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099039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体育评论的基本类型及素养分析
作者:孙卫
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01
要:在信息爆炸而独家新闻日益稀缺的时代,评论的价值尤显重要。作为体育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今日之体育评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评论员,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需要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关键词:风格;魅力;素养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1-0136-02
一、体育评论的基本类型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体育评论是一种常规武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媒体本能地表达立场发表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评论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323日在上海创办的《申报》。《申报》每期都有论说一篇,置于首页。同时还强调,言论系乎国计民生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1]。中国体育评论最早何时出现,学界尚无定论。进入21世纪,体育评论极大繁荣却是不争事实。这和体育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升直接相关。大致而言,中国体育评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匕首投枪型
被称为大眼的李承鹏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他以长年批评中国足球的假、恶、丑而著称。李承鹏的评论风格颇有鲁迅风骨,用词尖刻,似匕首投枪之尖锐。比如:高喊一定要出线的中国足协,其实没那么关心能否出线了。它只关心谁来出钱。出线足球堕落成出钱足球,这才是中国足球最大悲哀。(二)嬉笑怒骂型
笔名棋哥的王奇是评论队伍中的另类高人,由于有多年媒体和体育圈的工作经历,加之有浓重的革命情结,他的评论味道非常独特。比如:半年前,春天里,鲁俊老师迈进横批是中超公司的大门,仰望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雄赳赳,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十一后,秋风瑟,鲁俊同学走出牌匾是中超公司的小槛,回望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怨悠悠,拍着屁股,人走茶凉。选在国庆之后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前,鲁俊老师辞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了,大清完了。迎着萧瑟秋风而结束中超公司的活儿计,很是能体会出中国足球水潭的浑浊寒凉,一般圈外人真受不了。(三)人文贵族型
张晓舟是中国媒体圈中难得一见的知识分子型评论高手。在写体育评论之外,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著名的摇滚乐评人和策展人,他的评论和李承鹏有相似之处,但人文知识分子神贵族的气质更为浓重。比如:少有其他职业的人像运动员那样,把人生像西瓜一样一刀劈成两半,是疯人院还是养老院,是绚烂还是腐烂?血肉已模糊,对酒且当歌。(四)专业理性型
复旦经济系出身的周文渊堪称体育评论界的专业典范。和其他人四面出击、放言四海的喜好不同,周文渊数十年如一日专事中国足球评论,其评论鞭辟入里,逻辑性极强。比如:当蔡振华、韦迪步N年前王俊生、阎世铎们的后尘前往东瀛取经时,感叹差距巨大是毫无意义的,更应该用心领悟日本人联赛为本、认真做事的成功真谛,这样才不至于夭折或扭曲今年中超所展示的良好发展势头。靠大肆烧钱而非制度创新只能营造一时的虚假繁荣,而解决不了中国足球体制性缺陷这一最大病灶。(五)风流才子型
擅评论者一般都个性突出,狂放不羁,大仙和刘原是突出代表,笔名大仙的王俊以诗词和流行歌词入评论的风格十分独特。而刘原则以善于自嘲,善于以男女情爱为引而著称,读他们的文字,你能充分感受到一种风流才子气。比如西班牙威武,荷兰痛苦,斯内德、罗本、范佩西的心情眼看要荒芜,在多么痛的领悟中,多么无助的迷路。世界杯伟大的殿堂,荷兰人被无情地梅花三弄,一弄憔悴,二弄心碎,三弄长悲。世界杯史上最不幸的球队由此怆然产生。(大仙)西班牙为什么会被瑞士干掉?因为他们是纨绔一代,迷失一代,内心没有主体思想的一代,这群公子哥把球场当成妓院,妓院都失火了,他们还纶巾羽扇玩优雅。当然,这要归咎于该队的激励机制做得不好,假若立下军令,凡是输球,队员一律剥光猪,只穿一条红内裤,以手无寸铁的姿态扔进疯牛环伺的斗牛场,你且看他们会不会打败钟表匠。(刘原)(六)媒体跨界型
白岩松是公认的国嘴,他在电视上的评论风采我们早已领教,其实他还是一个文字极佳的写手,其文字评论也以理性思辨见长,但风格颇有电视味,比如:目前的中国足球极像一个天天调皮捣蛋一点儿不争气的孩子,可你骂他?连打他都没有用!还得哄他!怎么办?对中国足球真正有用的可能只有放弃幻想了。用足够长的时间去做最基础的事,然后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去改变自卑,去重新学会打真正的比赛。而这个过程要用多长时间没人知道,估计上帝也会因此而哭。以上是对当今体育评论风格类型的大致归纳,其他人的评论风格或多或少都有他们的影子,但盖因以上诸位知名度高,风格辨识度高,所以以他们为类型中的典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体育评论的素养
在新闻领域中,评论属于高端产品,评论版块往往是媒体的门面,而评论员基本上都是这家媒体的招牌。那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评论员应该具备那些素质?(一)知识贮备
