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史的演进“路线图”

发布时间:2019-07-31 02:49:59

中欧关系史的演进路线图
作者:张英姣 孙启军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08

        【摘要】中国和欧洲自古以来有着极为广泛、密切的联系与交往。中欧关系的历史演进可概括为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之前,由平等逐步走向不平等;中华民国时期,尽管表面上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却不平等;新中国成立之后,从相互对峙、孤立对抗逐步走向平等互利、竞争合作。

        【关键词】中欧关系 历史演进 平等 合作

        

        中国和欧洲虽然相距遥远,但自古以来,双方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与交往。全面了解中国与欧洲关系(以下简称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对于发展同欧洲国家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平等交往、互利双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都大有裨益。这里,笔者将中欧关系的历史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予以简要概述。

        辛亥革命之前的中欧关系:由平等逐步走向不平等

        中国和欧洲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自古以来,这两个古老文明发源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就从未中断过。从文字史料分析中欧最早发生交往的时间,欧洲记载是在耶稣纪元之前、丝绸之路开通不久之后;中国记载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胜利归来之后,可见二者史籍中记载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作为双方交往最早通道的丝绸之路”,曾经对中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汉代以后的1500多年里,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贸易航道,同时也成为古代中欧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纽带与桥梁。不过在古代,受地理自然障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双方之间的认知、交往和影响主要是通过游牧民族、第三国等中间媒介,采取间接方式而实现的,特别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在大体上,双方的直接交往并不多见,中欧关系一直处于稀疏但平等的状态。

        近代以后,中欧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平等走向不平等的发展过程。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为中西交通的拓展带来了一次空前的革命”,此后中国和欧洲通过航海展开了密切的往来。鸦片战争前,中欧之间还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推动中欧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力量主要是来自欧洲的商人和传教士,而满清政府则以天朝上国自居,并将欧洲视之为夷狄之国,施之以怀柔的政策,此时,尽管中欧关系之间小有摩擦,但尚能和平相处。然而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一败涂地,并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自此,但凡中国与欧洲列强发生战争或者外交纠纷,几乎都会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据粗略统计,18421911,清王朝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400个左右,其中多数都是与欧洲国家签订的。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欧洲列强几乎可以随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内政、外交,军事等进行肆意干涉,由此也就确立了近代中欧关系的不平等秩序。在近代史上,中国彻底沦落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如此一来,中欧关系的平等也就无从谈起了。

中欧关系史的演进“路线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