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政治期中复习第6课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

发布时间:2020-05-15 14:23:04

九年级政治期中复习第6课知识要点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1.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4.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有法可依)。

7.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群众。

8.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9.如何实现依法治国?

A基本要求16个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具体要求:①立法机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②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④全体公民——学法、守法、用法、护法。

10.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只讲道德不讲法律,道德就没有约束力。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导致野蛮粗暴的管理。

11.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①法治和德治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互联系,相互促进。②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③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1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13.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14.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意义(重要性): 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15.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认真学习法律?(意义)/为什么国家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之一?

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法律意识淡薄;②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③能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维权;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6.树立法治观念,必须必须明确以下几点: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17.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具体做法:(1)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2)未成年人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非诉讼手段:求助、报警、协商和解、向有关部门申诉等;B 诉讼手段:即向人民法院起诉 。)

或答:①记住违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及去向;②拨打110报警;③向路人求助;④告诉老师和父母,请学校和家长帮助解决;⑤向中国青少年维权网进行法律法规的咨询;⑥向当地专门的青少年维权部门寻求帮助;⑦向相关的行政部门提起申诉;⑧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8.近几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他法律:婚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等。

19.普法教育的意义:①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形成学法用法的社会氛围;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 观念和法律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③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20.“五五”普法教育对象 :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21.“五五”普法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宪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律法规。

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政治期中复习第6课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