

d 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2种层次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0点(有实际意义的0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例如出生率、性别比等。

2.概念的操作化

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变量: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的概念叫做常量。

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作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是社会研究过程中最困难、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操作化方法:概念澄清与界定(首先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其次,对定义进行分类);发展测量指标(列出概念的维度;建立测量指标——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或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再发展指标)。 如:中国妇女地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家庭地位等。

3.信度与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再测信度:不同的时间对同一对象采取同一种测量,根据两次测量结果计算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为再测效度;

复本信度:一套测量的两个或以上复本对同一研究对象同时测量并计算得分的相关系数。

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两组分数的相关。

影响信度的因素:在结构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测量中,信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随机误差的来源:1.被调查者2.调查员3.测量内容4.测量环境和时间。

效度: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 或者说是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即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含义是内容性质与程度重合的统一。在评价各种测量的效度时,往往采用三种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的类型为标准。

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准则效度:实用效度或预测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以原有的方式或指标为准则,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相比,将二者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工具和手段的效度;

建构效度:即结构效度,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比如两种具有一致方向的变量,是否在测量的结果中表现出一致的方向性。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①一方面,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②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努力提高测量中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同样会受到影响。

三、抽样

抽样的概念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概念:

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即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和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单位: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比如:元素学生与抽样单位班级。

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指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如某厂工人的平均收入,是某厂工人这一总体在收入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

统计值:也称样本值,是关于样,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是相应的参数值的估计量。

置信水平:又称置信度,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

样本规模:样本容量,指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总体的规模、估计的可靠性与精确性要求(置信度与置信区间)、总体的异质性程度、研究者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社会研究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100个个案。小型调查:100-300 中型调查:300-1000 大型调查:1000-3000

抽样的一般程序:

界定总体:在具体抽样前,对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明确的界定。

制定抽样框:根据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抽样框。

决定抽样方案:根据研究的目的、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等因素来决定具体的抽样方法,并决定样本的规模。

实际抽取样本: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样本。

评估样本质量: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测量,防止样本偏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

抽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抽样误差: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

非抽样误差:在调查、记录、填答、汇总等工作中出现的误差。

1.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即原则进行的抽样,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PPS抽样、户内抽样)

类型:

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基本形式。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通过随机数码表进行纯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程序:

1.先取得一份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

2.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

3.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字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

4.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

5.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足够的数码个数;

6.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找出对应的元素。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在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注意两种情况:1.总体名单中,个体的排列具有某种次序的先后、等级高低时;2.…有与抽样间隔相对应的周期性分布。

步骤:1.给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抽样框;2.计算抽样间距K,即用总体规模除以样本规模;3.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个体,记下编号A,这是抽样的起点;4.在抽样框中,以A为起点,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AA+KA+2KA+3K…;5.将这些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优点:1.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2.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内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进行比较。

注意:1.分层的标准问题:主要变量或相关变量;各层内部同质性,各层之间异质性;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2.分层的比例问题:按比例和不按比例(某层次单位太少)两种,非比例抽样的结果应予以加权分析。

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样本的方法。

多段抽样:分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PPS抽样: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过程:1.将各个元素排列起来,写出其规模,即在总体规模中的比例;2.将比例累加起来,根据该累计数写出元素对应的选择号码范围;3.用随即或系统抽样选择号码;4.从上述阶段的样本中进行第二阶段抽样,获取最终的样本。

户内抽样: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Kish选择法。

2.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不考虑抽样德等概率原则,易产生较大误差。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类型:

偶遇抽样: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判断抽样: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定额抽样: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

雪球抽样: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向他们询问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再去找那些人询问他们知道的人,如同滚雪球一样。

四、定量研究方法

含义:是通过对变量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的测量,以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或过程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问卷的两种类型: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问卷的结构:

①封面信: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封面信的语言要简明、中肯,篇幅宜短不宜长,短短两三百字最好。对于邮寄填答式的社会调查,封面信的好坏影响很大。

