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临门一脚之(4)文言文阅读

发布时间:2020-07-03 17:46:29

2020届高三语文“临门一脚”之

文言文

一、(题源2020届广州高三综合训练三)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薛道衡、崔祖濬并称先达,与士廉 之好。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士廉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瘅疠,不可同行,留妻侍养。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梦其母与之言,既觉而涕泗横集。贞观元年,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赐九百户。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士廉以闻,士廉寝而不言。坐是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倒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谙姓氏,凡所署用,莫不人地俱允。高祖崩,士廉摄司空,营山陵制度。十七年二月,诏图形凌烟阁。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监国,士廉摄大子太傅,仍典朝政。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因叙说生平,流涕獻欷而诀。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及丧柩出自横桥,太宗登故城西北楼望而恸。高宗即位,追赠太尉,太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

训诱/风俗顿改/

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

训诱/风俗顿改/

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

训/诱风俗顿改/

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

训/诱风俗顿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忘年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年龄、辈分上存在较大差距,仍以德才相敬慕而结交。

B.实封,文中的意思是指高俭一家能实实在在地得到他封地上那九百户的租赋。

C.出,指因过错而离开朝廷出任地方官;入,指因政绩被从外地提升到朝廷任职。

D.配享,古代指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在死后享受供奉于太庙的待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俭为人孝友,对家人重感情。妹夫去世后,他把妹妹一家接回照料;自己仕宦远方,留妻子代自己奉养母亲,还专门给妹妹买宅子居住

B.高俭兴利除弊,治蜀政绩卓然。当地因争夺近水良田纷乱不断,他扩建原有的水利工程使更多人得灌溉之利;他还倡导教化,复兴当地教育

C.高俭慧眼识人,选用官员得宜。他既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各大家族的背景,凡经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即使不仕之隐者也被他感召

D.高俭倍受倚重.生前深荷皇恩。他负责过李渊陵墓的修建,也曾在皇帝不在京时主持朝政;他人选凌烟阁功臣图谱,病中蒙皇帝登门探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梦其母与之言,既觉而涕泗横集

(2)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

二、(题源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考前信息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以此忤左右,故出为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B.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C.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D.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章,是汉朝设置的郡,治所在现江西省南昌,唐初将其改为“洪州”。

B.临朝,即临御朝廷,处理政事。也特指太后摄政称制,由西汉吕后开创。

C.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中官,既可指宫中、朝内的官员,也可指宦官。“中宫”与之意思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品行出众,为人所推重。在郡中时就被推荐为孝廉,并被授予郎中一职。母亲去世后,他弃官守制。服丧期满,周景征召他担任别驾从事,后来他又受到李固的举荐。

B.陈蕃为政清廉,不惧显赫权势。大将军梁冀威名震慑天下,派人送信请他办私事,陈蕃拒绝会见使者。使者说假话以求见,陈蕃大怒,把信使鞭打致死,因此被贬为修武令。

C.陈蕃刚正不阿,竭尽臣子之责。桓帝去世后,在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陈蕃针对当时尚书们托病不上朝办公的问题,写信责备他们,使得他们最终都去上朝办公。

D.陈蕃嫉恶如仇,为国除奸被杀。陈蕃和大将军窦武不满曹节等人勾结赵娆、讨好太后、获爵封官,密谋消灭他们。但因事情泄露,太后命曹节杀了窦武,王甫后又杀了陈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2)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

(题源2020届广州高三综合训练二)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季。以訾为骑郎,事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释之既朝毕,言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尉尽不能对。虎屡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文帝乃止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其后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岀,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令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之则已令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曰:“廷尉当是也。”后帝崩,景帝立,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C.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D.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而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

B.孝文,指汉文帝的庙号,他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盛局面

C.谒者皇帝的侍从人员,负责宾客迎送、接收奏章、通报传达等,主官称“谒者仆射

D.二世指秦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时任用赵高实行酷政,最终激起陈胜、吴广起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释之初仕不顺,后受赏识提拔。他做骑郎十年不调职,后经推荐做了谒者,又因向

文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受到提拔

B.张释之劝阻文帝,不以口辩用人。文帝想提拔对答如流的啬夫,张释之指出这样做会让天下人重口舌之能而不踏实做事

C.张释之不畏权贵,弹劾太子犯法。太子与梁王到了司马门却没有下车,张释之以“不敬”罪弹劾他们,然后阻止他们进宫

D.张释之秉公执法,不惧文帝怒气。县人惊扰了皇帝车驾,在皇帝发怒责怪他处罚太轻时,张释之依然坚持按照律法处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

