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8-11-14 10:11:07

2019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能力提升练习(含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 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也是酷刑的一种。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宫而放之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满井游记》 袁宏道)

1)解释下面句中的画线词。
微润                           ②泉而                     

2)选出下面各组中画线词解释相同的一项(    )。

A. 曝沙                 辍耕垄上                      B. 如拭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 红装蹇者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冷光之乍出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文中所描写的春天充满喜气,请从文中选取一处景物进行分析。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要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子中的意思。于畎亩之中________
乱其所为________
过然后能改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C.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在论述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 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具:全,部                  D. 余人各复到其家         延:引领

2)下列句子中,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去后至。              至:________
尊君在              不:________
与人期行,相而去。    委:________
与家君期日中。        君: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请分析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6.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与为乐者

A. 念念有词                           B. 心无杂念                           C. 念念不忘                           D. 念过大学

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②则不能励精________
躁则不能冶性________        ④年与时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 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C. 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4)《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过小溪,逢老媪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作针。太白感其意,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________
逢老媪磨铁杵________
媪曰:作针。”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非宁静无以________
非学无以广________
与日去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 “学须静也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D.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妇之________
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
天下之广居________
夫子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4)翻译下面句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这样坚持自己的立场,那就是________,其为人处世原则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课文中表达此意的句子是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6)列举几个中国历史上的大丈夫 (不少于三个)

11.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崇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于来世者何如哉________  ②将军身坚执锐________
或问三余________  ④醉翁之不在酒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划线词必须准确译出)。
教授王君盛恐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冬者岁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淡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尊君在                  ②君久不至(                ③太丘去(                  ④门外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神态有变化,请你找出对其神态描写的词语,并在此基础上说说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读了这个故事,如果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13.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节选自《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王欢守志》)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
有仙________               ②无案牍之________
产业________               ④时闻多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责安能诿乎
    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 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家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诿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选自《雪涛小说·任事》,有删改)
【注释】里中:乡里。裨将:副将。流矢:乱箭。膜:皮肉。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里中有脚疮者________
使治________
跪而请________
来者________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用“/”标出。
也。

3)翻译下列句子。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5.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其诗以养父母、族为意________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________ ③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     ④邑人________ 

2)本文一开头用一句话9个字交代了主人公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指代的内容:
忽啼求之________  ②借旁近与之________ ③秀才观之________   ④余闻之  ________ 

4)翻译下列文言短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5)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6)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16.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日中(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中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4)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请你举出2个以上这样的事例来。

17.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有所广/精求精           日而待/不其数
B. 不求闻/知书           感激/实事求
C. 夙夜叹/心如焚           驽钝/尽心
D. 察纳言/温文尔           临表零/泪交流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注】[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征]魏征,唐初政治家。[雅]平日,向来。[劳]慰劳。[嗣]随后,接下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虞]优處,忧患。[奠枕]安枕。[余]指岳飞。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________
宴酣乐,非丝非竹      之:________

2)分别写出字的意思。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穷:________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乏者得我与    穷:________

3)太守为什么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9.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公将之。                  ②克,公问其故。        
天下莫能当。          ④秦悉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20.阅读《论语》节选,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被后人尊为“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四十而不惑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亦说乎                       博学而笃志                  

3)翻译句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1.【答案】(1B
2)安抚,抚慰;通,返回;生气,发怒
3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4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B项,正确的句读是:孟氏之一子/之秦。故选B
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返回生气,恼怒的意思。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的之、以、法、干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所弃、或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进行分析作答。文章中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因此说,待人处事一定要看准时机,认清对象,如果自恃本领而没有找准对象,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1B;(2)安抚,抚慰;通,返回;生气,发怒;(3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4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2.【答案】(1肥沃 ②煮茶喝
2D
3)(我)这才知道郊田之外并非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春天已经到来罢了。
4)文中所描写的春天充满喜气有多处,示例:山峦被雪水洗涤得干干净净,像刚擦洗过一般,又像刚刚梳过头洗过脸的漂亮女孩那样清清爽爽,让人眼前一亮,心中充满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

【考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满井游记,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在此作为形容词,意思为肥沃作为动词,意思是煮茶喝。对于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其中的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词语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2A、的  到。B----的样子  但是。C、表修饰  表转折。D、从 从。所以选D项答案。对于文言虚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3的意思,的意思,助词、无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保持完整性与流畅性。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4)试题分析:文中所描写的春天充满喜气有多处,示例:山峦被雪水洗涤得干干净净,像刚擦洗过一般,又像刚刚梳过头洗过脸的漂亮女孩那样清清爽爽,让人眼前一亮,心中充满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