②指导语:知道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相当与仪器的使用说明。

③问题与答案:开放式问题,只提出问题,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其根据自己情况自由填答)和封闭式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回答)。探索性调查常用开放式问题,而在大规模的正式调查中,则主要是以封闭式问题构成的试卷。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④编码: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预编码(指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编码)和后编码(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再进行编码) 除了编码以外,有的问卷还需在封面上印有问卷编号、调查员编号、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问卷调查: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问卷设计的原则:

①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既不要漏掉一些必须的材料,也不包含一些无关的材料);

②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主观上障碍:畏难、顾虑、无责任感、毫无兴趣;客观上的障碍:阅读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

③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问卷的使用方式)。 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目的(如果目的是了解一般情况,问卷设计就围绕被调查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基本事实来进行;如果目的是要作出解释,则问卷中必须问什么、不必问什么都将手严格控制);调查内容(如果内容是被调查者熟悉的,则问卷内容可详细、深入,题目可多些);样本的性质(被调查年者的职业、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分布都影响到问卷设计,如果被调查者是学生,则问卷题目可有深度,问题数量可多些);问卷的使用方式(定性——应以开放式问题为主;定量——则应以封闭式问题为主;自填式——简单明了,便于阅读,便于理解,便于填写;访问式——可相对复杂一些;邮寄式——特别注意封面信的设计)

问卷设计的步骤:

①探索性工作(围绕所要调查的问题,自然地、随便地与各种对象交谈,并留心观察他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

②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框图法);130

③试用(客观检验法:用小样本检验,看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填写错误、填答不完全);

④主观评价法(由该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以及典型的被调查者);

⑤修改定稿并印制(无论是版面安排上的不妥,还是文字上、符号上的印刷错误,都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调查结果)。

问题形式:填空式、是否式(即二项选择式)、选择式(包括多项单选式、多项限选式、多项排序式、多项任选式)、矩阵式、表格式。矩阵式和表格式虽然节省问卷篇幅,但易使人产生呆板、单调的感觉,不宜多用。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应遵循下列原则:语言要尽量简单;陈述要尽可能简短;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您的父母退休了吗);不能带有倾向性(你不抽烟,是吗?);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你是否赞成对物价不进行改革);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您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满意);不要直接询问敏感问题。

问题的数量:20分钟完成为最好,最多不超过30分钟。根据下列情况,数量可增多:结构式访问、付给被调查者报酬或送一点纪念品、问卷本身质量比较高、调查内容是被调查者熟悉的、感兴趣的、关心的。

问题的顺序: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个人背景资料放在后面;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

答案的设计:穷尽性和互斥性。穷尽性指答案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互斥性指答案互相之间不能交叉重叠或相互包含,即对于每个回答者来说,最多只能有一个答案适合他的情况。

相倚问题:指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该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的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成为“过滤性问题”,后一个问题称作“相倚问题”。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①概念抽象②问题含糊③问题带有倾向性④问题提法不妥⑤问题有多重含义⑥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妨碍问卷调查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上的障碍,即由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如问卷内容过多,或需要思考、回忆、计算的问题太多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内容时容易产生顾虑;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解释不够时,容易对调查不重视,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问卷内容脱离其生活实际时,或语言与其文化背景不协调,或形式设计呆板杂乱时,可能对调查毫无兴趣,置之不理。

客观上的障碍,即由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如,阅读能力带来的限制;理解能力的限制;记忆、计算能力的限制。

高质量问卷的标准:①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②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③适合调查对象④问题少而精

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149页①对问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明确认识②、设计问卷脑中要有被调查者,以人为本③问卷设计是一门严肃的科学,需要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④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有灵活性⑤不仅从书本上学,嗨哟爱在实践中学⑥语文知识水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知识、社会生活知识。

2.实验法

实验法: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其特征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三个基本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准实验设计:半实验设计,指完整的标准实验中缺乏一个或多个条件和部分的实验。 经典实验设计:古典实验设计,最基本也是最标准的实验设计。包含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随机指派。

