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发布时间:2015-12-10 15:20:18

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

周艺怡 沈佶 沈伦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01

要: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世界城市伦敦的发展基石”和“金融心脏”。它也是具有典型中世纪空间肌理特色的历史街区,其保护与更新的历程是一个充满斗争与妥协的异常艰难的实践过程。本文着重分析伦敦金融城在城市空间特色、建筑高度控制与建筑风格演变等方面的发展思路,以及在城市发展实践层面对我国历史街区整体保护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1 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的发展历程

1.1 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伦敦一直有两座坚固的“基石”:一座是城市西边的白厅地区(White House),集中了皇室、议会、法院、国家政府机关;另一座则是伦敦金融城(The City of London),集中了股票交易所、外汇市场、国际银行、航运保险、证券经纪公司,是世界最早、最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图1)这座城市金融基石的发展要早于政治基石。伦敦城最初是罗马军团营地,大约有五六万人口。公元200 年时,罗马军队工程师极其明智地将营地选址在泰晤士河北岸稳固的岩石高地上,并给这座城池修建了城墙,迄今仍有一部分得以保留。(图2

中世纪的伦敦城在1666年大火之后,城市无序蔓延已相当严重。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提出以古典主义模式重建伦敦中世纪街道秩序的规划设想(图3),也因“大宪章”对贵族土地私有产权的保护而被束之高阁。

18世纪初,由于许多欧洲大陆国家卷入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欧洲的金融中心从阿姆斯特丹转移到伦敦。伦敦金融城在商业贸易上的卓越地位,也开始从基于陆上及海上交通的霸权,逐步转为临近各类交易市场和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尽管政治、教育、娱乐和居住等中心都逐步迁至别处,伦敦金融城的边界与规模并未出现过多的波动,城市的本质肌理依旧是一座中世纪格局的城镇(图4)。两百年以来,从金融城心脏苏格兰银行开始步行不超过10分钟,也就是罗马老城墙的范围之内,是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的地理边界,是牵动全世界经济神经的“城中之城”。

1.2 城市空间特色

现实中基于土地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经济的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具有独特的城市空间特色和建筑肌理风格。从摄政街的南端沿着斯特兰德大街和舰队街一路向东,很快就能看见伦敦城的标志:圣保罗教堂。中世纪的伦敦城在遭遇1665年瘟疫和1666年大火之后,虽然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对大火毁灭掉的伦敦城所做的巴洛克式规划方案遭到否决,但其对圣保罗教堂和其他52栋城市教堂的贡献却是无可比拟的,在这众多教堂中共有23座得以保留至今(图5)。

历史街区内紧邻教堂周围的城市再开发地区永远是上至皇室、下到平民万众瞩目的焦点,成为对当代建筑师最具挑战的项目选址。北边主祷文广场的改造方案(图6),经由多位建筑师之手和数个设计版本的辗转反复,在耗尽所有建筑师的耐心之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查尔斯王子的严密监视下得以实施。

东边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提供概念的ONE NEW CHANGE商业综合体(图7),建筑形体如同两千年前依偎在圣保罗身边的虔诚信徒一般,不敢有丝毫造次,就连最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也在延续教堂的东西向轴线,唯一出挑的是那根立在入口步道上的大铁钉雕塑。

南边通往泰晤士河岸的步行街道,救世军总部、布拉肯大楼、英国徽章局分列两侧,中规中矩的形体组合与成熟老辣的材料工法之外,依然是一副毕恭毕敬的神情。金融城历史街区中最为重要的城市节点,是由英格兰银行、皇家证券交易所组成的八叉路口地区,也是名符其实的“金融心脏”(图8)。

1.3 建筑风格演变

在这片中世纪路网骨架与城市格局之上,品质精美的建筑物随处可见,这里的建筑年代最古老、肌理最稠密、风格也最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代伟大建筑师的智慧结晶在这里从碰撞到交融、从对立到沉寂,秩序与混乱相融合,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相并立。

家禽街两侧绵延着优美的建筑设计,如同一部经典的建筑教科书:罗马式、哥特式、后乔治式、古典复兴、新艺术风格、国际主义,整个街道混合着波特兰石、巴斯岩、红砖、陶瓦、青铜和染色玻璃等建筑材料,无不彰显着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粗野主义的巴比肯中心(图9),后现代主义的家禽街一号(图10),高技派的劳埃德保险大楼与瑞士再保险总部,刚开始总是备受争议,最终慢慢融入城市生活之中而归于平静,与那些古典风格建筑和谐相处。

通过分析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的实际建设情況,可以发现对于一座不断发展变革的世界城市而言,维系历史街区统一协调的建筑风格并非头等大事。最重要的是通过营造精致典雅的空间品质与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吸引世界各地的“新鲜血液”——金融世家的富三代、设计金融模型的数学天才、金砖四国的热钱、亚洲的技术达人和一无所有但满怀淘金梦想的底层年轻人,来此寻找工作机会与上升通道,从而始终保持世界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

2 新世纪中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的更新建设

2.1 历史街区的空间拓展问题

20世纪,伦敦、纽约、东京并称为国际三大金融中心城市。进入21世纪,历史最为悠久的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如何能够在新千年中保持持续的行业竞争力,在世界城市博弈游戏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头衔,成为伦敦金融城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在金融领域,伦敦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纽约。在伦敦金融城的宣传资料中,经常会引用前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 (Ken Livingstone)的观点,英国可预见、透明性、灵活高效的原则监管体制和单一监管模式,是伦敦明显胜过纽约之处。那么,伦敦金融城的发展短板又在哪里呢?答案就是“建设空间”。