3.【答案】(1)被任用;违背;常常
2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被任用。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重点实词要准确翻译入、法家、拂士、出、敌国、亡等字,句子要通顺。(3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错。应该为儒家学派
故答案为:(1)被任用  违背  常常
2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B
【点评】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附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4.【答案】(1A
2D
3(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4)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B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C具:详细。D延:延请。(2D“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中的与例句中的都是代词。A为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B结构助词C结构助词
3)要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俨然”“”“”“无论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要根据具体描写或情节分析。作者陶渊明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它在今天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空想的虚构的社会。借寓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
故答案为:(1A;(2D;(3(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4)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注意翻译信达雅的原则.内容理解方面可与现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相联系。

5.【答案】(1)才;通;丢下,舍弃;对人的尊称,相当于
2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3)无信;无礼。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是对人的尊称。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是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把握文章的思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从信用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从礼貌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对子骂父的无理。
故答案为:(1 ② ”    ③丢下,舍弃   ④对人的尊称,相当于
2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3)无信;无礼。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6.【答案】(1C
2欣然:愉快地。遂:于是,就。相与:共同,一起。

【考点】记承天寺夜游,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项的形容不断发出的声音,B项的想法、欲望C项的考虑、想到D项的是指在某地学习过(读书)。例句中的考虑到,所以C项与例句相同。第一小题是一字一义,在拆分译准两个字即高兴”“的样子,而第三题也是两个字,但不能拆分理解,”“是复合义。第二小题最好译全于是就,不要少一字。
【点评】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汉语中多义词很多,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词的多义,弄清楚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注意古文中字词大多数都是一字一义的,像本题中的欣然在古文中一定在解释为两个词合义。

7.【答案】(1)增长才干;懈怠;轻薄;疾行,指迅速逝去
2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B
4)示例1: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示例2:读了《诫子书》一文,我明白了,处世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在纷繁的世事前拨云见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就不至于盲从迷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2)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此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故B错误。
4)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故答案为:(1)增长才干;懈怠;轻薄;疾行,指迅速逝去
2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B
4)示例1: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示例2:读了《诫子书》一文,我明白了,处世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在纷繁的世事前拨云见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就不至于盲从迷失。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结合自己的体会,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1)离开;正;想
2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3)成语:持之以恒。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去:离开,离去。句意: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方:正。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的感(受到感动)、还(回家)卒(最终,这里是完成)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过(路过)、老媪(老妇人)方(正、正在)、怪(感到奇怪)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用增、删、调、换、留基本方法进行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个别句子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附参考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故答案为:(1)离开;正;想;(2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3)成语:持之以恒。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点评】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9.【答案】(1)达到;增长;意志
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理解,文言实词的解释是文言文中的必考内容,要做好对课内文言实词的掌握积累,同时注意一般词汇的解释技巧,这是完成这类问题的基础。本题中词语是课文《诫子书》中常见词语,注意广理解为增长的意思。
2)本题针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语句的翻译要结合常用的翻译方法,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同时做到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本题中第二小题的翻译稍显复杂,可以翻译为: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首先要做到对内容的感知,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才能感悟作者阐述的观点和表现的情感。《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时写给自己儿子的一篇劝勉的文章,希望儿子能淡泊名利,确立远大的志向。结合题干给出的选项,我们可以发现A项的错误。
故答案为:(1达到  ②增长 ③ 意志
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A
【点评】(1)对于文言实词的理解,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3)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10.【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方法;这,这样的人;居住;违背
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4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6)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可抓住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这句话,即可分析住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方法。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现代汉语有居住的意思,现代汉语也有违背的意思,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译为: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4)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安居”“”“”“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5)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注意要用文中原句回答。
6)文言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大丈夫的含义,并能联系自己的积累写出中国历史上具有大丈夫特点的几个名人即可。
故答案为:(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方法;这,这样的人;居住;违背
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4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6)如:苏武——无求生以害仁的爱国使者;岳飞——心昭天日的抗金将领;文天祥——丹心贾日月,正气浩长存;戚继光——高节正气留人间;史可法——抗清遗爱满扬州;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名将等。
【点评】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附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1.【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2)影响;穿着(或通);意思;情趣
3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4)要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本题是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回答此题熟悉文章内容是关键。抓住关键人物,关键事项用简明的语言作出概括。结合此两段文字的内容分别可以概括出各自的内容要点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2)本题是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特别要注意多义字,古今字、通假字、活用字。结合具体的语境,本题中的分别可以理解为影响”“穿着(或通,两个分别可以理解为意思”“情趣。不同的语境意义用法是不一样的。
3)本题是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重点关注对关键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比如本题中的是代词,代指墨池是结构助词。要翻译时要尽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命题。谈读文章后的启示。乙文是教育从学者要利用空余时间多学习。所以谈启示也应该从对于业余时间的充分利用方面来进行。话题一致,倾向一致就行,不求答案一致。
【点评】本题是对文言语段的综合考查。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要以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归纳文章要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文章特色,发表观点和看法。 

