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训练-第8单元 童眼看科技-3.快乐练习

发布时间:2020-06-05 14:04:01

快乐练习

训练1

飞向月球

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尔科夫斯曾断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1961年5月,即在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后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苏联。这项计划以“阿波罗”命名,大约耗资250亿美元。

  1964年,“阿波罗”飞船问世。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向月球飞去。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于20日凌晨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了了一大步。”

  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7艘载人登月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因途中出故障未实现登月,其余6次成功的登月中共有12人在月球表面着陆,带回386千克的月球岩石。“波罗--13”号的受挫使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担心再次遭到失败,于是计划中的最后3次登月飞行被取消了。

  90年代,月球探测再度增温。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始终吸引着人类。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

   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者”探测器。“月球探测者”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并绘制月球表面的引力图。3月5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月球探测者”传回的数据表明月球上存在水,估计月球两极存在1100万—3.3亿吨的水冰。此后美国航天局披露了一项在月球建立居民点的宏伟计划。这项计划包括在月球南极建立开发中心,所需材料直接取自月球。由于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铝和铁以及硅,只要解决技术问题,则建筑材料和能源均不成问题。

  目前,俄罗斯也在实施新的月球计划,其最终目的是在月球上开采氦的同位素——氦-3。氦-3是一种核燃料,地球上极为贫乏,而在月球上极为丰富,几十吨的氦-3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

  总而言之,月球这块净土很快就会被打破沉寂,那时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景象,这仍然是一个诱人的待解之谜。

1.本文以 为顺序,主要介绍了

2.第一自然段中,“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形象地说明 ,“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则形象地说明了

3.说说你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4.第五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估计”一词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

  答:

5.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再加上你的联想和想像,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人类探测月球的目的有哪些。

训练2

地球开的“玩笑”

如果听到下面这些真实的“奇闻”,你一定会觉得是地球在开玩笑。

从荷兰某海港开出一艘渔轮,船上装了5000吨鲜鱼。经历漫长的海上跋涉,渔轮停泊在赤道非洲的一个港口。卸货并过磅后的结果让船主大吃一惊:鲜鱼整整少了19吨!难道鱼被谁偷去了吗?

1672午,法国科学院派人到赤道附近作天文观测。到达赤道后,有观测队员发现随身带来的摆钟每天总是走慢两分半钟。为了校正误差,他们不得不将摆长缩短。当观测队返回巴黎时,摆钟的走速又快了起来。

还有件事:我国一位南方运动员,在广州进行铁饼训练时,成绩突破了70米。当他来到北国冰城哈尔滨参加正式比赛时,却无论如何都发挥不出这个水平。尽管他作了极大的努力,仍然跟广州的最好成绩相差8、9厘米。比赛结束回到广州,他不服气,重新练了起来,奇怪的是,他一下子又掷出了70米!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不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些奇事儿都与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有关。一是赤道附近的离心加速度大:二是由于赤道部分的凸出而造成地面引力变小。原来,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它的长半轴与短半轴之差和长半轴之比(即“扁率”)为1:298.25。因此,它的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就存在着由小到大的变化,也就产生了上面说的重量、时间及投掷距离随地点不同而变化的现象。赤道处地球的半径长,重力加速度就小,因此,当铁饼的质量一定时,在广州铁饼的重量就轻一些,投掷的距离远些;哈尔滨纬度高,离北极近,那里的地球半径短,重力加速度变得大起来,所以同一块铁饼就变得重了一些,投掷出去的距离自然会近点了。

同理,鲜鱼在荷兰港口启运时的重量是5000吨,到了赤道非洲就会变轻——少了19吨。而巴黎的摆钟到了赤道,自然每天全走慢两分半钟。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

2、 根据选文内容,解释一下南方运动员到了哈尔滨掷铁饼比赛成绩下降的原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述奇怪现象都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B.赤道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小。

C.摆钟在赤道附近因离心加速度大,所以会变慢。

D.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它的短半轴与长半轴之比是1:298.25

4、第三段中,“到达赤道后,有观测队员发现随身带来的摆钟每天总是走慢两分半钟”,“总是”一词有何作用?

5、选文第六段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训练3

活雷达

 (1)夜蛾的天敌“活雷达”蝙蝠紧追而来:它拍动着灰黑色的翅膀,步步紧逼。看哪,蝙蝠已经张开了 tān lán 的嘴巴……

(2)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夜蛾一个敏捷的急转弯,接着几个翻滚动作,随后又收起双翅,竖直落到地面,