五、定性研究方法

含义:注重于描述、剖析和揭示现象或过程的特性和本质的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①他通过自然世界作为真实世界的观察,适用于不熟悉的社会系统、无权威和不受控制的场景,较适合探索基本定义,适合探索较为特殊、变项都还没被仔细定义的题目,主要探索问题的深度和意义。

②分析单元式研究题目与目标而定

③对象多以非概率抽样获取(小样本),其主要方法有非结构是直接观察和访问等。

④分析解释是研究的核心。

⑤调查阶段较长并与研究阶段紧密结合

⑥研究成败与品质取决于研究者的技巧、训练、洞察力和能力。

2.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手机研究资料的方法,属于定性研究方法。

分类:

a从访谈对象看包括个别访谈(访谈对象是单个的个体,能较真实地获得个体的意见)和集体访谈(也称座谈会,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特点是存在访谈员和被访者及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用于收集特定群体的共同意见)。

b从访谈内容组织看分为结构访谈: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要求在访谈程序、内容、提问方式等尽可能标准化,减少访谈过程中人为因素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加资料的客观性和科信赖程度,便于统计处理。包括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通常在比较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下使用。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和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的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通过研究者主观、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通常在对调查对象了解较少,或所需了解的问题相当复杂时使用。

3.焦点小组

又称专题小组法。是一种集体访谈,是将许多对象放在一起同时进行访问。焦点小组的规模不宜太大(10人左右),事先应告知主题、要求、时间、地点等,主持人应采用语言技巧穿针引线,鼓励成员自由发言,积极表达意见,“不批评”事情重要原则。焦点小组可以发挥团体动力,但是,由于存在群体压力,对敏感问题采用此法就存在不足。

4.观察法

观察:指的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在现象发生的场景附近或其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或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非参与观察:观察着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进行远距离观察,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状态是隐蔽观察。

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

结构观察: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多采用非参与/局外观察的方式,内容固定。

非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结果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用于定性分析。是实地研究的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1.描述频数分布

含义: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它一般以频数分布表的形式表达。

作用:简化资料;更清楚的了解调查数据的众多信息。

2.分布趋势

1)集中趋势分析: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应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包括: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离散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包括:全距(极差)、标准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3.列联表

交互分类:就是将调查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交互分类的结

果通常以交互分类表即列联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作用:可以较为深入的描述样本资料的分布状况和内在结构;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216

形式要求:又称制表准则。A每个表的顶端要有表号和标题;B表格中的线条一定要规范、简洁,最好不用竖线;C表中的百分比符号有两种简便处理的方法:表顶端的右角或每一纵栏数字的上头;D在表的下端用括号标出每一纵栏所对应的频数;E表内的百分比通常保留一位小数;F对交互分类的两个变量的安排,自变量放在上层,因变量放在表的左侧;G交互分类的两个变量值应有所限制,特别是不能同时具有多个变量值。

七、撰写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结构

含义:是反映色会调查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以文字、图标等形式将调查研究的过程、方

法和结果表现出来。

类型:应用性与调查性调查报告;描述性与解释性调查报告;综合性与专题性调查报告。

撰写步骤:确定主题、拟定提纲、选择材料、撰写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标题、导言、主体、结尾。

学术型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导言,说明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

方法,说明调查所采用的方法、程序和工具。

结果,说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什么。

讨论,说明所发现的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还能继续做些什么。

小结,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简要总结。

参考文献,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书籍和文章目录。

附录,即调查研究过程中所用的问卷、量表及某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数据计算方法等。

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①行文要则: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撰写;陈述事实力求客观,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行文时,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而不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意某种观点或看法的倾向,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②引用与注释:引用的具体方式有:引用别人的原话、原文时,要用引号引起来,再用注释说明;只援引别人的观点、结论但非别人的原话、原文时,则不用引号,只需在其后注释即可。注释的形式有三:夹注、脚注、尾注。

2.研究报告的写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