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一个体育评论员也必须具备更广阔的知识面,比如要评论英格兰和阿根廷足球队之间的比赛,就应该知道英阿马岛战争的历史背景;想探索日本体育崛起的秘密,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就是应该熟读的经典。所以,一个评论员应该对天文地理、社会文化、医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所谓的知道分子对于评论员而言,只是一个基本及格线。而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所有评论员都应该至少在一个领域中深入钻研,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成就。(二)批判精神
如果说知识储备是成为一个评论员的第一道门槛,那么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则是第二道门槛,而且是最难逾越的。原因在于批判精神属于新闻事业的价值范畴,而非新闻实务范畴。一份优秀的报纸必定有崇高的新闻理想,一个出色的评论员必定有精神上的高标远致。新闻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公报》就创办之初就提出了这样的理念:报业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为国家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梁,亦不阿群”[2]。当今时代,《大公报》的理念同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随着网络的普及,知识的获取更非难事。而知识转化为思想却是一个奇妙的化学变化,绝非一日之功可成。陈寅恪先生所言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更是一个不容易达到的境界。若一个人只重视知识吸收,不注重思想锻造,在发言时就容易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三、体育评论的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传统的体育新闻报道模式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体育评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极度稀缺,这导致很难再有对于独家新闻报道的独家评论,那种依靠独家新闻占据评论制高点的环境已不复存在。第二是在微博席卷全球的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各种信息虚实相生,真假难辨。这固然有信息民主化的意味,但也有负面效应,即有其不可驾驭、令人兴奋而又无政府的特性;极具活力、容易过头、超强的煽动性”[3],这就对评论者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评论只能建立在掌握事实之上,否则会因前提错误而谬以千里,混淆视听。因此在新环境下,体育评论员除了具备知识储备和思想素养外,还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一)距离要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广积人脉逼近事实。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新闻事件的真实性都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前提。因此,要想写出一篇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评论,必须离事实更近,正如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要想接近事实却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者有非常强大的人脉关系。人脉关系的获得一般有赖于两点,一是从业平台,二是自身知名度。以中国短道队的王濛事件为例,白岩松可以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对其进行独家专访,从而获得相对全面的事实,哪怕只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也比凭空想象有价值得多,他对此事的评论也因此更有的放矢。同一事件,《体坛周报》的评论员张路平没有采访到王濛,但他却利用多年跟踪采访中国短道队所获得的人脉关系掌握了本次事件方方面面的事实,他对此事的评论也因此能发人之不能发,言人之不能言。(二)脑子要快
不抢第一落点,但要抢第一观点。新闻评论员可以不争抢占有新闻事实的第一落点,但要尽可能赶在别的媒体发声之前找到独家视角,抛出第一观点。同样以王濛事件为例,王濛一度放言要将冬管中心兴奋剂和黑金丑闻曝光,大多数媒体只是对奥运冠军应该珍惜自己的名誉对金牌队伍管理落后于时代等观点反复热炒,《西安晚报》却在第一时间刊登了《谁搞定了王濛》的评论,指出应该有司法机关介入此次事件,而不能任由冬管中心和王濛关起门来私了。对于公众,我们不能接受眼睁睁地看着一些毒瘤被一只只看不见的手所遮盖,因为这是对法制社会的公然挑衅。毫无疑问,这种独特声音的发出就给人眼前一亮,听觉一震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公众向事件深层追问。(三)出手要快
快速分析快速处理。倚马可待,下笔千言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尤其是在网络(微博)、电视已可以实时直播新闻事件的时代,拥有一双快手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当网络、电视上已经众声喧哗之时,即使你的声音再独特也很容易被淹没。所以,必须具备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快速分析新闻事实,快速处理新闻事实的能力。一般而言,快的能力首先体现在会看上,要能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阅读最有价值的新闻细节,这需要你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次,必须会听,要能从新闻当事人的话语中剥离冗语,抓取最有新闻价值的话,特别是在采访混合区中和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当事人往往都是简单应付,很难抓到猛料,所以必须会听,以免把宝贵时间消耗了。应该指出,会看会听只是成为一个优秀体育评论员的基本素质,接下来的提炼观点才是关键一步,这才是区分评论员能力高下的分水岭。
参考文献:
[1]郑连根.新闻往事[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N].大公报,1926-09-01.
[3]格雷姆特纳.普通人与媒介民众化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