(3)夜蛾得以 ,实在并非蝙蝠无能,而是夜蛾的武艺更高强,夜蛾有着一套精巧、可靠的反声纳系统,因而有效地对抗了蝙蝠的探测和追捕。这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灵敏的本能的反映,夜蛾胸腹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听觉器官,叫做鼓膜器,可以专门接收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当夜蛾截听到蝙蝠的超声波时,倘若还在安全距离之外,它就 ,如果蝙蝠已经发现夜蛾,它的叫声频串便突然上升,就像扫描雷达捕捉到目标后,自动增加发射的脉冲数,以便把目标控制在探测范围内一样。这时夜蛾也截听到频率升高的蝙蝠的叫声,就像飞行员从电子仪器中得知自己的飞机已被敌人的雷达“抓”住一样。要是蝙蝠近在咫尺,夜蛾的鼓膜神经会达到饱和频率,这说明已被死死盯住,灾难要临头了,必须当机立断采取紧急措施。这时,夜蛾便会急忙转圈子、翻跟头、曲折飞行以 ,或者干脆收起翅膀掉落在地上,钻进草丛隐蔽起来。总之,是想方设法使蝙蝠无法确定它的位置。此外,有些夜蛾的足部关节上还有一种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超声波,干扰蝙蝠。有些夜蛾身上长有一层厚厚的绒毛,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收不到足够的回声久而大大缩小了蝙蝠“活雷达”的作用距离。还有一种夜蛾,能模仿味道很坏的蛾子发出的超声波,使蝙蝠不愿捕食它,夜蛾正是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对抗了蝙蝠的探测和追捕的。由于夜蛾有这么一套奇特本领,英国皇家空军的 360 中队把一只夜蛾画在队徽的中央,来作为它执行电子干扰任务的标志,也就不足为奇了。

    (4)①蝙蝠小巧的“回声定位”系统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以及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引起了声纳雷达设计人员的极大兴趣必而夜蛾的反探测系统的精致奥妙之处,也将为军工设计人员提供新的设计思路。③一门新兴科学仿生学,有可能把人们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用以制造先进技术装置的愿望付诸实现。

1 .在第一节中的拼音后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2 .解释第 节中的加点词:

    千钧一发

3 .文中四个横线上依次选填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 .逃避追从容跑掉 溜之大吉 死里逃生     

B .溜之大吉 死里逃生 从容跑掉 逃避追击

  C .从容跑掉 逃避追击 溜之大吉 死里逃生       

  D .死里逃生 逃避追击 从容跑掉 溜之大吉

4 .上文第三节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

   A .下定义    B .作比较    C .打比方   D.列数字    E .分类别

5.第四节的②句话中的“将”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第三节中说:“夜蛾正是采取这一系列措施”,请将这一系列措施的第二条、第三条填上,每条最多不超过 15 字。

   第一条:截听超声波,逃避追击。      第二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模仿味道很坏的蛾子的超声波。

7.“英国皇家空军的360中队把一只夜蛾画在队徽的中央”,这表明(     )

  A .夜蛾的奇特本领已被英国空军模仿利用。

  B .好奇的英车对夜蛾的奇特本领特别感兴趣。

  C .英国皇家空军的 360 中队具有抗电子干扰的能力。

  D . 360 中队在作战时的任务就是对敌方进行电子干扰.

训练4

充气房屋

用砖瓦、木料、钢筋混泥土造房子,需要大量的材料、人力和时间。可是建造一座充气房屋那就方便多了。

在工厂里,人们根据图纸,用塑料膜做成各种各样的套子和管道,然后把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用一辆大卡车拉到工地上,再用空气压缩机把空气打进去。不一会儿,这些套子就被“吹”得鼓起来,一座美丽的房子就矗立在人们的面前了。

充气房屋很软,可以建的高高的。美国底特律有一座充气体育馆,有20多层楼房那么高,能容纳8万多观众。

充气房屋搬起来很方便,只要把空气放出来,折叠好搬上汽车,就可以运到别的地方去。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做成展览馆、剧院、商店和住宅。

充气房子造价低,建造一座和土木结构同等面积的充气房子,造价是土木建筑的十五分之一。

可以相信,不远的将来,五光十色的充气建筑,会以它更新奇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1. 这篇有趣的短文向我们介绍了充气房屋的3个特点,它们分别是:

2.用心读读短文,看哪些自然段分别有下列3个意思,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在括号里。

建造充气房很方便。( )

介绍充气房的特点。( )

展望未来的充气房。( )

3.以下句子分别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

充气房很软,可以建的高高的。美国底特律有一座充气体育馆,有20多层楼房那么高,能容纳8万多观众。 ( )

充气房子造价低,建造一座和土木结构同等面积的充气房子,造价是土木建筑的十五分之一。 ( )

训练5

一年四季不用“换”的衣服

衣服的未来将是什么样的呢?有人预言,未来的衣服将是四季通用、不用洗涤和多功能的。

未来的衣服将由一种热反应纤维制成,它对温度非常敏感,可以随体温而变化。如果在聚合物溶液或熔融体中加入许多极微小液滴,三九严寒,这些纤维中的液滴分解出气体形成气泡,造成纤维膨胀,织物孔眼关闭,从而使衣服变得膨松;三伏酷暑,气泡重新变成液滴,纤维收缩,使织物的孔眼张开,衣服又变得稀疏、凉爽。这样,就可在衣着上摆脱“换季”的麻烦,只着重式样的变换句可以了。