历史街区城墙内的用地规模仅有1.6平方公里,中世纪狭窄局促的街巷格局,小尺度不规则的可建设基地,众多在册历史古迹和日益增多的战后登录建筑,使得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可供给的建设空间十分有限(图11、图12。与此同时,依然有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不惜重金希望在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能够拥有一席之地,因为这是行业地位与经济实力的最好佐证。

2.2 发展空间拓展与建筑高度控制的博弈

即使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规划界构想的所谓“E-CBD 模式”,即通过互联网远程办公、解决集中办公带来的空间拥挤问题,始终无法推广。真正的原因在于航运保险业脱胎于1688年开业的路边咖啡馆,船员和船东交换的航运新闻永远是最有商业价值的“小道消息”。金融城和金融从业者就象是“蜂巢”和“工蜂”的关系,银行家们需要聚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或者是密谋,这样方能产生“蜂蜜”(价值)。因此,为了增加建设空间,寸土寸金的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开始寻找一切机会不断向外扩展。

尤其是1986年金融“大爆炸”(Big Bang)和1997年“二次大爆炸”(Big Bang )之后,金融城向东延伸进入金丝雀码头,向西占领舰队街,对冲基金、私募股票基金和私人理财公司又开始渗透到伦敦地价最高的西区,从而形成67%的就业岗位在金融城,14%的就业岗位在金丝雀码头,而19%在西区的局面。

除了横向扩展之外,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还在向天空索取发展空间,因此出现了三个非常值得思考的现象。

第一,对传统街区空间尺度的保护要求,不敌银行家们向天空要空间的建设冲动。在历史保护领域主流的观念中,城市传统街区(我们称之为历史文化街区)应该避免新建高层建筑对历史街区整体尺度和空间氛围的影响和破坏,新建建筑在态度上要谦卑、在尺度上要协调、在高度上不能超过相邻历史建筑高度的1.5倍。但是,伦敦金融城的现实情况却是老建筑不断被新建的高层大楼所替换。这些更高、更轻、更绿色低碳的办公建筑(这一点永远是避免被公众攻击的挡箭牌),与低矮的历史银行建筑比肩而立,这个趋势还在日益加剧(图13、图14

第二伦敦市政府不断放宽对圣保罗大教堂视觉通廊内建筑高度的控制要求。从公元604年开始,自圣保罗教堂观看伦敦全城风光的传统就一直延续下来,这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公共精神的寄托。从1938年“圣保罗高度”的绅士协议到1991 “区域规划纲要3”中对圣保罗大教堂战略性眺望景观要求,都从城市不同方向划定眺望圣保罗教堂穹顶的景观视廊,以确保圣保罗教堂在城市天际线中的统帅地位,以及市民从开放空间远距离欣赏穹顶的眺望权(图15、图16。但在2005年的《伦敦视觉管理框架草案》和2011年修订新版中,市政府开始将视觉通廊的宽度由对称改为非对称,通廊宽度明显减少,为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内的高层建筑提供合理的发展用地。

第三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对未来挖掘城市空间的潜力,依然充满野心。2010年后,就在大家都误认为伦敦金融城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城市空间局促,将要逐步趋于发展停滞之时,金融城管理部门却开始雄心勃勃地拟定新的空间发展规划。

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发展规划提出,从阿尔盖特地区一直到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塔,那些历史最为悠久的街区将被保留,而那些传统特征的小街坊、无规律的零散区域将被替换为能够容纳高层建筑的城市再开发区域。同时,金融城现在全部的公共空间已经不能适应就业人口的增长,城市公共空间的量远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未来必须开始沿泰晤士河发展新的公共开放空间。

2.3 伦敦金融城与金丝雀码头区的空间博弈

为何会出现这些现象?真实的社会经济背景源于上个世纪。1980年代是撒切尔政府与里根政府的“经济合作蜜月期”,北美银行资本大举进入英国金融市场,在伦敦金融城内根本无法找到一块可以建设10万平米以上银行建筑的完整用地,于是才将目光转向距金融城只有3公里的金丝雀码头。

相比金融城,金丝雀码头区不受历史城区的保护限制,而地价、建设成本及写字楼租金均低于金融城,还拥有通向市区的轻轨,导致许多银行和总部纷纷迁往这一地区。英国人积累了几个世纪的金融信誉,付出了本国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代价,可大部分的收益却让北美资本获得(图17、图18

因此,对于伦敦金融城管理层面而言,再次拓展金融城的发展空间成为提振自身竞争优势的首要任务。从历史保护角度看这个发展规划,似乎要指责伦敦金融城对历史街区保护缺乏责任;但是从城市竞争的角度,金融城必须在世界金融城市中始终保持“头马”的地位,高层建筑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3 结语

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是世界城市伦敦的“发展基石”和“金融心脏”,也是具有典型中世纪空间肌理特色的历史街区,其保护与更新的历程是一个充满斗争与妥协的异常艰难的实践过程。

伦敦在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最为显著的就是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头衔。展望未来,伦敦如果希望保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须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的平衡关系。历史街区当今的保护、发展和现代化会给城市带来惊人的、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机遇,以满足蓬勃发展的商务休闲活动。来自于全球的领军公司进驻这个历史街区,金融业主的需求和他们的年轻员工使该地区的居住人口稳步增长,同时令酒店及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剧烈演变城市文化城市活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Auther Kunther. Looking At London: Illustrated Walks Through A Changing City. Thames and Hudson Ltd, 1978.

[2] Mayer of London. Draft Supplementary Planning Guidance London View Management Framework, 2011.

[3] 特里·法雷尔著 杨至德等译.伦敦城市构型形成与发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4] 肯·阿林森著 魏彤春译. 伦敦当代建筑[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5] 李俊臣著.日不落帝国金融战:伦敦金融城的前世今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 朱晓明编著.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7] 陈煊 魏小春著.解读英国城市景观控制规划:以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战略性眺望景观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82).

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