(2)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2020届临门一脚之文言文答案

一、《旧唐书•高俭列传》答案

10.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11.C(“因过错”“因政绩”解说均有误。出、入,分别指京官外任地方官和入京为官,与犯错和政绩没有绝对的联系。)

12. C(“即使不仕之隐者也被他感召”与“选用官员得宜”的概括不相关,另,文中只能看到高俭对朱桃椎礼遇有加,“桃椎不答”,更没有做官的事迹。)

13.(1)高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家里的惦念更加深切。曾梦见母亲和自己说话,梦醒之后泪流满面。

[5分。大意3分,“母问”“既觉”各1分。]

(2)高士廉到任后,施礼节召见他,等他到来时,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并不回答。

[5分。大意3分,“下车”“降阶”各1分。)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青年时便有才识度量,广泛阅览了文史书籍。薛道衡和崔祖濬都是前辈,和高士廉结为忘年之好。隋大业年间,任治礼郎。高士廉的妹妹先前嫁给了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有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长孙晟去世,高士廉把妹妹和外甥接回了家。高士廉被贬官为朱鸢的主簿。他侍奉父母因孝敬闻名,岭南多有瘴气,能引起瘟病,母亲不能一起前去,他留下妻子奉养。他又想到妹妹没有居住的地方,就卖了自家的大房子,另买了小房子来让她住。高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家里的惦念更加深切。曾梦见母亲和自己说话,梦醒之后泪流满面。贞观元年,被任命为侍中,封为义兴郡公,赏赐实封九百户。当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交付高士廉让他上报,高士廉扣押下来没有上报,由此获罪出任安州都督,又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危险的,儿女大多不亲自侍奉,而是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高士廉根据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改观。秦朝時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以至于现在位于水畔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多谋求占据。高士廉又在原来水渠外进行疏决,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还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办聚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后辈,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蜀人朱桃椎,做事淡泊名利,隐居不作官,披着毛皮当衣服,以绳子为衣带,浪迹民间。高士廉到任后,施礼节召见他,等他到来时,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并不回答。近代以来,官员大多轻视隐士,唯独高士廉对朱桃椎赞扬礼遇。贞观五年,被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士廉善于识别任用人才,精通 熟悉各名门望族,凡是他引用的人,品学门第都很恰当。唐高祖去逝,高士廉代理司空,经营陵墓事务。贞观十七年二月,皇帝下诏在凌烟阁为他画像。贞观十九年,太宗讨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并执掌朝政。贞观二十年,他生病了,唐太宗到他家中探候,于是叙说生平之事,唐太宗流泪叹息着和他诀别。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当灵柩从横桥抬出来时,太宗登旧城西北楼观望而悲伤。唐高宗即位,追赠太尉,配享太宗庙庭。

二、《后汉书·陈蕃传》答案

10.B( 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

11.D (与“中宫”意思不相近。本为星宿名,秦汉以后引申为指皇后则称皇后居住的宫室或称皇后本身为中宫)

12.D

13.⑴前后郡守招请,(周璆)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致”“字”“为”“县”各1分,句意1分)

⑵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中的属官超过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选择优秀的人授予官职,挑出昏庸之人加以清除。(“掾属”“过限”“除”“简”,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周璆)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罪降为修武令。后来逐渐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 ” 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中的属官超过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选择优秀的人授予官职,挑出昏庸之人加以清除。(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答案

10.C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11.B孝文是谥号,而不是庙号。)

12.C张释之先阻止太子、梁王进宫,然后才弹劾他们犯了“不敬”罪。)

13.(1)文帝登上车,召见张释之作为陪乘,(车)慢慢前行,(文帝)询问张释之秦政的弊

端,(张释之)按照真实的情况详细地说了

[5分。大意3分,“就”“敝”各1分。]

(2)我的马全靠(它)驯良温和,假如是其他的马,岂不就伤害我了吗?可是廷尉竟只判处他罚金!

[5分。大意3分,“赖”“固”各1分。]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孝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兽的情况,上林尉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显示自己回答问题有如声响回应而且无法问倒。汉文帝于是命令张释之让啬夫做上林令。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因为这个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文帝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都据实而言。到了宫里,文帝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宫。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报告给皇帝。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过的诏书前来,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张释之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后来,文帝死去,景帝即位。张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做了淮南王的相。

2020届临门一脚之(4)文言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