12.【答案】(1不,通”②等待丢下,舍弃玩耍,游戏
2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
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开始时,被反驳后。其性格特点:脾气暴躁,性格刚烈,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缺乏良好修养的粗野之人,是一个无礼之人,但是,他能虚心地痛快地接受批评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是一个坦率的人,真诚的人!
4)元主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其父亲的朋友,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朋友当着元方的面骂其父亲;所以在两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返现漫骂元高高挂起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注意本题的通假字现象,不,通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委,丢下,舍弃。而,表示修饰。引:拉,牵;顾:回头,不顾,指头也不回。
3)本题考查学生人物描写及作用的把握。神态描写指的是人物脸部的描写,因此友人便怒发怒友人惭惭愧,一表现出友人的脾气急躁,不问缘由就发怒,后来知道原因后为自己的所做而后悔,因此而惭愧,说明他知错即改的品质。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他是从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又是失礼.因为他父亲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所以感到
【点评】(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4)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3.【答案】(1)出名、著名;使....劳累;经营、谋求;讥笑、取笑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3)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句意为:有神仙居住就会出名。名:出名、著名;句意为: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劳:使....劳累。句意为:不经商。营:经营、谋求。句意为: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哂:讥笑、取笑。(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斯是指这里,陋室,自谦为简陋的房屋,(只是)、吾()的意思,德指品德,馨为芳香、香气。句意为:这房子虽然很简陋,但我的品德高尚. 意思就是说作者不在乎自己的房子有多么破,只要自己品德好,精神上感到满足就够了。句中重点词语有:固:坚定。遂:终于。句意为:王欢志向坚定终于成为了一个博学的读书人。(3)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点评】(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14.【答案】(1)患病,生病;邀请;辞别;留
2)脚入邻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
3(医生)就拿出一把并州剪,把在皮肉外的箭秆给剪掉,然后跪下来告辞。既然这样,那么疼痛哪里能停止,责任哪里能推诿呢?
4做事要敢于负责,不能互相推诿。不要转嫁问题,要自己动手解决。做事不能做表面文章,要肯下苦功夫。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患病、生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比如此题的字。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脚入邻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
3)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然则”“等词语的翻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理解文言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标题责安能诿乎即观点。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是说不下功夫就没有好结果。
故答案为:(1)患病,生病;邀请;辞别;留
2)脚入邻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
3(医生)就拿出一把并州剪,把在皮肉外的箭秆给剪掉,然后跪下来告辞。既然这样,那么疼痛哪里能停止,责任哪里能推诿呢?
4做事要敢于负责,不能互相推诿。不要转嫁问题,要自己动手解决。做事不能做表面文章,要肯下苦功夫。
【点评】(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3)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考生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启示。

15.【答案】(1)团结;完成; ……为宾客;认为……奇特 
2)籍贯;身份;姓名;职业 
3)书具;仲永;诗;这件事
4

从此指定的事物让他做诗就能立刻完成,她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或者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5)不使学
6)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学生能学会用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3)理解字作为代词的用法,即代人、代物、代事。
4)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5)学生能学会用原文回答问题,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16.【答案】(1约定   ②信用或信义,诚信
2简直不是人哪!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就自己走了。 
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元方是从诚信和礼貌两方面反驳的。   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有礼有节,懂事明理,落落大方的孩子。
4)示例:王冕四岁作画;曹植七岁作诗;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第一句的非人字。第二句的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元方反驳友人时的语言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看出元方是从守信与礼貌两方面进行反驳;由元方的语言和行为总结其形象特征。
4)此题考查学生的日常课外知识的积累能力。此题从学过的或课外阅读的古代少年机智故事中,选择两三个写出即可。

17.【答案】(1C
2)乙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评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考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出师表,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1A益:好处、益处/更加,计:计算;
B达:显达/懂得,是:代词/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C忧:忧愁焦虑,竭:竭尽;
D雅:正确/文雅,涕:眼泪/鼻涕。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甲句翻译应是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丙句翻译应是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3)《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链接材料一中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写出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材料二中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写出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可见岳飞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故答案为:(1C;(2)乙;(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评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18.【答案】(1)到、靠近;的
2)穷尽、完结;贫穷(穷困)
3)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都是一词多义,这里指到、靠近”“的意思。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而乐亦无穷也意思是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这里是穷尽、完结。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意思是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吗?这里是贫穷。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的原因,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陶醉,美丽的琅琊风光,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
故答案为:到、靠近;的
穷尽、完结;贫穷(穷困)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19.【答案】(1击鼓(进军)  ②已经   ③认为   ④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
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3)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4)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1)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2)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此处注意省略句式的补充理解。
3)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根据积累理解纸上谈兵的含义。
4)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20.【答案】(1)丘   仲尼   教育家   至圣先师
2)迷惑,疑惑     ……为乐趣     ,愉快     忠实,坚守
3)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4)坚定不移;安贫乐道  (意思对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1)这是对中国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了解,只要认真看课下注释或查阅资料即可。
2)文言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或虚词的含义。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这三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为妻子绝境”“叹惋”“豁然开朗
4)在这一则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由此看出颜回的态度是贫贱不移;由颜回不改其乐的做法,体现其精神品质是:安贫乐道。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