“不用洗涤的衣服”就是不会沾染灰尘的衣服。既然不会沾染灰尘,当然就不会用洗涤了。据科研人员研究,只要清楚纤维的电性,它就不会吸附灰尘;进行预污性处理,用无色或与织物相同色的人造“污”粒使织物吸饱填满,再也没有玷污的余地;纤维表面高度光滑,封闭纤维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因,就可使一切污垢无隙可乘。这样变省去了洗衣的麻烦。

“多功能衣服”有防水、透气、变换颜色、医疗等功能。

下雨时,织物沾水会产生膨胀,使纤维直径明显增粗,经纬交叉中的间隙得到填充,雨水便不会透过织物;天晴时,织物又会变干,间隙便会自动露出,衣服具有良好的透气功能。

用在医疗上的衣服,现已研制出止血织物、促进血液循环的织物、缓和静脉曲张的织物、抑制细菌生长的织物、抑制皮肤过敏的织物等,据说效果不错。

此外,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可合成超自然的纤维,不用纺织成衣,直接模压成型;利用遗传工程学,有细菌代劳生长制作纤维,有吸湿、透气、抗电等性能。

未来的衣服不再需要针线缝合,而是由粘结剂来粘结衣料。未来的衣服将采用低导热纤维,薄薄一件变具有绝佳的保暖效果。

未来的衣服还会根据阳光的强弱和房间的亮度改变颜色,如一条裙子在室内是红色的,到了阳光下却变成了白色。未来的衣服还可夹杂可吸热的物质,让你在盛夏期间也毫无暑意犹如置身于空调房间。

千奇百怪,五彩缤纷,是未来衣服的生动写照。

1、 从文章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 )——( ) ( )——( ) ( )——( )

2、 查字典。

“无隙可乘”中的“隙”和“乘”两个字按音序查字法分别先查大写字母( )和( ),音节分别是( )和( );用部首查字法分别查部首( )和( ),分别再查( )画和( )画。

3、“衣服的未来将来是什么样的呢?有人预言,未来的衣服将是四季通用、不用洗涤和多功能的。”这句话是( )

A 反问句 B 设问句 C 否定句 D 比喻句

4、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①( )不会沾染灰尘,当然( )不用洗涤了。

②( )清除纤维物的电性,它( )不会吸附灰尘。

③( )未来的衣服将采用低导热纤维,( )薄薄一件便具有极佳的保暖效果。

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勾。

⑴未来的衣服由热反应纤维制成,就可在衣着上摆脱换季的麻烦。 ( )

⑵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只表达了一方面的意思。 ( )

⑶“不用洗涤的衣服”是因为未来的衣服不会沾染上灰尘。 ( )

⑷“多功能衣服”有防水、透气、变换颜色、医疗等功能。 ( )

6、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总分总

训练6

太空城市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

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恳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

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

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

建太空城的地方有了,但太空城市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

想,其中美国科学家奥尼尔1875年设计出了一种称之为“宇宙岛”的太空城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

这个“宇宙岛”的外形像一个车轮子,直径约500米,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以产生模仿地球引力的“人造重力”。人在“岛”内不会四处漂浮,感觉像在地球上一样,同样可以头项蓝天,脚踏实地。“岛”的外壁有一层约2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宇宙中外来物的撞击。“岛”内建有太空工厂、太空农场,有住宅、商店、医院、学校、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可以容纳上万人,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系统。

还有一种设计,是大型的圆筒形空间城。城市建在一个直径为6.5千米、长32千米的大圆筒内。圆筒围绕竖直轴自转,以产生人工重力,居民可达上百万。

太空城中有人造陆地、湖泊、河流,还有大片森林、公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并可人工控制昼夜和季节变化,真可算得上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

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上千万吨的庞然大物怎样才能建造在如此遥远的太空呢?显然,现有的任何火箭都无法将太空城整体发射上天。因此,建造太空城必须要有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才能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航天飞机能自由地往返于地球和太空,它要经过改进完善后,才能担负起如此艰巨而遥远的飞行任务。建造一座太空城,需要航天飞机无数次的往返飞行,将一个个太空舱和所需的设备、人员、机器人等送上太空。先在太空中装配成中型的宇宙站,然后以宇宙站作为立脚点,再建造太空城市,进行太空移民。

建造太空城,进行太空移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进行相关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人类的优秀子孙将飞离地球摇篮,去太空建遣人类的第二故乡,他们是太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第一批太空移民。也许,你就有幸成为太空城市的一位贵客!

1.全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太空城的?请简要概括。

2.①建造不同设计方案的太空城所面临的两个共同难题是什么?

②面对这两个难题,人们设想的解决途径分别是什么?

3.根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离开自己的位置。

4.①作者认为,建造太空城的设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②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训练-第8单元 童眼看科技-3.快乐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