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街道社区青少年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关于对***社区青少年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我们对**街道***社区部分青少年学习情况、上网情况、成长环境情况、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调查,不仅加强了对社区青少年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对其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索,解了相关情况,从分析我区青少年德育教育现状出发,就如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和服务模式、有力促进青少年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一、***社区青少年状况的分析
此次调查,涉及被调查对象124名,其中男性占62.5%,女性占37.5%;失业者占70.8%,失学者占28.2%,失管者占3.2%
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青少年有如下特点:1、青少年就读就业问题存在实际困难。
**街道办事处位于**区城区东南角,东起**三路,西到**路,南起**大街,北到**大街,面积约6平方公里,总户数8,702户、24,634人,18岁以下未成年人3,044人。辖区内有网吧4家,游戏厅2家,娱乐场所2家,辖区明显特点是“两少五多”,即:封闭成型的小区少,人均收入少;辖区平房多,下岗职工多,困难家庭多,辖区内转制企业多,流动、暂住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治安防范力度比较大,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区、棚户区和城乡结合部。街道辖区居住多为国有企业职工,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产生了庞大的下岗职工队伍,使一些家庭生活较为困难,造成青少年面临失学,同时大批的下岗职工冲击劳动力市场,使适龄青少年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2、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目前,**街道有近70%左右家庭环境普遍较差。一是父母经济收入低。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就学问题,并有可能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二是无能力为孩子谋求职业。社区无业青少年父母多为普通职工,工薪阶层,没有能力帮助子女谋求职业。三是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家庭教育的方法欠妥,家长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不善于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四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关系不融洽、离异,或是单亲家庭,使得这些青少年缺乏关爱,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3、社区无业青年普遍学历偏低素质偏低。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学历在初中以下的占到75%,而学历在大专以上的高学历者只占8%。同时绝大多数闲散青少年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一技之长。在当今社会,没有学历,又无技术,青少年又对工作要求很高,这些问题无疑会在职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没有相应的文凭和一技之长,有的青少年就成了潜在的犯罪对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1

二、社区青少年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仍然不健全,服务管理难
**街道建立了完整的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监控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管理并服务于青少年,是做好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基础。现在社区只有一名负责青少年服务与管理的工作人员,且不是专职。街道虽然建立了工作体系,但由于社区工作任务繁重,社区兼职人员不能定期全面地了解青少年的情况,社区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不能得到及时地反馈,青少年遇到困难也不知该从何处寻得帮助,也就更谈不上管理青少年、服务青少年了。
2、来自社会不良因素深刻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思想教育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盲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同样影响着部分青少年,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于正在人格塑造期的青少年而言更是一种挑战。由于青少年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成熟定型,缺乏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思想和行为往往带有片面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的引导,使部分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是“E网情深”,网络游戏给他们造成了不良影响,价值观产生扭曲,当他们的欲望因种种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满足时,又不能用理智去调整和控制,遂将低级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要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甚至为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迅速普及以及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止这些。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主力军。网络在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网上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淡化,有的青少年身陷“网瘾”而不能自拔。
3、社会、学校、家庭协调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形成合力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渠道在学校,关键环节在家庭,重要环节在社会。调查中我们发现,“三位一体”的三方教育机制发挥作用不够,相互协调欠缺,致使个别青少年出现了“脱管”的现象。一是由于我辖区大量下岗职工父母每天都忙于生计,真正验应“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削弱了家庭教育的职能。这类家庭,缺乏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司法实践证明,单亲家庭或不和睦家庭子女的犯罪概率是正常家庭的二倍。二是家庭教育方式欠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将近50%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放纵型,忽视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正确的管教和引导,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导致子女放任自流。平时不管不问,出了问题却又采取打骂等暴力的教育方式,使得家庭在青少年教育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德育教育机制不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脱节,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德育教育和青少年德育发展评价机制。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另一套。家庭教育未能参与到学校与社会的教育中来,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管制和指导不力,因此经常会出现学校用45分钟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在社会上3分钟就能被瓦解,或者使之发生扭曲。

三、对如何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充分认识做好青少年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清醒地看到青少

2

年的状况堪忧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课题,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各级政府责无旁贷。要加强对闲散青少年工作的具体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加强同社区、学校、家长的沟通,争取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政府、社会、学校、社区、家庭五位一体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网络。同时,要实现街道一级团干部的专职化。通过明确工作范围,明确工作职责,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对青少年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包括心理咨询人员、就业指导人员、技术培训人员、律师、青少年服务志愿者等专、兼相结合的社区工作队伍,深入社区开展服务。
2、全面净化青少年成长社会文化环境。
充分认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联合各方力量,重点加强校园、社区周边环境整治。主要针对网吧、书摊、歌厅等文娱场所,坚决打击黄、赌、毒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丑恶现象和行为。同时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动占领青少年思想文化阵地。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设立青少年专题网页、栏,组织开展网上青少年活动。创作、编辑、出版、播出一批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视听产品、电视节目和报刊栏目,大力推动青少年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努力解决适龄青年就业再就业问题。
许多适龄青少年之所以成为社会闲散人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就业难。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就业指导,定期为适龄青年开办就业指导培训班,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工作岗位。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8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在选择想要获得的帮助时,都把获得培训机会放在了首位。这说明大多数的闲散青少年渴望获得再学习的机会,以提高自身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因该积极迎合他们的这种需求,联合劳动等有关部门,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切实解决适龄青年就业问题。
4、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利用好“三个平台”1)网络。网络就象一把“双刃剑”,要极力削弱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正面舆论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公安、化执法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督和引导,同时要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2)社会教育平台,如市民讲堂、假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市民讲堂、假日学校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发挥市民讲堂、假日学校的作用,可以使更多的外来青少年、留守少年儿童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所以这两个社会学校要加大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经常性的教育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外来青少年、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要充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现实教育作用,密切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教育基地的具体情况,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3)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纽带,也是提高家长素质的重要途径,家长学校的活动开展要紧密围绕家庭教育的实际,要使学校和家庭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达成共识,其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讲座、论坛、座谈、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一对一访谈等多种形式,鼓励家长参与。
3


4

关于对街道社区青少年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相关推荐